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原地,最終也只是一事無成】
你說:「34歲,失業快四個月,真覺得好心慌。」
我說:「曾經我也半年多沒收入,我懂。」
你說:「那你怎麼熬過去的?」
我說:「什麼都做,什麼都嘗試,只要有錢,即使500元稿費我都接。」
你說:「我連稿費都接不到。」
我說:「那你一定沒上PTT打工版。」(大笑
-
34歲那年離職我已經決定去遠旅,除了沒有收入外,我還有一筆龐大旅費支出,當然我已經存好了數十萬的旅費支付,但對於一個持續工作的上班族來說,一但收入斷炊,還要不停支出,這一點的確讓人惶恐。
-
於是當時只要有稿費、演講我都會去接,那怕一個字一塊,扣掉車馬費只有幾百塊,對我來說,那不僅僅是收入,更是另外一個機會。甚至有些無酬的工作我也會嘗試,累積作品對於一個文字作家來說,那是一種歷練。
-
我跟他說,現在很多打工機會,外送員、咖啡店、書店店員很多都是兼職的,身邊許多朋友也不習慣朝九晚五的工作,一份又一份臨時工到處換,她並不覺得哪裡不好,體驗各種行業的辛苦,也能認識不同階層的人。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我也是,我常說:「能接到的案子,都是好案子,即使可能最後一毛錢也沒賺到。」不能接到的案子,大概就是沒緣分,也不需要強求。
-
中年失業,的確讓人會徬徨。但我的朋友強者小玉,從30歲到40歲,平均工作一、兩年就會失業了一次,她從一開始心慌,到後來跟我分享每次失業的心得說:「每次要提離職,最煩的是失業要找工作這段日子。後來也看開了!反正工作都很難找,最後找到也可能都是爛工作,不如把每次失業的這段時間當作人生靜養,睡好、吃好,等元氣補足之後又可以進入下一輪回地獄接受折磨。」
-
失業最怕打開存摺本,因為帳戶的錢只會變少,不會變多。但換一個想法,你會好過。還好你存摺有錢,能支撐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或許趁轉換期間看看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幫自己創造機會,而不是只在等待別人給你機會,或許哪天就變成了第二人生的開關。
-
9/25 15:00會有一場關於我 裸辭變城自由工作者的經歷分享,不過在鹿港
https://reurl.cc/n56O0X
9/26 14:00 彰化新書分享會 https://reurl.cc/DZ6MeO
-
《生活中,留下合適舒服的人》https://reurl.cc/4yEqzV
-
手寫筆終於來了!但我還是沒有找到遺失的!!!!
30歲 打工 ptt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概在十多年前,台灣有一波關於「台客」的討論,那時嘻哈文化與刺青文化還沒有非常成熟,也沒有8+9這樣的用語,藍白拖、伍佰、台啤、廟會與檳榔等等成為一般人對於台客最標籤化的印象。但那時的討論之中已經在反思「台客」一詞當中的所隱藏的審美歧視、全球化/在地化、社會階級等。時至今日,對於「台客」的討論其實一直都在,還衍伸出許多更為細緻延伸的論述觀點,「台女」即是其一。那麼,台女又是什麼樣的標籤?這詞彙背後又包含著哪些觀念上的挑戰呢?
這篇來自【A Day Magazine】 上轉載自《台女Tai-Niu:最邊緣的台北女子圖鑑》介紹了三位作者眼中的台女。這樣的討論自然不符合學術的規範架構(我懷疑也根本不可能從學術做完美的討論),但從中可以看到在台女的論述如何在當代年輕世代中發展,也看到最為貼近日常的記述。
-----------------------
一面倒的台女負評?
倘若搜尋「台女」呢?
情況就有趣了,是一面倒的負評,其中又以「台女不意外」這個詞彙被貶到極高。
其中點閱率最高的一篇文章提出了台女的八大特徵:愛慕虛榮、女權自助餐、眼光高到頭頂、自我中心、公主病、超愛發「女人要靠自己」的文章、愛把男生當工具人、CCR(Cross Culture Relationship),其他的文章也不外乎擴張其定義,甚至還延伸出三項令人傻眼的條件:年紀大、事業好與未婚。
這引發了PTT上另兩則爆文:「台女22歲至35歲的行為模式」和「30歲台女怎麼追」。
讓我來引述「30歲台女怎麼追」其中的兩段文字:
「3X歲台女的生活實在太美妙了,學生時期,有著四、五年級生的爸爸這個上輩子的情人供她們吃好喝好,無數阿宅工具人搶著來送雞排修電腦。畢業後不用買車買房,賺多少花多少,成績好的就出國留學,過個西方人的生活,看能不能交個白人男友,成績差的就遊學打工,順便來場 CCR。」
「3X歲台女活在FB的世界之中,她們永遠只看到別人風光亮麗的一面,她們總以為每個人都過著沒事就出國旅遊、吃美食的快樂日子。3X歲台女總以為她們要求很少,不求有錢,但不能窮;不用帥,但不能醜;不用高,但不能矮;不用有趣,但不能無聊。她們用刪去法來選男生,卻不知在眾多交集之下所剩下的男生早已寥寥無幾。」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adaymag.com/2021/06/04/tainu-dont-be-ashamed-to-be-a-taiwanese-woman.html
30歲 打工 ptt 在 撈過界人妻秘密基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PTT上貼文:月入$26000的小資女應該買什麼包包?
回文好多奚落和嘲笑😱
認真回答:Agnes b差不多適合剛入社會的小資女。
雖然現在很鼓吹斷捨離,我也似乎到了這個階段,但適度的追求能力範圍內的物質慾望,可以驅動自己提升經濟能力。
另外有時候品牌(不一定🈯️精品)販售的除了物品本身,還包含品牌要呈現的質感與定位。適度地挑選質感好、與自身相稱的配件,在職場有時候也是自我形象展現的一環。
我記得我的第一個名牌包是大學時代打工賺錢購買的藍標(blue label)Burberry三層包,差不多花了一個月的打工收入。
那個金額對現在的我是不需要考慮的花費,但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很有存在感的數字,我還記得珍惜著它,「擁有一個好東西」的美好感覺。
出社會後,隨著收入的增加,我開始適度購入精品配件,印象比較深刻的,是30歲前,在外商任職時透入的Bulgari 的肩背包,那是咖啡色放得下A4尺寸的低調公事包,但品牌logo的壓紋與金屬釦環又很有存在感。
當時的老闆和幾個總公司比較熟的日本人都稱讚說:「人妻ちゃん、很好的包包ね」,我會半開玩笑的回答:「因為拜訪客戶就是代表公司,薪水不夠也要有好的包包搭配」。
現在已經不太會為了追逐精品而頻繁購入不需要的東西,真正入手的都是思考後覺得物有所值的。
女孩兒們,適度購入有質感的物件,然後慢慢提升自己在職場的競爭力;如果你物慾低不好此道那也很好,趁年輕時開始投資理財、做好財務規劃。
在金錢上偶爾揮霍與大膽嘗試都很好,畢竟年輕是你們的本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