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校的一位51歲的師妹,剛剛九月頭成功游水橫渡英倫海峽😱👍👏👏👏🥳以下係師妹Eliza Chang回港後寫的一篇文章💪勁!共勉之
我們一行三人(Eliza Chang, Allen Che, Eugene Wong) 於2020年9月6日以接力方式完成了60.15公里的游泳旅程,花了13小時48分鐘成功橫渡英倫海峽。
 
英倫海峽風高浪急,在我們橫渡的時候,最高風速有17knots,全程和在洗衣機滾筒裏游泳無異,水溫大約攝氏17度, 空氣溫度最低14度,加上持續的強風,感覺十分寒冷。
我們在九月六日(英國當地時間凌晨1:37)開始橫渡。
因為領行船不能泊近岸邊,負責第一棒的我,需要從大船跳進水裏再游到石灘上,然後站立在石灘離開水面的位置,才可以正式開始。
從領行船一躍而下,跳進海裏的時候,海水真的很冷很冷,四周一片漆黑,完全看不清前面的景物,石灘當時的浪很大,超過我身高的海浪從身後不停地拍打着我,我幾次奮力嘗試站起來,但強勁的海浪不斷把我推倒,幾經艱辛才成功從海中爬上石灘站立起來,正式開始進軍法國的長途游泳旅程。
我當時心想,浪這麼大,水溫這麼低,想站立起來也被海浪推倒,這樣惡劣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完成橫渡嗎?
加上因落機當晚已經需要開始進行橫渡,休息不足,我們原本預計橫渡出發日期是在9月8日或之後,等待天氣及水流情況良好才出發,但在9月5日到達英國當日下午,與船長詳細商討後,決定接受他的建議,提早於9月6日凌晨開始橫渡,這真是十分意外,但為了配合天氣狀況,我們毅然決定在下機後當晚凌晨一時許出發。
酒店的負責人Cesar 說,他已經接待英倫海峽泳手超過50年,從來沒有見過外國隊伍到步後即晚便開始進行橫渡,他說一般外國泳手都會先在當地進行一至兩星期的訓練以適應水溫才開始進行橫渡,他說我們能夠在下機不久後便立即進行横渡並成功完成,真是amazing !我相信可能在Channel Swimming 的游泳歷史中,由抵埗英國直至橫渡完成計算,我們應該是最有效率及最快完成回家的國際隊伍。
我的朋友說,這就是香港精神啊!
很多朋友在Facebook 影片中看見我只是用手在游,而雙腿好像沒有太大動作,這是因為全程大約八成時間我雙腿都是在抽筋狀態中,所以我只可以靠手撥水,因為一踢腳雙腳抽筋便會加劇,當時我亦不敢跟兩位隊友明言,以免影響士氣。
有些朋友亦說我的游泳的姿態很優雅,但其實在整個過程中,風浪極大,不能用全力與海浪搏鬥,加上雙腳抽筋,大部份時間只能用雙手撥水而不能踢腳,跟着海浪的節奏不斷向前游,水面動作是需要把雙手放鬆,但在水底要用力推,大家只能看見水面動作,看不見我在水底中其實已經花了很大力氣去推動,所以看上去好像很自在,但其實我個人總共完成了24.21公里。
但原來最辛苦的部份並非在海中游泳的時候,而是在船上等候的過程,因為風高浪急,船隻前後左右不停在搖晃,導致我頭暈作嘔,想吐又吐不出來,而我吃了暈浪藥,如果真的吐了,便會把藥物都吐了出來,如果再吃暈浪藥,又怕暈浪藥的份量過重,影響身體狀況,所以數次差不多吐了又再忍著吞回肚內。
因為領航船只是一隻小漁船,室內駕駛艙的位置十分狹窄,所以我們全程都是留在室外,氣溫低而風很大,實在非常寒冷。
當我完成第一棒返回船上,身體不停在顫抖,為免被隊友及船長看見,以為我身體不適,我唯有用大褸及保暖睡袋包裹着身體和蓋著頭,但仍然不停顫抖,心裏害怕船長誤會我得了低溫症,會叫停横渡。
所以在水中游泳的時候是相對比較舒服的時刻。
對我個人而言,此次橫渡英倫海峽最大的體會,就是覺得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而追求夢想是不分年齡的,年輕人可以有夢想,年長的人亦可以追夢,age is no barrier ,離開comfort zone 很多事情原來都是意想不到的,自己還有能力成功達到自己的目標,51歲的律師媽媽也可以完成橫渡英倫海峽的夢想。
在此感謝兩位同伴律師隊友的參與,大家彼此愛護與信賴,兩年來努力練習,互相支持,在逆境中大家咬緊牙關捱過去。
感謝兩位同伴律師隊友的太太、父母及家人對我的信任,讓他們兩位與我一起同行追求夢想。
感謝我的家人及永浩的家人,抱歉讓他們為我憂心,因為我的任性,經常亂闖,令他們擔心。
爸爸媽媽尤其擔心我的安危,當我離港當晚,爸爸突然在凌晨四時起床問媽媽有沒有我的消息,詢問是否已經進行橫渡, 有沒有危險,憂心忡忡,直至我今天安全回來,他們才鬆一口氣。相信Eugene 和Allen 的父母、太太、孩子及朋友,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及憂慮。
今天回家後,女兒對我說,在我離開香港的一天後,她十分擔心我的安危,她幻想着我被海浪沖走的情況,然後獨個兒坐在沙發上哭泣。在離港前,兒子也認真地問我,是否一定需要前往橫渡英倫海峽,是否有和他商量而獲得他的批准。孩子為母親擔憂,實在是我這個任性媽媽的福氣,也是我的動力!
感謝鄭楊律師行、黃許律師行及孖士打律師行的 合夥人及同事,容許我們有這個悠長的假期,並在我們離港期間,仗義頂替我們處理工作,支持我們完成這個追夢大業。我們真的想不到只花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已經完成了往返英國及橫渡英倫海峽之旅,相信你們都鬆了一口氣,我們立即可以在家返回工作崗位,沒有浪費一分一秒,我們就是這麼盡責的呢!
感謝游泳界的好朋友包括Auntie Mabel,Esther Ma,鄧浩光、方力申、何詩蓓、Toto Wong 、符梅、吳家樂、梁耀輝、曾意銘、大師兄楊慶生、司徒詠怡、程偉健博士、唐淑萍律師 、Melody Cheung、Simon Holliday 、Libby Alexander 、Eunice Lau 、Camille Cheng 等等為我們拍下短片鼓勵我們並呼籲各位朋友捐款,支持Splash。
感謝English Channel Association 為泳手安排橫渡英倫海峽的事務,令許多泳手可以圓夢。感謝Susan Ractliffe, 她是CSA Administrative Secretary ,協助我們完成註冊程序,並提供許多有用的資訊,她對工作很有熱誠,而且十分友善親切。
感謝Pathfinder 船長Mr. Eric Hartley 的專業的駕駛技術,引令我們的團隊安全由英國順利游到法國,Eric 十分友善,兩年來不停解答我們的問題並且經常鼓勵我們,令我們信心大增,我經常給他 big hugs 
感謝 English Channel Association 的 Official Observer, Mr Keith Oiller ,他給予我們很多協助及解答我們的問題, 十分友善及專業,雖然已經70歲,看上去只有50多歲,充滿活力,太喜歡他了!
連日來我們收到各方親友、同事、同學、泳界朋友、法律界行家、醫生、牙醫、會計師、港大師兄姐弟妹、校長、老師、聖若瑟中學師兄弟、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師姐妹及家長、major donors 、鄰居、及很多素未謀面新朋友的祝福及問候以及善心捐款。
你們每一句的留言,都深深留在我們三位的心中,全賴你們的祝福與支持,令我們在惡劣環境下仍然堅持繼續不停向前拼命游,全賴你們的祝福與禱告,令我們三位平安從英國橫渡英倫海峽抵達法國,在此我們衷心感謝大家的愛護與支持,謝謝大家
你們給予Splash的善心捐款對我們的意義很重大,每筆捐款都盛載著你們對我們的愛護,祝福與支持。 我們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很多朋友看過錄像影片後,對我說當我在海中游泳時,我的身體像在飄浮的狀態,過後我翻看照片及影片,亦有同感,我還以為在惡劣的情況下游泳,身體應該不斷在掙扎,不能想像能夠有這樣飄浮狀態的感覺。
事實上,我知道很多朋友在香港為我們不斷祈禱,雖然大海茫茫,波濤洶湧,但在游泳過程中,我感受到有一雙手護送我及幫助我推進向前,第一棒雖然情況惡劣,但原來我在首一小時共游了4.89公里,而在最困難的第十三棒,即是在我第五次下水的時候,要衝破英倫海峽最著名的「washing machine area」,大家在影片上亦看見到那些強勁的海浪及水流,但當時我卻有着無比的力量,那一小時游了6.46公里,成功幫助破浪。
在船上,我不斷問observer 是否因為是順水流,所以令我覺得自己在水裏有飄浮的感覺,並且不停很快地向前推進,但數次他都向我堅定表示說並不是順水流在推着我。那麼我的力量是從那裏而來呢?那些速度是從那裏而來呢?在5小時內我一共游了24.15公里,完成的時候,我心想,如有需要的話我仍然可以多游5棒!感謝你們的禱告以及天父的眷顧,我是完全感應得到,真是很奇妙的感覺,謝謝所有為我們禱告的人
今天九月八日早上6:30am,我和Eugene 已經安全到達香港機場,在機場等候了10多小時,通過了Covid 19測試,現在已回家進行14天隔離。Allen 還要到比利時繼續公幹,公務繁忙,善用時間, 十分勤力!
我們是上星期五(九月四日)凌晨從香港出發,今天(九月九日)早上已經回到香港,是一個神奇之旅!
感恩沿途有你們的愛護與支持
全因為您們的支持、祝福、鼓勵、與禱告、我們才能夠成功橫渡英倫海峽。
能夠成功追求夢想,真的令我們很感恩。
「本信而進前」,我時常緊記做每件事情都本着信心、信念與信仰前行。
謝謝大家的愛護及支持
隊長Eliza Chang (鄭麗珊)
2020年9月8日
camille 律師 在 寶太太的人工智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UW Converge講者好精采!!
👍11/9亞太區華大校友年會@Taipei^_^
🔜早鳥報名優惠只到10/17❤️: https://www.washington.edu/alumni/events/converge-taipei/ ❤️
#華大校友與其父母與未來想念華大研究所都可以報名參加唷
台灣產業 AI 關鍵人物參與名單如下:
李世光 Dr. Chih-Kung Lee
工業技術研究院 董事長
童至祥 Sophia Tong
特力集團 執行長
陳家駿 George Chen
安侯法律事務所(KPMG Law) 資深顧問律師
杜奕瑾 Ethan Tu
台灣AI實驗室 創辦人
林之晨 Jamie Lin
Appworks 創辦人
台灣大哥大 總經理
陳亮恭 Prof. Liang-Kung Chen
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 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主任
胡筱薇 Prof. Camille Hu
東吳巨資資料管理學院 副教授兼學程主任
更多資訊請點:https://www.washington.edu/alumni/events/converge-taipei/
camille 律師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些年,他們都在普羅旺斯】
去年乍聞英國暢銷作家彼得.梅爾(Peter Mayle,1939-2018)逝世的消息著實感傷,感慨之餘也讓人憶起上世紀末因他而興起的普羅旺斯熱。
彼得.梅爾曾任職紐約廣告公司高層,於1980年代移居南法,以他幽默詼諧時而讓人忍不住笑場的文字,生動描繪了鄉間有時荒謬卻悠閒自在的生活,也因此讓許多人心生嚮往,而帶起一陣南法旅遊熱潮。就連敝人我也是受梅爾趣味風雅浸染,還真的因此探訪南法尋覓扉頁蹤跡,雖然沒那膽量跟著眾多觀光客,直衝向他老人家敲門拜訪。
普羅旺斯地處法國東南,臨著地中海,全年至少有300天沐浴在燦爛陽光中,地形起伏景色多樣,也就是如此明媚風光與豔陽,讓彼得梅爾就此駐足;但其實百年前,這兒耀眼的陽光和自然色彩便已啟發許多藝術家,如塞尚、梵谷、雷諾瓦、高更、馬諦斯、畢卡索等人在此麇集,開展現代藝術史重要的進程。
其中個人覺得非常有意思的對照組便是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與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塞尚原來就是普羅旺斯當地人,反抗銀行家父親意志,拒絕成為律師改而學畫;雖然在藝術專業養成路上,老爸還是不情不願地支付了所有費用,但父子倆的關係始終緊張。直到1886年老塞尚去世,塞尚繼承了一大筆遺產,此後原來便孤僻的塞尚更是離群索居,窩在南法鄉間研究自然、色彩、光線拼命做畫,專心追求自己的藝術主張,也讓他的成就比同儕高出一大截,甚至被同輩稱為〝艾克斯大師〞(Master of Aix)。
梵谷則是截然相反。
梵谷來自天候詭變轉瞬翻臉,偶爾晴空萬里但時而狂風陰雨的荷蘭,這樣的生長環境多少也影響了他最初的藝術表現。梵谷是牧師之子,最早是成功的藝術經紀人,也曾經是牧師,歷經鬱悶和挫折後,在弟弟西奧(Theo van Gogh,1857-1891)的鼓勵下走上畫家之路,先是在荷蘭學畫五年,1886年才來到巴黎。
巴黎時期之前的作品,已經可以看出梵谷處理構圖的野心,他這時的用色雖細膩卻陰暗。直到認識了巴黎印象派,色彩突然如炫麗花火般,繽紛熱鬧地在眼前綻放:藍、黃、紅、綠等對比色調如此濃郁極端,中間色調的和諧效果又這般迷人,即興、厚塗技法加上廣受巴黎前衛藝術家愛戴的浮世繪影響,讓畫面從陰鬱暗沉變得多彩豐富。這段時間,他的創作主題圍繞在肖像畫、靜物畫、蒙馬特景象、塞納河風光,還有仿作浮世繪練習上。
兩年後到了普羅旺斯,梵谷的震撼教育再度上演,南歐炙熱的陽光對來自北歐的他簡直有如神啟,即使在巴黎已經接觸過印象派,但是強烈光線下展現的色調變化與明暗對照,都讓事物更加立體突出。光是在阿爾(Arles)的十四個月裡(1888年2月~1889年4月),他便畫了超過200幅作品,包含風景、花草、人物和自畫像等,即使中間歷經高更來訪、割耳事件,後來還被強制住進醫院等連續狀況。
對於塞尚,又是另外一回事。
地中海夏日的炫目陽光和燠熱氣候總讓當地人躲進屋裡避暑,刻意陰暗的室內常有一道光線滲透進來。陰影裡的這道光,在黑暗背景襯托下,顯得更加明亮強烈,形成明暗對比,這就是塞尚童年視覺的重要背景。又因在強光照射下,色彩相形失色,只剩下體積讓物體顯得真實,由此塞尚透過明暗對比將體積表現於畫中。
為了呈現嚴謹觀察後的真實映照,塞尚不追求印象派或當時新興攝影技術所捕捉的瞬間影像,他以主觀篩選題材;為了追求〝觀看〞的真實→左眼和右眼成像不同,塞尚提出『雙視角』作畫觀點。他也簡化物體輪廓,將風景如樹木、山脈等轉變成一系列的幾何形狀,就像我們觀看風景時多半只會看到輪廓而不會一下子看到細節一樣。
除了重複畫蘋果、橘子等靜物表現質量、空間感,以力求觀看的寫實,雄踞於普羅旺斯,高大壯闊的聖維多瓦山(Mont Sainte-Victoire)也是塞尚體現藝術堅持的重要主題。
他以圓柱體、球體、圓錐體的組合反覆呈現這座山脈,竟達87幅畫作之多。雖然塞尚在1870年代因與〝印象派之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交好而一度印象派,開始到戶外寫生(之前多半都在畫室內),用色變得較明亮,但是不同於印象派表現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美感,塞尚一再描繪家鄉景色卻是求取永恆的特質。
塞尚的影響力之大,讓畢卡索也跟著練習類似主題:水果、桌巾、小丑、浴者等,後來甚至在聖維多瓦山北面買下城堡(Château of Vauvenargues),自稱“我買下了我的塞尚之山”。
塞尚與梵谷曾經有幾年的光陰一同待在普羅旺斯,梵谷後來住進的聖雷米(Saint-Rémy)精神療養院就在塞尚家不遠處,兩人稱不上有私交,但藝術表現形式都是對於印象派的反動。
塞尚覺得印象派缺乏結構和穩定性,不夠客觀顯得輕薄;梵谷認為印象派只描寫現世生活讓題材大受限制缺乏感情。所以塞尚革命性的觀念技法,啟發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也讓塞尚被尊為〝現代藝術之父〞;而梵谷的扭曲線條、厚重油彩,讓畫作簡直如3D立體雕塑般的效果,以表達主觀感受與更深刻的真實人性,則引動了表現主義。
這兩位偉大的畫家處在同一環境,眼見類似景物,想法與表現卻大不相同,但是對於藝術的堅持卻很一致。只是塞尚有著老爸遺產照拂,可以任性執著追求理想,不需要像其他同輩得畫些討喜題材以符合中產階級市場的平庸口味;而梵谷有好弟弟西奧的資助和支持,即使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和兩張素描,多半時候也是清風兩袖,亦被當時視為古怪且不夠寫實,但幸好他繼續堅持,才得以留下許多精彩作品。
突破傳統,引領革命從來困難重重,得承受非常人所能忍,但是塞尚與梵谷都做到了,並且成就非凡。尤其在美術館看到他們描繪普羅旺斯景物的作品並列,更讓人對於兩者間的重疊、關聯及差異性更有興趣。
雖說兩人與高更、秀拉一同被高明的英國藝評家兼策展人Roger Fry名為『後印象主義』(Post-Impressionism)或『後印象派』,1910年在倫敦籌畫了一場這四位風格迥異畫家的展覽,使得『後印象主義』一詞從此流傳,但這都是他們身後的事了。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更多關於塞尚與梵谷都在講座裡
#2019春季講座
#名畫裡的酒飲
#報名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0646478307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