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三毛
最近翻出了三本很舊的三毛書籍,
有些些許的發霉但卻捨不得回收丟棄,
於是拿出酒精擦拭他們再拿去曬曬太陽,
每次看到三毛的照片總有股親切感,
讓人想起遠在國外的阿姨,
學生時期很嚮往三毛那流浪的生活,
在沙漠裡的經驗敘述,
也讓人想起了O'Keeffe,
不知當時選唸了西班牙文,
是否多少有受到她一些影響,
記得有次很瘋狂一大早搭高鐵到新竹,
跟友人跑到山裡去看三毛寫作的場景,
還在夢屋陽台喝著阿姨沖的咖啡,
剛看到書們又有股想再上山的衝動,
看看夢屋也看看阿姨是否一切安好。
#三毛 #三毛夢屋
#萬水千山走遍 #撒哈拉的故事
#bookworm #bookstagram #yaosmurmu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sther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特別聲明|Disclaimer:今集主要是講追尋夢想的苦與樂,部份話題會涉及啟靈劑(死籐水|Ayahuasca), 如感到抗拒,勿看下去。謝謝! 我的修行路-果食皇上(上) ~ [相聚一刻] ep220 Part 1 播出:2018年10月29日, 8pm 嘉賓:Kristin Lau, 果食掌門...
o'keeff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27. Red Poppy. Georgia O'Keeffe. 🙏🏽 @okeeffemuseum
o'keeffe 在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片:美國對華政策轉變:結束「盲目交往」】
上週五是美國讓中國關閉駐休士頓總領事館的最後期限,而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也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於週一關閉,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上週四,美國國務卿龐畢歐發表了一次演講,呼籲中國人民改變中共。《華爾街日報》的 Kate O'Keeffe 分析說,這可能是龐畢歐外交生涯中最重大的一次演講,直接抨擊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釋放了川普政府將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的信號。她還補充說,對華政策是美國兩黨能達成共識的少有領域,外界可能很難看到美中緊張關係在短期內得到緩解。封面圖片來源:MADS CLAUS RASMUSSEN/EPA/SHUTTERSTOCK
>>相關報導:中國要求美國關閉成都總領館,以反制華盛頓關閉休斯頓總領館
https://cn.wsj.com/articles/CT-BGH-20200724124914
o'keeffe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特別聲明|Disclaimer:今集主要是講追尋夢想的苦與樂,部份話題會涉及啟靈劑(死籐水|Ayahuasca), 如感到抗拒,勿看下去。謝謝!
我的修行路-果食皇上(上) ~ [相聚一刻] ep220 Part 1
播出:2018年10月29日, 8pm
嘉賓:Kristin Lau, 果食掌門人
主持:Esther Lee
監製:Weller Choi, Tony Chau
場地:相聚一台
Part1 https://youtu.be/xmk9CcmN0lw
欲收看所有節目,可成為免費/正式會員。
入會:www.togetherradio.net
查詢:如仍有問題,請WhatsApp Rebecca Ho@6998 3791.
內容:
江湖外號“皇上”的Kristin Lau, 雖然是香港果食群組的掌門人(Fruitarian),但今集我們不是講果食好處、壞處,如何開始,有甚麼避忌。No! 而是講Kristin Lau這個奇女子,社交媒體的奇葩。是次訪問屬於[我的修行路]系列,她的故事當然比講果食技巧更過癮!
她十多歲就離家出走去外國“幾年”,開始打坐;由甚麼宗教都信,極喜歡拜神,家中設有神壇,曾經連家人也不准許進入,到多次食了啟靈劑~死藤水後,發現宗教原來是... ...,然後把神壇也拆掉。之後,經常不眠不休不吃東西,對著四部iPad, 管理五個群組(每個3,000~6,000人不等),然後又放下所有。她的經歷相當奇特!她,怎樣看“執著”呢?她,怎樣看自己?
其實,創造夢想的路途非常精彩,充滿辛酸、挑戰、喜悅、心碎、驕傲和滿足,最終,當然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同時,無論你成功了或努力中,沒有人告訴我們,有一天,我們的夢想竟然變成自己的監牢,做了自己夢想的囚犯。Georgia O'Keeffe如是,草間彌生如是,皇上和我也如是。我們怎樣自處?怎樣殺出監獄?怎樣繼續快樂?
聯絡: Kristin Lau
[相聚一台 七步入會法]
Step 1 上網打"相聚一台" 或按此link
http://www.togetherradio.net/main
按右上角的≡
拉至最下一行,
Step 2 選擇→特快註冊
Step 3 選擇→正式會員
Step 4 填寫個人資料
Step 5 設定密碼,例如:Ab1975?! (8位大小階英文數字及符號)
Step 6 收電郵確定
Step 7 改密碼
完成!多謝你!
Esther & team
o'keeffe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陶瓷雕塑展 #林洛安專訪
凝結萌芽的瞬間,微觀生機之傳承
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曾說「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本書」藝術家林洛以植物的意象,創作出內心對於美的造型想像,綠意盎然、生生不息又完美的幻想世界
山林間奔放自由的童年
中忘卻停下腳步回頭探究自我。洛安回想起就學的時光說到:我一直是生長在台北的孩子,相當融入城市中快速的腳步、繁忙的生活,求學的階段就讀普通國高中,下課後不外乎穿梭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擠在電影院般排排座的補習班,周末再起個大早到圖書館報到,日復一日的規律又乏味的生活讓我漸漸遺忘觀察日常事物的樂趣。
聊著聊著,說到小學久遠的記憶略微模糊,述說在自然中度過的童年時光「當時媽媽將我和弟弟送到陽明的森林小學就讀,全校只有六個班級,還記得每個班級在大水溝旁邊都有塊田,每天早上都要從水溝撈水照顧自己的農作物,可能是四季豆、番茄或是小黃瓜。在森林小學的課程一周有兩日半天的自然課程,老師讓我們在山中集合,每周帶學生認識校園周遭的植物與動物,除老師的講解還需到圖書館翻閱圖鑑、書籍,認真查資料加上寫生畫圖才能完成一張學習單,那時候就發現自己對於植物寫生的喜愛。」經過這段敘述,可以想像童年在山間奔跑的自由與快樂,加上林洛安家裡曾開過花店,走在路上、有花草的地方,母親便會一一告訴她這是什麼花、這是什麼植物…,因此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累積了大量植物知識。
林洛安的父親長年居於雲南的西雙版納,從事普洱茶商的工作,回台期間總會與她分享在當地與茶山村民互動、述說生長了百年的野生茶樹是多麼地高,而茶的採收作業是如何遵循季節更迭來摘取葉芽,使茶樹生長得更茂密;不使用農藥與人工化肥,以維持大自然間生息的平衡,洛安每每聽起關於茶山的故事,便會對大自然有種景仰與說不出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的照顧。
在城市中尋找綠意
近幾因搬家緣故,有幸家中多了一片小小的花園,喚起林洛安對花草的興趣,開啟了綠手指生活,其中對於多肉植物更是上心,其圓潤而飽滿的葉面和多變的外型令她感到驚奇,漸漸投身研究如何種植,進而有了自己一個多肉植物小天地。
就讀研究所期間,林洛安曾於誠品歐風花藝店打工一段時間,每日店內皆會保有2、30種進口花材與葉材,以及各式植栽與大型植物裝置,打工期間認識了許多植物與花材,也能利用上班空檔練習花材的搭配。這些生命經驗、對於植物的喜愛與研究,不知不覺已成為創作的養份。
取材於自然的溫度創作
大學就讀台藝大工藝設計系期間,林洛安接觸了多樣工藝媒材,包含金屬、陶藝與木工等,剛開始她覺得陶藝並不吸引人,經過兩年的學習,發現陶藝的塑造過程、裝飾技法與燒成都有著深厚學問與知識,而陶土的易塑性、能立體呈現作品外型等特質,更是令她深受吸引的原因。洛安認為「陶土經常被形容成為一種溫暖的材,在適當的濕度下捏塑起來的觸感柔軟細緻,其原料包含高嶺土及複雜的礦物質,使其成現不同的色彩、硬度、燒成溫度、黏土顆粒的粗細。對於土的掌控,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只要對乾濕度控制得宜加上眾多的成型方式,黏土就能在手中千變萬化,結合了土、水及在燒成環節需要用到的火,這樣近乎自然的材質皆取之於大地,甚至滋養了同樣被喻為溫暖的材質-木材,大地對我而言就是最溫暖的存在。」
從眾多媒材當中,林洛安選擇專注於陶藝創作,本次展覽作品造型元素靈感通常源自於植物的啟發,更將自然界植物所展現的對稱、飽滿、滑順、曲面等元素納入其中。
捕捉生機展現瞬間
本次系列作品以植物發芽的瞬間與繁衍的傳遞,作為展覽主軸,林洛安觀察到許多女性藝術家創作靈感經常來自植物、花卉與性徵,例如美國女性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的花朵繪畫「對於大部分的開花植物來說,花朵背負著複雜美妙的繁衍工作,它們色彩艷麗、香味誘人,花瓣的造型襯托出花粉和花柱,吸引昆蟲來傳遞花粉,繁衍後代。」。
(萌系列作品)微觀植物的細節,作品呈現圓潤、簡潔的線條,將特點聚焦,林洛安舉例作品(萌),在一似葉面組織的平面上的兩點,象徵著甫冒出的芽點,佐以戲劇性的色彩打光加強重點。(傳遞系列作品)外型靈感來自於顯微鏡下的花粉,理念源自花粉的傳遞過程,授粉代表著植物生命延續與傳承。在作品的展現上也承續著自然界的定律「散撥越多種子提高生存機率的定律」大量複製同樣一件的組件作品ex. (向光),使用種子發芽意象並向著陽光方向排列,呈現出律動感及方向性。藉由不同的媒材質感與成形方式,希望能更貼近她所想要傳遞的視覺感受。
自然的樂章與傳達
「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也能傳達這樣的感受給觀者,讓觀賞的人能夠感受到美好及愉悅的情緒。」當藝術家林洛安徜徉於大自然所帶來的感動及美時,經由創作將這些生長的瞬間記錄下來,透過這樣的實現過程,傳遞給觀者,同時也達到自我療癒。林洛安的作品如同一首平靜溫涼的歌曲,卻飽含生命力與希望,帶領觀者徜徉於自然界的篇章。她更希望此次展出能有別於以往以材質特性為出發的習慣,以最純粹又新穎的視覺感受傳達作品義涵,帶來不一樣的陶瓷雕塑作品。(文:金車文藝中心)
林洛安學歷: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所陶瓷組
2009- 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系
獲獎 :2014 第十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 入選獎
2014 澳洲黃金海岸國際陶藝獎 入選
2014 南投縣第十五屆玉山美術獎 入選獎
2014 南瀛獎 佳作
2014 西班牙17 th Biennal de Ceràmica d'Esplugues 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