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 #機器視覺 #人工智慧AI #微控制器MCU #軟體開發套件SDK #Glow編譯器 #影像感測器 #擴增實境AR #虛擬實境VR
【機器視覺的感知&處理】
今年以來,肺炎疫情重傷不少產業,卻意外讓某些科技應用成為受惠者,機器視覺 (Machine Vision) 便是其一。研調機構預測,2025 年約有 98% 的邊緣裝置都將使用某種形式的機器學習 (ML)/人工智慧 (AI),這意味著:消費型裝置製造商和嵌入式物聯網 (IoT) 開發者需將機器學習框架最佳化,以便在微控制器 (MCU) 實現低功耗的邊緣嵌入式應用。
於是,有晶片廠推出業界首款用於 MCU 的 Glow 神經網路編譯器 (Neural Network Compiler),並已整合到自家機器學習軟體開發環境;如此一來,更容易與特定目標整合、省卻即時編譯程序、生成高度最佳化代碼,進而提升硬體平台的神經網路效能。除了智能相機,進一步內嵌整合圖像處理器 (Integrated Graphic
Processor, IGP) 的「智能視覺感測器」正引起關注。
基本上,畫素越高的智慧影像感測器,需要更大的數據量、更強的運算單元,功耗和儲存空間也會相應增加,AI 機器視覺需加以綜合考量。另一方面,當使用傳統 CMOS 影像感測器拍攝視訊時,必須發送每個單獨數據幀予 AI 單元處理,導致數據傳輸量增加且難以即時處理;所以,AI 機器視覺須因時空制宜。此外,攝影模式也是關鍵,特別是移動中或需要近紅外線照明的場景時。
相較於依序逐步擷取畫素數據、須經校正的「捲簾快門」(Rolling Shutter),同時保存每格畫面所有畫素資料的「全域快門」(Global Shutter) 是拍攝無失真影像的首選模式,適合擴增實境/虛擬實境 (AR/VR)、同時定位和地圖建置 (SLAM) 及 3D 掃描。雖然邊緣設備的就地處理能力日漸茁壯,但礙於有限運算和儲存資源,現階段仍多以推論或類似「學前教育」的預處理為主。
巨量資料的訓練,還是偏好在雲端進行。為此,催生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導將收集到的感測器數據送到雲端 ML 模型訓練、予以簡化後,再回頭部署至 Arm Cortex-M 之感測器、智能插座/燈泡或穿戴裝置等嵌入式設備,將精簡過的「輕量版」模型導入各大MCU 硬體平台,已與 Arduino、ST、Eta Compute 簽署協議;付費用戶還可使用雲端追蹤和共享功能,進一步針對特定用例調整模型。
延伸閱讀:
《機器學習進駐邊緣,Embedded Vision 亮起來》
http://compotechasia.com/a/feature/2020/0910/45716.html
#恩智浦NXP #eIQ #MCUXpresso #安森美半導體ON #AR1335 #意法半導體ST #VD56G3 #EdgeImpulse #工研院機械所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rduino 商業 應用 在 工研院產業學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技救國最佳典範
5G智慧機器人成泰國抗疫生力軍
位於泰國曼谷的朱拉隆功大學跟AIS通信(Advanced Info Service)合作研發5G智慧機器人,可監控和照護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
據BangkokPost報導,這些機器人由朱拉隆功大學的工程團隊研發,再由這所大學的工程醫療團隊組裝而成。AIS全國營運支援負責人表示,AIS善用商業區的5G網路,來協助智慧機器人打擊新冠肺炎。
【5G物聯網相關課程】
新竹|5G 時代AI物聯網的新型應用與垂直整合
📅3/27
➡https://reurl.cc/KkAApg
新竹|AIoT數位轉型商業模式實作班
📅04/13~04/14
➡https://reurl.cc/20rrZO
台北|工業自動化Arduino物聯網晶片與Python程式設計之遠端控制應用實務
📅04/14~04/15
➡https://reurl.cc/E7nnR1
文章來源: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2=70&ct=o&id=0000580446_8H33J10Q543UP755VAP7H
arduino 商業 應用 在 智慧家庭實驗室-智家嚴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華電信IoT大平台登場
中華電信選在今日(12/20)首度公開自己打造的第一個IoT大平臺正式推出上線,預計明年1月先開放公測,2018年底才會正式推出商用服務。
該平臺明年1月開放公測後,初期將聚焦智慧建築/家庭、智慧交通、智慧能源以及智慧城市4大應用領域。
未來將結合資安、大數據、雲端、人工智慧(AI)與擴增實境(AR)五大服務功能。
中華電信用了南北向介面來表達了下接通訊層,上接應用層的野心。
在南向介面方面,除了可以支援包括NB-IoT、CAT-M1、Wi-Fi及Zigbee等無線與有線網路連接外,硬體上也可以適用於各種可程式化設備,與主流IoT開發板,包括樹莓派、Arduino等,另外也支援各種通訊協定標準,包括智慧製造的Modbus、OPC Server、智慧安防的ONVIF、智慧家庭的TaiSEIA 101,以及智慧交通的TTIA等。
在應用開發的北向介面上,該平臺也整合了PTC的物連網平臺ThingWorx、開源IoT視覺化開發工具Node-RED、與IoT App框架等,還針對各行業領域提供多達114項API,不只可以用於裝置管理、感測資料存取和控制外,也能夠做為各種智慧化分析,或是運用在不同行業應用上,如家電控制、能源管理、車隊管理等。
#當真是把物聯網的工業商業家庭都包含進來的大平台
#2018年頭開始公測 #2018年底才會推出商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