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更新‼
講座報名已額滿,感謝大家踴躍報名🙏
沒有報名到也不用擔心,一樣可以在 #綠盟臉書收看直播 哦,再次感謝大家。
⚠ 活動須知:報名者將於活動前收到線上會議連結,可於會議室內提問、與講者互動,請務必填寫正確e-mail。未報名者可於綠盟臉書收看直播,但不開放提問。
👉報名網址:https://neti.cc/PxYmWnp
-
⓵ 台灣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的兩倍
⓶ 台灣近年在短時間內降下大量暴雨的日數呈現上升趨勢
⓷ 台灣長期氣候風險排名比鄰近的中國、日本與韓國還高
猜猜看,以上哪一個答案正確?
答案:以上皆是!
.
才剛經歷完半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的台灣,接著又在八月初一波豪大雨後發生中南部各地淹水的災情。近年台灣暴雨致災的案例越來越多,隨著極端降雨趨勢的上升,也使得許多河川流量增加、溢堤淹水的風險隨之提高。除了台灣,中國河南省鄭州也在前不久發生災難級暴雨,至今造成302人死亡;同時間,比利時、德國、荷蘭、盧森堡等國都出現創紀錄的降雨,其中德國發生氣象紀錄75年以來的最大豪雨,已造成至少170人罹難,仍有超過150人失蹤,許多人的家園在一夕之間被淹沒,有水文專家將這波洪災稱為「體制的巨大失敗」,意即防災與救援系統的失靈。
.
當極端氣候已成為此時此地的當下常態,「減緩(Mitigation)」同時「調適(Adaptation)」就成為求生攻略裡的必要招式,而究竟台灣是否已練足了工夫?我們邀請到長年從韌性城市的角度研究淹水調適策略的廖桂賢教授為大家介紹「承洪韌性」的觀念,也就是使淹水不成災、能夠迅速重建恢復的能力,台灣過去慣有的治水防洪邏輯又該如何進行典範轉移?綠盟研究員魏揚則將從整體政策的角度,介紹《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中的減碳路徑及調適策略,並共同探討台灣邁向低碳永續轉型的下一步。
-
✦ 時間:8/31(二)19:00-20:30
✦ 與談:
廖桂賢(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
魏揚(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 主辦單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 費用:免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的網紅立法委員陳素月官方影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在立法院院會,針對台灣每年重覆發生的旱災、水患問題,對毛院長提出質詢。 因為全球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台灣豐枯兩極化的降雨趨勢愈來愈明顯。旱災、水患,是每年都要面對的問題,不是第一年,也不是第一次。 然而面對旱災,毛院長日前雖然喊出「水庫清淤無上限」,卻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採用陸挖方式清淤的...
降雨趨勢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IVE】盧碧颱風恐復活!氣象局說明最新降雨趨勢
熱低壓目前持續朝東北方海面遠離台灣,但經過結構重整後,未來12小時恐再度增強為輕度颱風。雨勢方面到明(8日)清晨,雨量仍偏多,是這波雨勢最劇烈時期,尤其中南部須嚴防豪雨以上強降雨。
豪雨灌飽全台水庫 罕見7座蓄水率100%
https://bit.ly/3Ctt0Ye
盧碧颱風恐復活!氣象局估12小時後重生 最新降雨趨勢曝
https://bit.ly/3CriKzR
降雨趨勢 在 潘孟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屏北到屏南,檢視積淹水熱點和排水改善工程,稍晚還會有較大雨勢,縣府團隊持續警戒!
沿途檢視正進行中的排水瓶頸處改善工程和公路橋樑改建計畫,同步確認公路總局道路墊高工程,務必全面加速進行,讓幾處積淹水熱點如遇大雨時,水能退得更快。
西南氣流帶來旺盛雨勢,縣府團隊徹夜嚴陣以待,昨晚坐鎮應變中心了解降雨趨勢,即要求團隊和各鄉鎮公所務必密切聯繫,確保15座抽水站、51部抽水機組、附屬109扇水門以及133部移動式抽水機等,維持正常運作,因應雨勢全力排水防汛。
縣府更已在全縣重要水域或路段,建置多達130支影像監視器,更加設34處智慧水尺感測器,即時傳送各地水情資訊供災害應變中心掌握調度。
目前積淹水地區水大部分已退,但後續仍有雨勢,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更提醒農漁牧朋友以及山區民眾,要特別加強防災警戒。
降雨趨勢 在 立法委員陳素月官方影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在立法院院會,針對台灣每年重覆發生的旱災、水患問題,對毛院長提出質詢。
因為全球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台灣豐枯兩極化的降雨趨勢愈來愈明顯。旱災、水患,是每年都要面對的問題,不是第一年,也不是第一次。
然而面對旱災,毛院長日前雖然喊出「水庫清淤無上限」,卻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採用陸挖方式清淤的砂石堆放場所!
而提到水患,我們彰化縣的「石笱排水」,在整治之前兩旁都是羊蹄甲、木棉花等綠樹,經水利署整治之後,護堤兩旁卻只剩一片光禿。
我要求,面對極端氣候,政府必須繃緊神經、及早準備,以長遠的水資源規劃來看待問題,而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重要的是,要基於環保的角度來思考水患及旱災的治理政策,讓我們的環境能夠永續。
降雨趨勢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今年是反聖嬰現象後一年,二三月本該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卻不常下雨,五六月的梅雨季,氣象局和學者也認為,雨量恐怕也會偏少,夏季用水量肯定吃緊,中研院研究發現,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未來降雨不但可能逐漸增加,而且會呈現兩極化。
研究團隊利用氣候模式預估,到了21世紀末,雨季的降雨量將增加15%,乾季也會減少15%之多,根據台灣過去30年的降雨資料也發現,中南部的降雨兩極化現象,相當嚴重。
學者以2009年高雄地區為例,如果不是莫拉克帶來超大雨量,當年的平均降雨量只有往年的一半,但兩極化的降雨趨勢將在雨季帶來洪水和土石流,乾季則釀成旱災,學者建議政府應該盡早重新思考水資源策略,水庫興建不易,清淤效率低,或許可增加蓄水池,把水存下來,北水南送也可解決中南部缺水問題。記者陳姝君林國煌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