來紐約 Park Hyatt New York 的 1 Bedroom Carnegie Suite 來走走,這間套房約 46 坪,僅次於總統套房,客廳有一個很棒的角落採光非常好,除了頂套都會有的廚房、飯廳以及吧台區之外,最喜歡是房間內的淋浴間地板是熱的,還有 Bang & Olufsen的影音組以及 Le Labo Fragrances的紐約限定的 Tubereuse 40 洗浴品,其他城市是買不到這個調味。
由於對面是 Carnegie Hall 卡內基音樂廳,去游泳池訓練時,都能聽到卡內基的音樂表演(對!他們在水底安裝了共振音響!!)實在是太威。
SPA 水療館部份可惜現在在整修,要到 9 月中才開門,大廳的餐廳酒吧 The Living Room 也只開晚上。
另外加分的是,這個地點實在是太好了,步行能到卡內基音樂廳、中央公園、時代廣場,還有 MoMA ,紐約柏悅酒店就像是出外人在紐約的居所(難怪大廳酒吧取名就叫 The Living Room)
透過 Hyatt Privé 的成員 Wota Lifestyle 預訂,還多了 US$100 餐飲折抵額可以免費叫 In-Room Dining 跟免費兩客早餐(當然還有升等)。
#wotalifestyle #parkhyattnewyork #parkhyatt #hyatt #hyattprive #hyattprivé #newyork #nyc #luxuryhotel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臺中市政府」合作播出 臺中市第二屆青諮會委員招募❗️熱烈開跑 🏃♀️🏃 歡迎加入臺中青諮會,一起成為改變臺中的力量! ▌號召對象:15-35 歲(民國 75 年至民國 95 年出生),設籍、居住、就學或就業於臺中的青年 ▌報名時間:110/6/24(四) 至 110/9/3(五) ...
park紐約 樂 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之下,星光明暗— #2021米其林台北台中評析
米其林在8月25日公布2021年星級名單,這個時間點,堪稱幸運。
台灣疫情控制下來,人們出門吃飯意願變高,雖仍有內用防疫規範,餐廳正在緩一口氣。此刻頒獎,不再那麼不合時宜。
攤開名單,卻讓人欲言又止。
我向來傾向以正面的態度看待米其林。米其林的初衷是美食旅遊指南,時間推移下也發展成為餐飲評鑑,具備國際的權威性。米其林能為主廚鑑價,就像奧斯卡為演員鑑價,那是高度的專業肯定。米其林進入台灣四年以來,確實為台灣餐飲界帶來好的影響,從業人員更有自覺,產業更加活絡,一般民眾更願意了解餐飲標準與團隊心血。這些都是眼睛看得到的改變。
每一年的名單,都有符合期待的部分,也有不符合期待的部分,是否符合期待,除了依循客觀標準,也是在與各人的品味做比對。
我卻感覺今年某些地方落差更遠,遺珠更大顆;加上某老記者外洩名單、破壞秩序的傷眼事件,爭議更甚。今年榜單,不僅要看誰摘星,還要看誰沒摘星;星光明暗之間,你不禁要問,疫情中的米其林,究竟是怎麼做評鑑的?
#台中爭議較小
今年的星級名單,先從爭議較小的台中說起。新增一星餐廳「澀」,其以法菜手法、在地食材呈現台灣滋味,符合近年來的主旋律;主廚林佾華(Ed)曾身為RAW餐廳的開幕團隊,今年同時獲得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應可激勵與他同期的許多青年廚師。
「俺達的肉屋」也被歸為新增一星,是因為他們今年搬家。店址遷移會影響評鑑,去年香港指南中天空龍吟被除名,也是因為他們暫時歇業、預備搬遷。
台中其他星級餐廳持平;備受好評的「鳥苑地雞燒」終於進入餐盤推薦。去年開幕大熱門的粵菜餐廳、由前台北世貿聯誼主廚賴遠輝執掌的「頂粵吉品」則未入選餐盤推薦。更令人意外的是,「小樂沐」也被這屆米其林遺漏了,不僅未摘星,也未在餐盤裡。
#台北掉星遺憾
台北新增五間一星餐廳、一間二星餐廳,固然吸引眼球;真正令人大驚的,是過去三年穩居一星的「MUME」與「大三元」,掉了星。
疫情中被拔星,是重中之重,因為餐廳不知道未來的營運狀況會是如何,如果再度因為疫情停止內用,就有可能影響評鑑,也不知該怎麼努力。
在此為MUME與大三元加油。MUME創辦主廚林泉這二年逐漸將事業多元化,重心轉為發展餐飲集團MMHG,他是很有能力的經營者,相信他會調整優先順序,讓MUME轉骨變強;MUME也在今年六月正式迎接新主廚卓均仰(Ernest Toh),正在重新建構團隊中,相信接下來會有一番新氣象。
大三元近年來新舊交替,第三代經營者吳東璿接棒後,努力跨出舒適圈,和人氣酒吧合辦餐酒會、參加市集,積極為老品牌注入新活力,也想為中菜找到更年輕的群眾。大規模的老餐廳要穩定出菜,並不容易,盼望吳東璿能堅持理念,保持信心。
#台北新星閃爍
台北新增一星餐廳中,我認為「T+T」、「牡丹天婦羅」、「米香」實至名歸。T+T人氣頗旺,生意很好,主廚蔡元善(Johnny)以法菜手法揉和台灣與東南亞風味,今春更加入來自香港、fine dining歷練完整的古俊基(Kei Koo)主廚,羽翼更豐,籌備多時的實驗空間也將開放,未來發展值得期待;牡丹天婦羅,已是我過去三年的遺珠,今年終於摘星,其天婦羅媲美日本水準,也樂見台灣的日本料理多了一間天婦羅專門的星級餐廳;米香是位於美福大飯店內的台菜餐廳,第一任主廚為擅長宴席菜、酒家菜的董欽清師傅,後由陳永華師傅接手,口碑不錯,且擁有飯店的硬體設施與服務,開心台灣又一間規格較精緻的台菜餐廳獲得肯定。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由一星升二星,可謂黑馬,對於2019年11月上任的Florence Dalia主廚而言是莫大肯定。2009年開幕,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是國外米其林星級餐廳進駐台灣的先行者,現在重新獲得關注,也是好事一樁。
#遺珠變大顆
星光閃爍之下,遺珠更顯孤單。
我說的是「Orchid Restaurant 蘭」,是「晶華軒」,是「Ephernite 法緹」。名單可以繼續加長。
蘭餐廳與晶華軒,是過去一年很受好評的二間餐廳,好成績反映在聲量上,也反映在生意上,卻被米其林忽略。李信男(Nobu)主廚與鄔海明主廚,帶領團隊呈現出來的用餐體驗,真的穩定且有水準,今年還是沒有星,令人納悶;再看看今年某些新一星餐廳,更狐疑了。這家有星,為什麼那家沒星,這種檢討每年上演,然而今年的情況,我真心不解。
Ephernite 我一直認為很接近巴黎米其林一星餐廳,小而美,菜好酒好,今年依舊停留在餐盤,十分可惜。
#要連餐盤名單一起看
星星的遺珠,落在餐盤。也因此,我認為看米其林要連餐盤名單一起看;有沒有進入餐盤,重要性也漸漸逼近有沒有摘星。星級名單、餐盤名單、必比登推介三者相加,以台北而言,頗能描繪出這個城市的餐飲地景。
其實去年台北的餐盤名單就開得不錯,今年新增Embers、Holt、月夜岩、Mu:等等,更加充實;不過,還是有些頗受好評的餐廳未被囊括,例如去年六月開幕後即訂位踴躍的「Coast」,以及備受吃貨愛戴的「鮨二七」;台中的餐盤名單有「名人坊」,台北的名人坊則一間都未進入餐盤,也頗玄妙。
#疫情中如何評鑑?
今年的結果,有些讓人看不懂的地方。不禁要想,這是否和疫情中做評鑑有關?
意思是,在疫情阻礙國際旅遊,海外評審難以進入國境、且必須隔離的情況下,評鑑程序是否有受到影響?台灣是否有本地評審,本地評審是否角色更吃重?尤其,米其林國際總監Gwendal Poullennec反覆強調,米其林不會只憑一次用餐經驗決定評鑑結果,必須造訪某一餐廳複數次,才能判斷其水準是否穩定,那麼,疫情中米其林還做得到這件事嗎?
說實話,台灣是防疫資優生,在米其林去年底至今年初的評鑑期間,餐廳正常營運,不若許多國家餐廳開開關關;即便如此,你還是會懷疑米其林到底怎麼做評鑑。
這個問題,米其林將持續面對。尤其,米其林在疫情肆虐嚴重的國家,似乎另有權衡,譬如今年五月發表的紐約指南,米其林三星餐廳過去一年無法內用甚久,Eleven Madison Park都是關閉的,還是維持三星。究竟它哪些地方寬容?哪些地方如常?是否能反映出餐廳在疫情中做的努力?也讓人霧裡看花。
#樂見台南高雄指南
頒獎典禮最後的驚喜,則是宣布米其林2022年將新增台南與高雄指南。
這樣的呼聲早已出現,政府繼續加碼,米其林欣然接受,我認為是合情合理的交易。即便國際旅遊仍未復甦,但無庸等復甦了才做,現在做,一方面刺激內需消費(也盼望疫情持續穩定),二方面累積美食論述。所謂的論述,是指台灣從南到北的主要城市,作為整體一起對外的精彩豐富,米其林在這方面是有效度的,不必否認。
於是,當我又看見「我們不需要別人來定義什麼是好」之類的發言,深感遺憾。這等於倒退回四年前米其林剛發台北指南的狀態,當時的諸種義憤填膺,現在理應可以一笑置之,因為行內人清楚這幾年台北的餐飲市場如何蓬勃。難道台北就比較適合讓別人來定義?難道台中就沒有自己的生活步調?事情的核心就不是在這裡。應該要有更整體的戰略觀。
就算不論台南,以高雄而言,已有幾間餐廳摩拳擦掌,例如Liberte、Sho 承、Nibbon、Majesty 美享地、Marc L3等等。其中,也有業主賭對了,高雄會有米其林。明年的榜單應該會相當有趣。
park紐約 樂 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park紐約 樂 居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廣告與「臺中市政府」合作播出
臺中市第二屆青諮會委員招募❗️熱烈開跑 🏃♀️🏃
歡迎加入臺中青諮會,一起成為改變臺中的力量!
▌號召對象:15-35 歲(民國 75 年至民國 95 年出生),設籍、居住、就學或就業於臺中的青年
▌報名時間:110/6/24(四) 至 110/9/3(五) 截止
▌防疫第一!採網路線上報名方便又安全!
▌看更多招募資訊:https://contest.bhuntr.com/tw/3hc1ujwdnzuwy2ctfp/home/
#臺中青諮會
#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臺中市政府」立場。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00:00 前導
01:06「臺中青諮會委員遴選活動」廣告段落
02:07 觀察一:超市食物搶空,居家浪費也大幅減少
02:40 觀察二:雖然民眾沒浪費,但生產源頭還是浪費了
03:34 觀察三:雖然可以用外送,但餐廳未必想要這樣做
04:23 觀察四:「非典型」外送平台興起
05:15 觀察五:講求「服務」和「氛圍」的餐廳,被迫轉型
06:10 觀察六:餐飲人才流失
07:18 觀察七:吃飯也要疫苗護照了嗎?
08:21 台灣的創意變通:聯名組合
09:16 台灣的創意變通:各種形式的外送與外賣
10:25 我們的觀點
11:14 結尾
【 製作團隊 】
|客戶 / 專案經理:Pony
|企劃:Elanor
|腳本:Elanor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如果餐廳要做外帶外送:https://bit.ly/3A8h8tG
→高琹雯:疫情警戒延續,外帶外送是一門長期生意:https://bit.ly/3h2VVK7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疫情下餐飲業可能的走向:https://bit.ly/2UDJ1th
→Lockdown: 'We will have to throw our beer down the drain':https://bbc.in/3dsf1Hk
→Covid-19: Pub closures 'will waste 87 million pints of beer':https://bbc.in/3w36LEl
→名廚: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https://bit.ly/3jlQN5u
→名廚: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 系列短文 02:https://bit.ly/3Aa9ajJ
→名廚: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 系列短文 03:https://bit.ly/3jkdx5U
→餐飲人的挑戰:疫情期間怎麼做生意 系列短文 04:https://bit.ly/3A98Xxh
→東京餐飲圈破產創新高,名廚是怎麼持續展店的?:https://bit.ly/3h1yaC8
→逾 300 間餐廳永久歇業的紐約,台灣團隊卻異軍突起:https://bit.ly/3A7l6Tj
→後疫情時代,麵包店不賣麵包要賣什麼?:https://bit.ly/3Abj8kL
→數度封城的倫敦街頭空蕩蕩,台灣飲食潮牌 BAO 卻將迎來第六家分店!:https://bit.ly/2SxfCQQ
→法國政府超強紓困方案,仍有三分之二餐飲旅館業者再也無法重啟生意:https://bit.ly/2Tk0lmX
→台菜餐廳募款送餐挺醫護 一個月捐出近9千個便當:https://bit.ly/3jwIN1o
→I spent 30,000 euros on food for the restaurant and now I have to throw it away? :https://bit.ly/3Aa9r6f
→「高雄好家載」計程車外送服務上線 「LINE熱點」點餐付款一鍵搞定:https://bit.ly/3gZcczL
→Food waste: Amount thrown away totals 900 million tonnes:https://bbc.in/3xYn9aq
→EXPLAINED: The rules in Germany on outdoor dining as bars and restaurants reopen:https://bit.ly/3qwvPm5
→抑制疫情 德政府將提供民眾免費快篩:https://bit.ly/3x5XsVw
→疫情沒人來!北市43年「菊元日本料理」宣布熄燈 餐具設備也要賣:https://bit.ly/2UbgKdi
→「疫起應援」萬華青年護家鄉 咖啡小店串連自救:https://bit.ly/2UFCuyg
→原文網址: 疫情沒人來!北市43年「菊元日本料理」宣布熄燈 餐具設備也要賣 | ETtoday旅遊雲 | ETtoday新聞雲:https://bit.ly/3hg06RQ
→防疫在家也能吃好料!台南「5家人氣美食」集合大禮包:糯夫米糕、蜷尾家冰淇淋,免排隊直接宅配到你家!:https://bit.ly/3y5DI4s
→餐飲抗疫應對祕辛公開!豊賀大酒家、週末炸雞俱樂部五大品牌聯手推「臺菜便當外送」,讓餐廳體驗走進居家:https://bit.ly/3jlRj3q
→外送平台比一比》熊貓、Uber Eats、Lalamove、Cutaway,誰對餐飲店家最友善?:https://bit.ly/2UQMbKr
→乾杯集團雲端燒肉「宅家乾杯」上線:https://bit.ly/3A9MC2M
→乾杯不打價格戰,推月付3600元和牛訂閱制!「雲端燒肉」有哪些新鮮體驗?:https://bit.ly/3xZhYHa
→未央咖啡店防疫咖啡車:https://bit.ly/2UeVljK
→疫情當前,Fine Dining餐廳的求生術:https://bit.ly/3y5vKZa
→2021當疫情襲擊,身為餐飲人的你可以怎麼做?Foodie Amber抗疫5大提案!:https://bit.ly/3w6fpSt
→Covid-19: Pub closures 'will waste 87 million pints of beer':https://bbc.in/3vYqQvq
→The New Eleven Madison Park Food Truck Will Deliver 2,000 Free Meals a Week to New Yorkers in Need:https://bit.ly/3h2ZuA3
→Solo Pasta:https://bit.ly/3AbMSOw
【 延伸閱讀 】
→Podcasts 美食關鍵詞:https://apple.co/3w12Pnr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ark紐約 樂 居 在 Hey It's Den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留學生有什麼必帶的?不知道要怎麼在國外跟喜歡的人講話嗎? 雖然彭于晏不是外國人但是他好帥啊~好不是重點(喂)! 這集真的盡了我所能幫你們回答囉!
FB Page/粉專: http://www.facebook.com/denachmusic
▶ OPEN FOR MORE INFO! /更多資訊在↓↓
-------------------------------------------------✧
▶ more videos/熱門影片連結
City Cafe 自創曲: https://youtu.be/CuxcaFwqRQI
Mirrors Cover: https://youtu.be/1TFU7fvfYHg
How I learned English: https://youtu.be/ZgHqeOrW4_I
Last Video上一部影片(Your Song Cover): https://youtu.be/S0UveaBVEjc
-------------------------------------------------✧
▶ extra content/補充內容
on me/我身上的
eyes眼妝: NYX Ultimate Shadow Palette Warm Neutrals
lips唇: Colourpop - Echo Park
還想要知道什麼可以在下面問我哦!
questions 問題們:
怎麼練腔調?
怎麼跟外國帥哥保持鎮靜的聊天?
想家的話怎麼辦?
美國留學必帶?
在美國最有趣的故事!
Justin的Instagram: @omgitsjustinn (he's single) 哈哈哈
▲現在位居紐約擔任工程師,單身中▲
-------------------------------------------------✧
▶ Social Media Sites/社群網站
Youtube music/音樂頻道
➜http://www.youtube.com/denanadine
Facebook Fan Page/粉絲專業
➜http://www.facebook.com/denachmusic
Instagram
➜ http://www.Instagram.com/dena_chang @dena_chang
Reverbnation/audio音檔
➜ http://www.reverbnation.com/denach
Soundcloud
➜ https://soundcloud.com/dena-chang
Twitter
➜ http://www.twitter.com/denanadine
Snapchat
➜heyitsdenach
-------------------------------------------------✧
▶合法下載:
⚐Keep In Touch 中華電信 廣告歌⚐
KKbox➜ http://kkbox.fm/3p0RwR
-------------------------------------------------✧
▶Business Inquiries/工作洽談
1. [email protected]
2. FB fanpage PM/臉書私訊
-------------------------------------------------✧
♦ KEYWORDS: dena chang 張粹方 2017 生活紀錄 vlog taiwanese 康熙來了 網路歌手 美國 Berklee School Of Music 音樂分享 music favorites favourites faves star world Michael Bolton 自彈自唱 化妝 bruno mars how i learned english 輕鬆 學英文 美國 美式 腔調 英語 教學 自學 education 台北 台灣 補習班 生活 lifestyle video
park紐約 樂 居 在 hohoho rebe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秋天的首爾好適合山步行!想近近地,最好選擇搭地鐵也能到達的北漢山國家公園(道峰山段)!山腳又多行山用品、又有好多美食攤,啱晒無乜準備、兩手fling fling又要行山的旅客!山上紅葉好鬼靚!快D CLICK入短片睇下我的韓式山系之旅啦!
***更多詳細內容,可於《好好好女遊 首爾2015-16加強版》P.8-9找到!***
北漢山國立公園(道峰山地區)
북한산국립공원(도봉산 지구)
網址:http://big5chinese.knps.or.kr/
熱愛旅遊的Rebec HoHoHo,設計全新「女遊」路線,著有一系列《好好好女遊》,地點包括:台北、廣州、清邁、首爾。2015年7月書展內推出最新作品-《好好好女遊 釜山·濟州》及《好好好女遊 沖繩》,精選大女孩小女孩最愛的食、買、玩、學、看!!!
《好好好女遊 首爾2015-16》現已推出,全線《好好好女遊》於各大書店:三聯、商務、中華、誠品、Page One有售。
【《好好好女遊 首爾》作者簡介】
Rebec HoHoHo (何穎),出生於香港,曾旅居北京,學歷為銀河系地球大學遊樂系一級榮譽生畢業,主修離家出走,副修飲飲食食。2010年初,出版《50+1》私家旅遊系列,先後推出香港、台北、上海、北京、紐約;並於多本中港雜誌開社旅遊及食譜專欄:《MILK 新潮流雙周刊》、《汽車消費報告》、《TAO淘寶天下》、《GO OUT》。正職去旅行,副業寫字、煮飯。
〖好好好女遊FACEBOOK〗
https://zh-hk.facebook.com/HohohoGirly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