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國民調結果:95.5%人民滿意中央政府
美國針對中國的行動又再升級,周二突然勒令中國在72小時內關閉在休斯敦的總領事館。首先,我僅代表在休斯敦總領事館的工作人員感謝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決定,因為休斯敦和整個得州已成為Covid大流行的最熱點之一!得州人口不到3000萬,Covid確診宗數已多達35萬,且仍以近幾何級數增長,遠多於整個中國,死亡人數超過4300,恐怕亦將在短期內超越中國!相信整個領事館同人及家人,都極期望早日回到相對安全得多的祖國!
休斯敦總領事館有點特別意義。1979年鄧小平出訪美國,行程包括參觀在休斯敦的Johnson太空中心,和留給人更深刻印象的Rodeo(牛仔競賽)!同年11月,中國就在休斯敦開了在美國的第一間總領事館。現在美國命令休斯敦總領事館關閉,似乎暗示美中41年來關係正常化的完結。我想知道,下一步是否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然後重新再跟中華民國建交?
早前某雜誌訪問中,我提到傳統政治和經濟體制都已過時,需要冷靜、客觀和深入重新思考,加上考慮如何利用現代科學和科技,達到更佳、更有效率、人民更滿意的社會管治效果。政治和經濟體制是一個非常大、非常複雜,且非常敏感的議題。對很多人來說,政治體制已升至「信仰」層面,堅信某種體制代表正義、善良、美好、道德、完美(接近),甚至神聖!反之,不同或被視為「敵對」的體制,則當然被當為不公、兇殘、醜陋、不道德、 糜爛,甚至邪惡!
這是一個常見,但非常不幸和極度危險的現象。因為如把體制當為一種如宗教般的信仰,就即是拒絕以科學、邏輯、數據和理性來作討論和分析!一切都只倚賴盲目信仰(blind faith)!歷史上當然充滿以宗教信仰為名義的戰爭,包括中世紀持續數百年的多次Crusades(十字軍東征); 從哥倫布所謂「發現」新大陸起,歐洲人開始其數百年在美洲的掠奪和殺戮,尤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Conquistadors(征服者),都是左手拿着聖經,右口拿着劍,迫使原住民改信天主教,如不順從,他們當然毫不猶疑,以天父之名替天行道,消滅「邪惡異教徒」!近代美國的中東外交政策,支持以色列,多次攻打伊拉克、敘利亞和阿富汗等,殺害超過100萬伊斯蘭教徒,又與Crusade有多大分別?Al-Qaeda和ISIS等恐怖組織發動襲擊,當然是非常殘忍和必須阻止,但這是因還是果?
政治和經濟體制,作為一種值得去打仗的信仰是一個較新的事物,到了20世紀才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說是法西斯主義與較傳統帝國主義加一點自由主義之爭。另外當然就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雖然幸而未有帶來世界大戰,但就出現過美蘇冷戰,和好幾次proxy wars(代理人戰),包括韓戰和越戰。現在似乎又逐漸出現美中冷戰(希望不加溫變熱)。
改變體制充滿不確定 交易成本無法承受
今天無暇詳細分析不同體制的好壞,和如何可以透過科學和科技作出改變和改良,未來數周如有空可討論。但我要指出非常重要一點,就是理論上政治和經濟體制只應是一種工具(means),絕不應該被當作一個神聖的最終目的(end)。任何政治和經濟體制最基本目的,必須包括社會穩定、和平、人民生命和健康得到保障,加上經濟平穩增長,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和愈來愈重要的環保目標等。同時,政治和經濟體制絕非一門理論性科學,它最多只可算是一門應用技術(加點藝術)。所以不可對任何體制太過理想化,更不要以為可隨便拉倒重來。任何改變都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交易成本可以是無法承受的高。法國大革命後,社會動盪歷時近一世紀,其中包含多場革命、戰爭、經濟災難和無數人命犧牲。中國過去200年的歷史更坎坷,即使不計晚清的衰落,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但絕未即時帶來社會穩定和人民溫飽,更似是多場新噩夢的開始。民國建立不久,即變成軍閥割據年代,未幾又到日本侵華。八年抗戰後不久,又墮入國共內戰,即使新中國建立後,旋即又被拖入韓戰,內部大型政治運動亦不停。整個中國,可說要等到鄧小平1977年復出,1978年走上改革開放之路,才終穩定下來。大動盪歷時超過60年!
到了今天,中國人民已得到基本溫飽,但當然仍有不少人生活並不富庶,中國確仍在發展中,所以更需要穩定。但即使只是正常的願望,只想繼續改善生活、發展經濟和科技,已嚴重挑動美國神經,被只具狹隘眼光的帝國主義者視為挑戰美國霸權。
近日美國不斷攻擊中國,且企圖挑撥離間人民和政府的感情。自稱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不忍見他們被政府欺壓,活在水深火熱中!好一個自欺欺人的天大笑話。
美國人對聯邦政府滿意度僅38%
一周前,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發表了一個有史以來最詳盡,歷時最久(2003至2016年,8次民調),覆蓋範圍最廣(沿岸城市和內地的32,000人受訪),針對人民對政府滿意度的深入民調。最主要發現是在2016年,中國人民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加非常滿意的比例,升至95.5%的超高水平!其實高的滿意度也不意外,完全符合過去其他由外國學者如George Washington大學Bruce Dickson教授進行的較短期和小規模的民調結果。哈佛的研究同時發現人民對最下級地方政府的滿意度遠低於中央,非常滿意的只佔11%。此情况與美國剛相反,美國人對聯邦政府的滿意度只有38%,但對本地政府的滿意度則反而高達70%。此分別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中國的中央政府權力非常大,更控制財政,地方政府則權力小兼且窮,但又有責任提供大量福利和服務,結果吃力不討好。美國的聯邦制,中央對內政權力有限,每個州分和城市的權力較大,且人民參與度較高,所以亦較滿意。
不少人當然質疑這研究結果,不願相信中國人民如此滿意中央政府表現,拒絕相信任何來自中國,與他們既定偏見不同的客觀科學數據。首先此報告出自哈佛,當然有相當高的權威性和可靠性,而哈佛亦當然並非一個討好取悅中國的機構,相反,哈佛曾培訓不少美國鷹派代表人物,包括Peter Navarro和Steve Bannon等。
有些人亦會認為中國人不敢講出真心話,所以數據不可信。當然這是有可能的,但領導這次民調的是具有豐富政治體制研究經驗的權威哈佛教授Anthony Saich,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主任。訪談是以保密面對面,不記名方式進行的,可信性頗高。如果大家有跟內地朋友傾談的經驗,就會知道私底下,他們都很樂意表達自己的政見,也非全為正面。
那麼為何滿意度如此高,且有愈來愈高的趨勢?我相信有5個主要原因:
1. 最重要當然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大部分中國人對過去貧窮的日子,記憶猶新,與現今相對豐足的生活有天淵之別,所以對中央政府的滿意是可以理解的。
2. 近年,除經濟進步外,其他方面,包括環保、醫療、教育和治安,以至文娛康樂等,亦有明顯改善和進步。即是已不止經濟上量的增長,人民的生活素質也在不斷進步。值得指出的是科技進步,包括高鐵、再生能源和尤其互聯網,智能手機和各種Apps的發展對此有極大貢獻。
3. 近年中國嚴厲執行反貪腐,頗有成效,最少地方層面的貪腐情况已大大減少。當然派系分歧和個別權金交易可能仍然存在,但對比20年前,已有所改善。雖然中國堅尼系數仍然過高(約0.47),貧富懸殊嚴重,但除差距外,亦要考慮全民生活水平不停上升。有一點非常重要,在中國,貧窮的定義已不再是絕對性的赤貧和飢餓,逐漸變成相對性的心理不爽,與西方類似。
4. 當然內地資訊有所限制,傳媒和教育都不停灌輸政治正確的文化和價值觀。人民未必照單全收,但潛移默化,必然有一定效果。我不完全認同此資訊策略,但眼見西方所謂自由傳媒,包括《紐約時報》、CNN、Fox,甚至彭博、CNBC和《金融時報》等金融媒體,全部都有既定立場,對中國的報道充滿偏見和錯誤!西方真的還有獨立、持平、客觀和理性,代表公義的媒體嗎?
5.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起,中國人開始對西方經濟體制產生懷疑。近年隨着西方民粹主義崛起,瘋狂領袖如特朗普和約翰遜的冒起,帶來充滿憤怒、仇恨、愚昧、反科學的國家和種族主義政策,且非常針對中國,當然反令到中國人更愛國,民粹亦變得高昂。加上香港的動亂,和中國處理疫情較成功,亦令中國人更加團結。如哈佛再做民調,現在人民對中央政府的支持度,肯定比2016年的95.5%更高!
在雜誌訪問中,我提出一個觀點來解釋中國體制的穩定性。不少人認為如美國般的體制,有定期選舉,必然較穩定和具自我修復能力。即使特朗普太過瘋狂、無能和種族主義,下次選舉或將選上較溫和,較傳統路線的拜登。但問題沒這麼簡單,選舉人票制度漏洞仍然存在,隨時可選出另一個比特朗普更極端的人。况且西方政治兩極化情况非常嚴重,無論選出哪一邊,都只會極力討好支持他們的51%或更少的49%。請記得特朗普是輸了普選的,而他的政策更其實只對最富有的0.1%有利,他的base實在太蠢,懵然不知!這制度下的政策也不擔保具科學性和符合全人類和地球利益。過去半年美國採取漠視疫情政策,很可能符合民意,但完全反科學,更連累全球!政治兩極化亦令到很多包括氣候變化、醫療、教育和基建等政策,變得搖擺不定,結果一事無成。
政策不停修正 中國制度較穩定
中國制度看似較不穩定,如政策錯誤太大,可導致社會動亂甚至崩潰。但可能正因如此,政府更需要密切觀察所有政策效果,和不停動態式修改政策和執行的方法,務求達到更佳效果。重大政策如基建,醫療,教育和巿場制度等,必須得到遠比只51%或49%的更大多數,最少七成至八成人民的支持,才會成功,才能確保社會穩定。
大家還記得物理和微積分嗎?一個物理系統可以有不同平衡狀態,穩定和不穩定(stable and unstable equilibrium),取決於Second derivative是正還是負數。一個圓球在山谷底處於穩定平衡狀態,如圓球是在山峰頂,就是不穩定的平衡。事實上所有政治體制都是某一程度上的unstable equilibrium。
但是否unstable equilibrium的系統就一定不能持久,很快就崩潰?當然不是,最新的隱形戰機,為了盡量減少雷達反射和增加靈活度,機身設計故意導致飛行不穩定,全靠電腦不斷微調引擎動力和機翼角度等,才可保持高速飛行時的平衡。
各大國須互相合作 才可維持平衡
另一個更好的例子是核武出現後,全球倚賴MAD(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的阻嚇作用來維持世界和平。理論上這是一個極度不穩定的平衡,世界末日,隨時一觸即發,對人類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但是反而MAD帶來了75年的大致和平,對比兩次世界大戰,相隔只有約20年,已大有進步。
如要繼續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單純倚賴MAD是不足夠的。美、中和其他核武和經濟大國,必須不斷作出外交、軍事、貿易、科技、醫療和經濟政策的自身動態微調,和更重要的互相合作和配合,才可繼續維持世界和平所倚賴的unstable equilibrium!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的推薦目錄:
- 關於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Nuclear Age Peace Foundation - Facebook 的評價
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避過中等收入和修昔底德雙重陷阱
近期我經常提到和平對中國發展和投資者的重要性。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但一如所料,全球市場調整很淺,VIX仍徘徊在很低水平,港股更完全修復失地,恒指升越二萬八關口。領軍動力也如我預期,由騰訊(00700)轉到建行(00939)、工行(01398)及平保(02318)等金融股,反映大家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樂觀情緒。四大銀行股將於本周三公布業績,將是重要啟示。
最近國內以至國外有些人甚至認為打仗反而有助刺激經濟發展,股市或因國家主義高昂而抽升。早前中印在洞朗高原對峙(剛有好消息指情況緩和,兩邊開始撤兵),就曾經引發一輪軍工股炒作。
和平是經濟發展重要前設
渴望打仗來炒股的想法非常要不得,首先和平與生命是最寶貴的,非錢財能替代。另外,打仗對經濟和投資有利的理論也是錯誤的。Oxford Economics做過分析,過去50年的300多場大大小小戰亂,包括內戰和對外戰爭,絕大部分都先對短期經濟有不良影響,股市先下跌,才後有反彈。研究發現,毫不意外,經濟和股市下跌的幅度和調整時間,都跟戰爭的規模和時間長度有直接關係,即是說大規模和長時間的戰亂會導致長期經濟衰退和股市不振。
最佳的反面教材是我剛去完的俄羅斯。自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黑蘭和重奪克里米亞後,跟歐盟的關係跌至冰點,遭受嚴重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最依賴石油,油價不幸同時大跌。結果經濟大衰退,俄羅斯盧布從30盧布兌一美元,一度跌至80盧布以下,現在只反彈至58盧布。俄羅斯RTS指數從1400多點跌至現在的1000點出頭,年初至今已累跌了7.4%,近乎全球最差。3年後的今天,該國仍然面臨着經濟危機,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8%。
和平是中國發展最重要的前設。從1979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年代,就是建立在中越戰爭後的和平局面上,這絕非偶然。現在中國又到了一個重要的轉接關頭,面對「中等收入陷阱」,若要成功渡過,便需在經濟轉型上加倍努力,包括去槓桿和發展高效率資本市場,從投資轉為消費拉動經濟,從低端製造改為創新科技,亦需要鼓勵生育,改善人口結構。自中國股市爆發股災後,宏觀和監管政策大有改善,終於走對了路,連外資大行如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都看好中國10年後成為發達國家的機會。
然而,要非常小心在渡過「中等收入陷阱」途中,千萬不要掉進另一個陷阱──「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此名詞是由著名哈佛教授、肯迺迪政府學院創校院長Graham Allison所發明。連國家主席習近平都曾多次引用此名詞,否認此陷阱存在,但提醒各國如錯誤判斷就有可能跌入陷阱。習主席的首席經濟智囊劉鶴更是Allison教授的高足。
修昔底德是古希臘雅典的軍事歷史學家,記載和分析雅典的崛起,挑戰原先斯巴達的霸權,最後導致Peloponnesian War,戰爭長達30年,結果斯巴達結盟波斯,取得勝利,從此雅典開始走下坡,風光不再。
根據Allison教授的研究,歷史上出現過16次類似的霸權交替情況,結果12次發生戰爭。最差的例子包括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崛起,GDP到1900年已追上英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已超越25%,結果奧匈帝國繼承人遭遇暗殺,變成大戰的導火線。三十年代日本在亞洲崛起,挑戰英美在太平洋地區的霸權,導致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近年Allison教授最關心的問題當然是中美關係,今年出版的新書Destined for War︰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就是探討此重要問題。
四大方法防墮入陷阱
還未讀過此書,但近期不斷在思考同樣問題,所以想出幾個防止墮入此陷阱的方法。
(1)國際關係最基本還是人的交往,所以增加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雅禮協會(Yale-China Association)是一個好例子,已成立過百年,每年派數十英語教師到中國,亦有醫學、藝術和其他方面的文化和學術交流。黑石老闆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也非常明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所以捐出1億美元,成立了Schwarzman Scholarship(模仿Rhodes Scholarship),在清華成立了一家新學院,每年全球招生到中國進修一年碩士課程。
(2)在經濟和貿易層面上,中美都要釋出誠意,願意改變發展模式,從而減少矛盾。中國需要從依賴出口到美國,變成較多依靠內部消費和出口到其他發展中地區。美國則需要增加儲蓄率,減低消費對GDP比例,增加基建和企業投資,減少依賴進口貨和減少依賴外國投資者購買國債來支撐不斷增長的財赤。
(3)擁有核武確是一個有效阻嚇和避免大戰的方法。前蘇聯也曾經威脅美國霸權,古巴導彈危機一觸即發,到最後都能解決。問題是現在擁有核武的國家已增至10個,過去依賴的雙邊(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MAD)原則,和核不擴散條約已過時不管用,需要新思維。中國早已宣布了「No First Use」(NFU),是有勇氣和正確的一步,但美國始終未答應NFU。有專家建議美國應同時宣布NFU和「Guaranteed Second Use」(GSU),以此擔保地區和平。我建議中國也可考慮宣布GSU,可能對控制朝鮮半島局勢有幫助。
打破能源瓶頸避免戰禍
(4)我希望科技發展能減低疆土和天然資源的重要性,這些都是過去很多戰爭的導火線。當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發展得更成熟,依賴石化能源程度必大減。打破能源瓶頸後,加上自動化技術把生產效率提升,到時食物以至很多消費品都沒有短缺,那麼打仗的誘因便減少。
人類經歷了數千年戰爭帶來的災害(其實人類因暴力而死亡的比例已大幅下跌,改日再討論),我希望將繼續改善。從過去狹窄的種族和國家主義,提升至全球人道主義,共同努力解決地球暖化、疾病、貧富懸殊和恐怖主義等共同問題。
中國發展勢頭非常好,內部多種不平衡狀況都逐漸改善,如繼續下去,兩年後恒指升至40000點,根本不是什麼大難題,長遠可有更佳的表現。唯一可以阻礙這件好事的就是戰爭,不論大小,對手是誰,誰先出手,誰勝誰負,誰對誰錯,都極可能被西方利用為軍事報復、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的藉口,投資者亦失去信心,停止把股市估值提升。
千萬不要被迷惑,相信戰爭對投資是好事,更不要以為和平是必然的,請記住墮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概率高達75%。其實要成功避過是需要共同努力、大智慧和一點運氣。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建行、工行及平保的財務權益
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簡單明瞭的區塊鍊介紹
目前比特幣總市值已高達470億美元,領先的比特幣交易所月均成交量都已經站穩在數十億美元的規模。從中長期著眼,比特幣的先行者優勢,以及部分主權國家對比特幣的支持,已讓迅速成熟的比特幣產業取得了難以取代的「正當性」與「信用」。除非出現比特幣演算法的根本危機,這個基礎很難摧毀,但風險是存在的。
從去年開始爭議不斷的比特幣「擴容」升級的方向,已經成為比特幣產業中的基本教義派與市場務實派的路線鬥爭。目前最引人關注的BIP148(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 148號)就是一個顯例,短期內已經對比特幣的市值增長構成影響。
從人性來看,比特幣產業中的既得利益團體應該會努力運作,勸阻威懾兩派懸崖勒馬,冰釋矛盾。 一旦讓比特幣區塊鏈出現不穩定的分叉,「相互保證摧毀」(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發生的機率遠高於零。
這個現象一方面可以用資金流向來解釋:把比特幣當成大型權值股,其他數位貨幣 — 以太幣、萊特幣、瑞波幣等等,就是小型成長股。比特幣市值470億美元,以太幣市值高達300億美元,看上去高,其實從全球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也不過就是一檔中型股票的量體。與總市值高達8兆美元的黃金,與在外流通總額高達15兆美元的美國公債、以及估計高達250兆美元的全球金融資產相比,數位貨幣引人憧憬的成長空間巨大。只要趨勢不變,那麼資金必然會繼續流入這些數位資產,推升整體數位貨幣的總值。
另一方面,個別數位資產陣營能否捐棄成見,與企業與政府溝通協調,務實解決問題,將會影響個別數位貨幣之間的相對強弱勢。目前以太幣挑戰比特幣成為數位貨幣龍頭的動能很強。最近很多透過「首次上鏈公開發行」(Initial Chain Offering)辦理的群眾募資專案,都有發行自己的數位貨幣換取以太幣的計畫。這個風潮推升了以太幣需求,但若某些ICO專案出現問題,以太幣產業的形象將受打擊。
現在判斷數位貨幣市值龍頭誰屬,為時尚早。投資人亦將持續關注與下注。這是新興產業發展的正常現象。
區塊鏈是一個原生於互聯網上的分佈式數據庫。相比於傳統單中心化的架構,區塊鏈多中心化的架構在某些領域有先天的優勢,也有其劣勢。全球各地法律規章與風土民情不一,而且最近愈發有「合久必分」的態勢。除非出現一個一統天下的國際新秩序,統一的數位貨幣很難實現。即使霸權如美國,也無法令美元成為全球所有國家法理上的硬通貨,但事實上有其難以取代的地位。
長期來看,市場力量會促進各種支付技術架構的動態供需平衡。互聯網技術的演進會讓許多金融交易愈發數位化、移動化、碎片化、即時化,未來還會有許多變貌。這個趨勢不會因為個別政府或企業的阻撓而停止。區塊鏈不會是這個長期演進的「歷史終結」,但顯然已經成為必經階段。
全球金融業早就已經高度數位化了。金融業可說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出現的高度倚賴大數據的互聯網產業,只是這個互聯網誕生的時間遠早於智能手機,商業習慣與思維套路與年輕的互聯網科技業者有顯著不同。從技術的觀點來看,金融服務的本質並不複雜 – 降低跨時空風險移轉的交易費用並賺取合理的服務費。未來金融服務還會有很多新型態,但本質應該不會有大改變。
相關的數位貨幣避險工具不足,除了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尚待擴充之外,數位貨幣的資產屬性與針對數位資產的授信能力仍不明確,投資投機需求以外的實業需求也還太低。既有的大型金融機構因受高度監管,一時間無法將既有針對外匯、債券、股票與商品原料開發的各種期貨權證資產證券化的技術挪來服務數位貨幣。這個問題遲早會解決,也有很多精明的投資人募集資本組建公司開始試圖解決。這將會是金融業的新藍海。
以目前互聯網金融最先進的中國大陸為例,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無處不在的移動支付。現在還是人對人、人對商家;未來可能是機器對機器、商家對機器。如果把中國想成一個封閉世界,對照到當前全球市場,可以清楚看見,區塊鏈技術所能創造的未來,等於用新的互聯網技術打造一個開放的微信。微信現在能讓用戶做什麼,未來區塊鏈驅動的各種服務就可能讓用戶做什麼。
這是一個很大的願景。最大的挑戰不在技術研發能力,如何持續延攬培育更多具備戰略思維與經營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將會是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最大挑戰。挑戰非常巨大,我們仍然在路上。
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在 Nuclear Age Peace Foundatio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 (MAD) is MAD! Nuclear weapons threaten all we lo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