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報隨手貼 遺傳多樣性的美
德國藝術家Uli Westphal跑遍世界各地的育種研究機構,透過攝影作品傳達「遺傳多樣性」的概念!市場上的玉米都是幾百年來人類「馴化」的結果,例如籽粒顏色、穗長與籽粒脫粒性, 口感和風味這些重要的「性狀」。
經過人為的馴化以及育種的性狀篩選,農作物的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逐漸越來越單一,因此這幾年全球農業機構紛紛投入「種原保存」的研究計畫。例如美國非營利組織Native Seeds/SEARCH (NS/S) 專門蒐集美國與墨西哥的在地品種,而聯合國的CIMMYT則保存了全球各地的玉米品種。
藝術家Uli Westphal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從食材中帶大眾了解種原保存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大家重新認識「食物原本的樣子」。
圖片來源:https://www.uliwestphal.de/the-cultivar-series/index.html?fbclid=IwAR1CLDU1aemI4O3pGsFJ7oOZ51D6Ceyo1-f09vDcSkAEC6gMmbFF9BKYUVQ
#遺傳多樣性
#種原保存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immyt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哪一款小麥品種最能釀出台灣的醬油風味?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拜訪小麥田,這幾年為了糧食自給率的議題,自苗栗以南、台南以北,還有花蓮和台東,越來越多農民選擇小麥作為二期稻作的中間產物。
「種麥的農民多了,但能選擇的品種似乎不多,只有台中選2號和台中34號?」我詢問熟識的農友,看過數塊麥田後,覺得品種不夠多元,他們老實告訴我,目前選擇品種時大多考慮生長期、抗病力和高產量,以往種小麥是為了釀酒,這幾年收購者多半拿去做麵包,還沒聽說哪個農友為了釀醬油而種小麥?
這樣說也沒錯,台灣將小麥用於釀醬油的做法,應該開始於日治時代。我很好奇當年日本人在台灣釀製黃豆和小麥的醬油時,究竟採用哪個品種的小麥?風味又是如何?查了些許資料,當年似乎有不少款小麥品種,譬如清代時自中國傳入的在來品種,有可能是《臺灣通志》記載中的「怕燒」或「深根」種?譬如源自日本的綺玉27號種?或是日本人在台灣培育出的台中1號到32號?
讀了江辛美寫的《日治時期臺灣醬油產業之發展》後,答案出乎意料,因為當時日本人根本不用台灣產的小麥,而是直接由日本和中國進口。接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來台灣,大量的美國小麥隨之進入市場,開始起步的醬油工廠當然選擇美國小麥,至於台灣本土小麥的栽種範圍,在成本競爭和進口趨勢下逐漸縮減,品種也少有新的研究,直到近年才再受到重視,因此沒聽過醬油和小麥的相關故事。
綜合這些資料,我突然覺得頗有挑戰性,因為我搞清楚了一件事情,對於醬油風味和本土小麥的關係,無法由過往歷史得到啟發,只能用創新的角度思考。
「該怎麼選小麥品種?」我決定撇除生長快、抗病高、產量大的思維,僅考慮釀出的醬油風味,所以我列出食物的基本組成,分別為澱粉、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水。
其中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對於釀造風味的影響可以忽略,脂質也可以刪去,因為脂質在釀造時容易帶來異味。採用刪去法後,剩下澱粉和蛋白質,這兩者對醬油風味有何影響?
「小麥的澱粉就是醬油甜韻的關鍵!」一位釀醬人告訴我,小麥和黃豆釀製的醬油的重點就在於豆鮮和麥甜,也就是黃豆蛋白質和小麥澱粉的表現。製作這款醬油時,為了突顯小麥的甘甜味,必須先以160℃焙炒小麥,讓小麥澱粉α化,提高糊精還原糖的數值。既然如此,探討小麥的澱粉組成或含量就是重點了。
「小麥的蛋白質會是醬油的另一種鮮味?」釀醬的朋友提出假設,因為小麥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不同於黃豆,假使醬油是一種蛋白質的分解物,小麥的蛋白質雖屬少數,但也不該被忽略,或許會有另類的「鮮味」?或許是這個原因,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的《醬油科學與釀造技術》建議釀醬採用的小麥,其蛋白質含量應該偏高。
台灣釀醬時剛好實踐此論點,因為我們大多採用美國進口的硬紅冬麥和硬紅春麥,這款品系的蛋白質較高,後製的成品多屬於高筋麵粉,釀出的醬油有目共睹。相對來看,台灣產的台中選2號和台中34號,蛋白質含量略低於硬紅系列,磨出的麵粉多屬於中筋或高筋,目前有幾家醬油廠嘗試使用,但成果還有待探討。
綜合以上,或許下一步就是多找幾個品種,針對小麥的澱粉組成內容,實驗看看醬油不同的「甘甜味」?根據小麥的蛋白質高低,試試看各種可能的「鮮味」?
於是我打電話給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他們是台灣小麥育種的專家,我詢問哪款小麥品種較適合釀醬油,這個提議讓他們覺得頗有趣,告訴我民國99年時,台灣又開啟了小麥的育種計畫。到2014年已經由墨西哥國際玉米及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取得1200多個小麥品系,正進行一系列的育種實驗。
「有了方向,就可以更精確達到育種目標。」
對於未來的台灣小麥產業,有一種莫名的期待,或許那一天真的可以培育出適合釀出台灣醬味的小麥,品種屬於台灣,種植地也在台灣,釀出的獨特味道當然也屬於台灣,那就太棒了。
註一:荻原昌二和神谷俊一合著的《臺灣產醬油類釀造法》.
cimmyt 在 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IMMYT) 的推薦與評價
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IMMYT) ...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has discovered and transferred to elite #wheat varieties a wild-gras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