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美國上半年的零售銷售成長相當強勁,即使過完Q3,美國S&P500企業的營運成果,很高機率還是會獲利亮眼,美國算是脫離了疫情的包袱了,美國科技業的成長速度很快,正在持續提高美國企業的生產效率和人類的生活便利性,未來幾年,仍然是科技業快速成長的趨勢。」
疫苗普及率提高、經濟逐漸復甦,美國全國零售聯盟(NRF)上調美國零售額的成長預測,預估比2020年成長10.5%~13.5%,自1984年以來美國最快的成長,NRF首席經濟學家Jack Kleinhenz預估,隨著經濟復甦,消費者將大量消費,2021年零售額將成長10.5%至13.5%,估計總額將達4.44兆至4.56兆美元。不過預測對象為商店和網路銷售,不包括汽車經銷商、加油站和餐廳,2021年2月預估零售額將成長6.5%~8.2%,全年銷售額將超過4.33兆美元;另外,全年GDP成長也從原本預期的4.4%~5%上調至約7%,相較之下,2020 年零售總額為4.02兆美元,2019年為3.76兆美元。
Kleinhenz 認為,政府的刺激措施助長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同時帶動比預期快的經濟復甦,「我們看到經濟明顯強勁、有彈性的跡象,而許多家庭已經準備好恢復一些正常生活、工作和娛樂。」儘管預測樂觀,零售業仍面臨挑戰,因為還有通貨膨脹、港口擁塞和工人短缺等問題。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零售銷售在3月飆升10.7%後,4月停滯不前,5月數據則尚未公布。
Walmart、LEVI'S和Macy`s百貨等零售商最近公布第一季業績,表現相當強勁,也提高對今年的預測。梅西百貨執行長Jeff Gennette在5月財報會議表示,隨著消費者購買行李箱、鞋子、新衣服和化妝品,預計原本壓抑的需求會持續存在,且不是短期現象,過去三個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60萬,今年前五個月就業人數增加1.7%,這在正常時期可以算是佳績了。但現在不是正常時期。經濟正在迅速重啟,消費者手裡有好多聯邦刺激計劃提供的現金,零售銷售、工廠訂單和房地產都如火如荼。根據IHS Markit計算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經通脹調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5.3%。
GDP與就業機會的增速並不匹配,這之間的差距可以通過每位工人的產出激增體現出來。美國正處於生產力繁榮時期。這對薪資和通脹是積極因素,因為增加的收入可以消化掉加薪的影響,而企業無需提高產品售價。如果僱主認為他們不用招聘那麼多人就能實現營收目標,這對就業前景來說並不是好消息,經濟衰退期,僱主在營收下滑情況下通常會裁員遲緩,從而導致生產力下降。而營收回升時,他們增聘人手也比較遲緩,生產力則會反彈。這場疫情已經打破了這種模式。在過去四個季度中,有三個季度的企業每小時產出都在增長。在今年1月至3月的季度中,每小時產出同比增長了4.1%,為10年來最快。
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輪經濟衰退的不同尋常之處。像休閒、酒店和其他面對面服務行業這樣的低生產率、低工資部門的裁員,人為提高了整體的平均生產率水準。但這場疫情也可能已促使公司改變了商業模式,增加了技術的應用,利用相同的勞動力創造出更高的銷售額。私募股權管理公司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 CG)全球研究主管Jason Thomas表示,自疫情開始以來,佔總體裁員人數三分之一的行業產出水準有所上升,包括零售、資訊、金融、建築以及專業和商業服務。
Thomas說:「這次經濟衰退導致了遠距工作增加,對技術依賴度上升,從而自行發展而不受控制。」高管們開始問一些「尖銳問題:為什麼我們要佔用這麼多辦公空間?我們確定我們的成本基礎有這麼大的意義嗎?為什麼我們要在辦公室之間進行這麼多旅行?這次的經歷恰恰證明了之前你對可利用的前沿技術多麼無知」。
的確,隨著企業大舉投資雲計算、協作軟體和電子商務,第一季度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軟體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0.5%。其中一個受益者是CardFree Inc.,該公司為餐飲經營者設計和運營線上和移動點餐系統。CardFree的首席執行官Jon Squire稱,該公司的應用軟體讓餐館能夠更好地預測和管理收到的訂單,以優化人員和產能調配。
Monty's Good Burger最先採用了CardFree的平台,以保護顧客和員工的健康。該公司在洛杉磯地區開設了四家素食餐廳。顧客可以用手機點餐,無需在餐廳內排隊15分鐘至45分鐘。該公司的合夥人之一Bill Fold說:「隨著該應用開始深入人心,我們的業務表現特別好。」該公司約40%的收入來自於這款應用軟體,這使得員工為顧客服務的時間大大減少,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備餐上。這樣一來,各門店的員工數量與疫情前持平,但銷售上升了10%。如果沒有使用這款應用軟體,「我們的銷售將會下降」。
Silver Diner Development在華盛頓特區經營著20家餐廳,疫情期間,該公司的外賣訂單比重從20%上升到80%。
該公司資訊技術主管John Huddle表示,CardFree簡化了外帶流程,顧客可以通過簡訊買單,或者掃描二維碼買單。「原來需要跑兩三趟才能完成的路邊送貨流程,現在只要一趟就能完成。這節省了大量勞動力。」
Silver Diner不打算裁員。隨著限制措施解除,外賣訂單比例已回落到30%至40%,該公司正努力為餐廳配備足夠員工。但Huddle說,CardFree等技術將使Silver Diner有能力提高現有員工的使用效率。他說:「同樣數量的員工將能搞定更多訂單。」
Huddle說,最終,績效出色的服務員可以在移動設備上接單,增加他們能服務的餐桌數量,但這項技術直到現在才變得實用。技術將提高員工生產力,從而幫助該連鎖店適應因就業市場緊俏和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而導致的工資上漲。
目前,阻礙就業增長的是供應不足,而不是需求不足。4月份的空缺職位攀升了100萬,達到930萬,是200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小時工資正在快速增長。在失業率仍接近6%的情況下,如此多的工作機會沒有得到填補,說明許多人在觀望,要麼因為他們仍擔心疫情,要麼因為可以從失業保險中獲得同樣多或更多的收入,要麼因為他們已經改變了對工作的期望。
在未來幾個月裡,隨著疫情的消退和強化失業保險的到期,這些制約因素應該會有所緩解。科技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人工,顯然是有限的。儘管相關的宣傳聲勢浩大,但機器人還沒有取代廚師,甚至還沒有取代服務員。不過,勞動力短缺持續的時間越長,給工資帶來上行壓力,企業就越有動力轉向技術以節省勞動力,就業復甦需要的時間就會越長。
https://technews.tw/2021/06/10/nrf-grocery-shopping/
https://www.storm.mg/article/3743297?mode=whole
gdp 經銷商 在 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股盤後〉道瓊崩逾700點 創6/12以來最慘
週三 (24 日) 美國西南部新冠疫情告急,佛州和加州再度刷下單日確診新高紀錄,加上美國宣布將對歐盟、英國加徵關稅,促使華爾街賣壓出爐,VIX 恐慌指數上升逾 7%,美股四大指數集體收黑,道瓊崩逾 700 點,創 6 月 12 日以來最慘跌幅。
美國政府週三宣布,將針對來自法國、德國、西班牙以及英國等歐洲進口產品加徵新關稅,產品價值達 31 億美元,再度加劇美國和歐盟間的關稅緊張。
IMF 週三發布《全球經濟前景》報告預計,2020 年全球 GDP 將萎縮 4.9%,低於 4 月預期的 -3%,同時下調 2021 年的 GDP 增長預期至 5.4%,低於 4 月預估的增長 5.8%。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930 萬例,死亡數突破 47.9 萬例,美國迄今累計確診數超過 236 萬,死亡人數至少 12.1 萬。
紐約、紐澤西和康乃狄克州長週三召開聯合記者會,要求來自新冠確診激增的州旅客,在抵達該 3 州時須接受 14 天隔離檢疫。
週三 (24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710.16 點,或 2.72 %,收 25,445.94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80.96 點,或 2.59 %,收 3,050.33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下跌 222.20 點,或 2.19%,收 9,909.17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43.43 點,或 2.19%,收 1,944.30 點。
標普 11 大板塊中同步下滑,能源、工業和金融板塊領跌。
週三美國多州新冠確診數攀升,促使零售股、航空股慘跌,聯合航空 (UAL-US) 下跌 8.34%;美國航空 (AAL-US) 下跌 6.86%;達美航空 (DAL-US) 下跌 7.76%;Gap (GPS-US) 下跌 9.31%;柯爾百貨 (KSS-US) 下跌 6.18%。
科技五大巨擎不支倒地。亞馬遜 (AMZN-US) 下跌 1.09%;蘋果 (AAPL-US) 下跌 1.77%;臉書 (FB-US) 下跌 3.39%;Alphabet (GOOGL-US) 下跌 2.14%;微軟 (MSFT-US) 下跌 2.02%。
道瓊 30 檔成分股集體收黑。陶氏化學 (DOW-US) 下跌 7.01%;波音 (BA-US) 下跌 5.96%;埃克森美孚 (XOM-US) 下跌 4.71%;摩根大通 (JPM-US) 下跌 3.37%。
費半成份股一片血海。AMD (AMD-US) 下跌 2.96%;美光 (MU-US) 下跌 3.11%;英特爾 (INTC-US) 下跌 1.39%;高通 (QCOM-US) 下跌 0.23%;NVIDIA (NVDA-US) 下跌 2.27%。
台股 ADR 僅中華電信獨強。聯電 ADR (UMC-US) 下跌 0.77%;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0.32%;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2.22%;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上漲 0.87%。
焦點個股消息
蘋果 (AAPL-US) 下跌 1.77%,美國司法部官員及部分州級檢察總長正準備對蘋果的 App Store 發起反壟斷調查。
戴爾 (DELL-US) 正研究出售所持有的 500 億美元 VMware (VMW-US) 股份,以提升雙方公司的價值,兩家公司分別上漲 8.35% 和 2.32%。
美國租車巨頭赫茲 (HTZ-US) 宣布破產後股價暴漲 28.80%,投行傑富瑞稱,汽車經銷商 AutoNation 和 Carmax 正在考慮收購赫茲。
迪士尼 (DIS-US) 下跌 3.83%。該公司計劃在 7 月 11 日分階段重新開放佛州的迪士尼主題樂園,但佛州新冠疫情惡化,上萬名民衆簽署請願書反對,
經濟數據
美國 4 月 FHFA 房價指數年增率報 5.5%,前值 5.9%
美國 4 月 FHFA 房價指數月增率報 0.2%,預估 0.5%,前值 0.1%
華爾街分析
美國國家證券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 Art Hogan 表示:「市場必須開始認真對待這一問題,因為這可能會影響經濟復甦的步伐,而且各州都將推出計劃。今天,市場終於接受新冠確診數激增可能意味著經濟復甦放緩的事實。」
MUFG 首席金融分析師 Chris Rupkey 表示,最新新冠疫情消息對股市不利,投資者曾押注大流行經濟衰退的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希望經濟好轉起來,以改善在衰退中受到打擊的企業獲利,但現在他們的所有希望都破滅了。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499523?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0-06-25(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的Telegram頻道-「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https://t.me/stock_aspirin
阿斯匹靈新書
https://pse.is/JALLK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gdp 經銷商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oe:「相對於許多國家的股市陷入短線低迷,台灣最近相對強勢,看看周圍鄰國的出口內涵與變化,絕對可以發現,台灣出口表現非常搶眼,尤其是競爭對手南韓的出口轉弱,更加驗證,政治和經濟的互相影響關係有多大,努力的方向如果錯了,那就是事倍功半。」
美中貿易戰以來台灣對美出口大增,2019年1到8月年增加近19%,8月對美出口40.8億美元也創下單月新高、年增22.8%。
而隨貿易戰持續,美商對台採購轉單也增加,經濟部貿易局邀請19家美商巨頭齊集,向台灣176家業者採購MIT商品,包括台灣資通訊、汽車零件、機械、自行車及紡織、食品等,本次有多家美國財星廠商來台,預計採購商機可增加達1到2成,估約達2億美元;AIT處長酈英傑也說,台灣是美國最重要貿易夥伴之一,希望雙方能夠有更長足合作進展。
1到8月年增18.7%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年增達85.4%,分析美國對中2500億美元的課稅清單,清單內產品台灣對美出口年增28.4%,對比非清單產品約6.9%,顯見轉單效應仍十分明顯,隨貿易戰持續,美商對台採購與轉單也持續增加,美商包括年營業額高達110億美元的工業用品經銷商Grainger;以及於美國中西部擁有超過245間連鎖超市的零售巨頭Meijer,以及美國最大天然有機食品經銷商United Nature Foods。
預估在美中貿易戰及轉單情況下,2019年商機可成長1到2成。而2018年商機共1.68億美元,2019年也估計將可成長破2億美元(約60億台幣),本次包括美國新墨西哥州、猶他州、阿拉巴馬及賓州等州政府商務廳長專程來台,雙方能互相分享投資及商機等資訊,美中貿易戰不只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也對跨國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長期而言在中台商將面臨不只是面臨智財權議題,甚至是安全議題。很多台商回台或轉移到第3地,而台灣除是最熟悉家鄉外,也有最透明的制度、民主環境、以及高度受保障的智慧財產權、優質人才。她也認為台美雙方不只可在高科技產業合作,在日用品、農業等領域也有密切聯繫。
AIT處長酈英傑也說,台灣是美國最重要貿易夥伴之一,希望雙方能夠有更長足合作進展。他強調,「Select USA」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每年在美國舉辦,透過經濟部與貿協扮演重要角色,台灣已經連續兩年都是出席的最大代表團;他希望明年在美舉辦時也能夠持續這樣的榮景,台美雙方更加密切合作。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報告,全球經濟面臨4大下行風險,WTO大幅下修2019年經濟成長至1.2%,相較於4月的預估2.6%,下修幅度相當大,台灣資通訊產業比較有機會受惠於轉單效應,傳統產業包括機械衝擊較大。不只台灣有轉單效應,越南、泰國也是美中貿易戰下受惠者,台灣轉單效應主要還是受惠於美國經濟表現佳,目前看起來,「台灣轉單效應至少可到明年底」。
不過台灣受惠美中貿易戰的轉單效應,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持續增加下,有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危機?
所謂匯率操縱國,美國財政部有3項標準,分別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每年200億美元以上;經常帳順差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超過3%;匯率買賣未尊重市場機能。
楊金龍坦言,以這3項標準來看,台灣確實有1項已經越線,而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逼近200億美元,央行已注意到這個問題,並提醒相關部會要非常小心,至於在匯率買賣上,央行只有在資金出現季節性、不規則進出時才會進行干預,且1年買賣金額不超過3%,絕對不會有問題,台灣經常帳順差佔國內生產毛額已經連續43季超過3%,若轉單效應持續,可能在貿易順差也會超過200億美元,目前看起來已經有1項越線,另外2項也岌岌可危,台灣央行會與美國財政部保持溝通。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34899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3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