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想聊聊 跨界知識社群 Crossoverlearning 的成立與發展,這幾個月對外演講時,很常會碰到 想走自媒體、個人品牌,如何自我打造社群的問題,正好在《斜槓複利》的課程裡,也針對 #個人商業 提到了社群、人脈、市場等不同議題。
我認為「社群經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關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團體文化營造、價值觀維運。
以「跨界」而言,一年多來採用付費訂閱制,大多訂閱服務的留存率為35%-45%,而跨界有96%,每次分享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為此感到驚訝。
要如何維持組織價值觀與文化營造呢?我的建議是,設計一套機制,讓成員從被動轉為主動,並對組織有認同感與榮譽,其中包含參與者的角色轉型與當責,也就是說,讓成員參與營運及自主成長,同時增加組織人力、提高組織認同感,就能加深黏著度,甚至讓他們 #對這個組織上癮。
這套機制也就是所謂的用戶體驗,讓他們從陌生客到老顧客,以心理學和神經學家的角度切入來說,大腦裡有一種賀爾蒙名為「多巴胺」(Dopamine),能操控我們的「想要」和「喜歡」。有很多證據顯示,多巴胺能帶來愉悅感,而愉悅感就能讓成員對於社群產生黏著度。
實際上該怎麼做呢?
所謂的組織價值觀與文化營造,包含了成員進入社群的第一印象,初次體驗。
很多KOL會有自己固定的手勢、對粉絲有固定的暱稱,比方說阿滴英文的粉絲一律都是小滴,這就是一種;而社群也會打造一套固定的歡迎或加入方式,取得歸屬感與認同感,像是社群固定範本的自我介紹,實體活動迎接新成員時,可能會有在胸口貼名牌、引導領取飲料、主動喊出新成員的名字等不同方式⋯⋯這些貼心的服務與態度,都容易讓陌生用戶對初次接觸的社群產生好感。
產生好感之後,還要讓用戶從陌生積累出信任,並且針對不同用戶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接觸方式,讓他們的黏著度越來越高。
我稱它為 #五點攻陷:
首先是「接觸點」:針對陌生客戶的接觸,陌生用戶對你的第一印象。
第二是「進入點」:接觸過後,如何讓用戶進入社群場域呢?比方說進入到私密社團,產生互動行為,包含線上的自我介紹、留言、按讚、分享心得。如果沒有私密社團的場域,則可以使用Email或簡訊等單面向的活動通知、電子報,讓用戶可以透過文字的接觸,對群體有初步的認知。
第三是「深入點」:實體活動的出席、分享、交流,或者是近期比較熱門的遠距線上活動,透過實際的互動、用戶參與活動、發言等,了解組織的運作。
第四個是「連接點」:經歷接觸、進入、深入三個階段之後,用戶就可以開始不再限制於社群交流,而是運用社群的力量,進入到用戶的私領域,也就是LINE、臉書等不同的社交軟體,將用戶加入群體內所屬的社群,並熱情歡迎。
最後一個是「黏著點」:進入到用戶私人領域時,就幾乎等於價值觀相等。一群價值觀相等的人在一起時,很容易再共創,或者是生活上有不同的交流。比如說,可能會突破社群的界線,互相出遊,或者一起運動,在社群之外有更多非社群的私人連結。
當用戶完成五點攻陷體驗後,就會讓他對於這個社群的信賴度提高、增嘉黏著度、增高參與動力跟參與次數也會隨之提升;前面章節我們提過認知不和諧理論,也就是對使用者來說,認知跟行為是要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他不是改變行為就是改變認知。
也就是說,當他越認同你的社群,他就會對社群有更高的互動。但當然,用戶也會因為組織不再能滿足他的需求,而漸漸流失,這就要看長期如何黏著。
不過,假設發生價值觀不相符合而用戶離開時,其實也不必強求,因為人都是會改變的,不是目標用戶的人離開也未嘗不是好事。但對於擁有同樣價值觀的用戶而言,社群透過制度建立、文化營造,用凝聚力來守護初心,還是很重要的。
而更重要的,就是如何堅持這些細瑣的規則!
完整內容:《斜槓複利:個人商業獲利時代》,請點留言處
早鳥販售期:10/11 前,於1號課堂APP領取400元折價券,30堂課只要800元!
結帳輸入:「斜槓讓你複利」同樣享有早鳥價
Pic:為了直播活動不出錯,和團隊教學如何安全使用麥克風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認同感 心理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903)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9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網頁摘出重點文字,其中一句是:「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是不切實際的。」
幾千年來,中國老百姓所想的,不過就是太平日子。過去數以百萬計的大陸人逃來香港,也不外想過太平日子。現在,由中國最高領導人告訴人民,想過太平日子是不切實際的。
前文講到我參與創辦《伴侶》半月刊時期的一些往事,網上留言中居然有四位讀友說曾經是《伴侶》的讀者,其中有記得他讀過的篇章,和與編輯的互動。真是像故友重逢那樣高興。
在我的人生中,1967年前的太平日子,是我經日夜進修、磨練寫作和開始有點成績的十來年。1963年1月創刊《伴侶》,到1967年6月,這四年多我每月編兩本、其後是三本雜誌,每月寫幾萬字文章,認識了不少文化人,從他們身上獲得實際經驗和教益。
從閱讀經典名著中,我領悟到任何寫實寫情的文藝作品,最終總會觸及到哲理。讀著托爾斯泰、契訶夫的小說,都往往讓人停下來思考;所有透過情節而宣示的哲理,都發人深省。於是我在寫輕浮小說的同時,也努力去啃一些大部頭的哲學、社會科學著作,想豐富自己的知識,並將這些大部頭著作消化而寫成一本本入門的小叢書。那幾年,我在上海書局出版的有《哲學初步》《美學初步》《心理學初步》《邏輯學初步》《經濟學初步》等共七本。每本幾萬字,因為寫得顯淺,也受年輕人歡迎。1992年我應邀在馬來西亞幾個城市演講,還有讀者記得這些叢書,並向我詰難。我寫這些入門書時的思想,仍然是馬列主義佔主導,比如《經濟學初步》,介紹的就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當然對讀者有誤導了。但像《美學初步》,卻是我讀了不同方面的著作,才綜合寫成的,花的時間較長,至今仍然不悔這本少作。寫這些入門書,無疑對我的邏輯和哲學思辨,有較好提升。
那幾年我的另一個興趣是西方古典音樂,並因此結交了藝術家盧景文、鋼琴家溫其忠等年輕朋友。溫其忠是當年我所認識的「怪人」。他從馬來西亞來香港上高中,考入港大建築系,當年這是有最好出路的科系,溫其忠卻念了一年就輟學,醉心他的音樂去了。他喜歡教鋼琴,以此為生。有出名的演奏家來香港,他事先買幾張票,臨開場前打電話叫朋友來大會堂欣賞,也不管朋友有沒有空,和夠不夠時間趕來。我就是他的朋友。有一天,他打電話告訴我,說幫我買了一座鋼琴,會送來我家。我那時只住一個小房間,左騰右移地挪出地方來放鋼琴。然後他就來教我鋼琴,我已經28歲,還來得及學鋼琴嗎?但他就是認定我可以學他可以教,我也真的在他的指導下半年就彈到第五級。他又教我樂理,教我聽歌劇,我也因此學會了作曲。《伴侶》雜誌還在大會堂舉行過兩次音樂會,邀請歌唱家、演奏家演出,招待讀者。還組織了合唱團。1965年我去大陸旅行一個月,回來發現溫其忠已經離開香港,去英國學藝了。我的音樂課就停下來,音樂細胞也不活躍了。
那四年的青年歲月,在太平日子中我們憑興趣而揮灑,不顧年齡去學鋼琴,不顧幼稚搞音樂會,幾個人經常聚在一起,聽音樂、講音樂、講文學、讀小說。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道那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精力,雖輕浮但也寫出那麼多文章,雖未經深入鑽研也出版了那麼多社會科學小叢書。也許因為年輕,因為沒有包袱,因為不知好歹,儘管收入少、稿酬低,但可以過日子就行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那感覺真好。
1965年我參加出版界參訪團到大陸旅行一個月,那是文革前一年,是大躍進帶來大飢荒之後由劉鄧掌權的經濟回暖和文化小陽春的最後一年。我見到的北京領導者都溫和講理,對香港政策是尊重港英管治「長期存在」。其後參訪團西行乘火車去洛陽、西安,看了碑林、半坡遺址、華清池、黃帝陵等等古蹟文物,這些古文物引發我思古幽情,也增加了對華夏的認同感。而且,似乎中共政權對文物都很珍惜愛護。接著我們乘公車去了「革命聖地」延安。在那裡被灌輸中共版的毛澤東光榮革命史;然後去上海、蘇杭等地遊山玩水後回香港。
回港後,按照我獲悉的中共對港政策,積極籌備再出版一本《文藝伴侶》月刊。但隨著大陸學毛熱潮升溫,大批判到來,言論趨於一元化。1966年文革爆發,那些我剛參訪過的文物遭到破壞。到1967年,文革病毒感染香港,一年多前在北京獲知的中共對港政策來了一個大顛覆。香港的太平日子遭到了挑戰。(58)
圖1,9月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重要講話」。
圖2,1965年9月2日《伴侶》音樂會上的三重唱:盧景文、吳厚蕊、溫其忠。
圖3,1965年伴侶合唱團郊遊時唱歌,右一是我,其他人認不得了。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認同感 心理學 在 與愛連結 -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
----------文末抽書活動----------
嘿,親愛的
如果讓你回到15歲
你想遇到一個怎樣的大人呢?
在《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這本書中
作者 #李林淑 提出了與青少年溝通的五種特殊方法
1. 停止
2. 一起笑
3. 相信、認同、感謝
4. 了解孩子的積極意識
5. 培養認知樂趣
其中我對於 #一起笑 最有感觸
當我跟青少年聊「情侶吵架」話題時
我會透過角色扮演讓他們身歷其境
(宇嬌媚氣噗噗抱怨貌)
宇:啊我男友就很誇張,他說要跟兄弟打球沒時間陪我,我想說就算了,結果我發現他跟我姐妹小美跑去逛街,你猜我怎麼知道的?
她 還 給 我 發 限 動 標 我 男 友
現 在 是 怎 樣 ! ! !(嬌嗔怒吼貌)
(全場笑爆)
我跟青少年演講時,有三個小撇步拉近距離
1.幽默
你需要知道的是,青少年一天至少有7小時在聽老師講話,如果有補習就更可觀,所以你的兩小時,如果又是「有條理內涵的講話」,少年們真的會揮手拜拜大步的走開。
當你可以在每個知識性、操作性概念的闡述跟連結間,融入幽默感,青少年會吃你這套。
你好不好玩,完全就反應在「抬頭率」上。
2.青少年化
屏東長大的我,在剛唸大學時有很大的劣勢,滿口髒字,總會讓我的同儕覺得我很不文雅,但在我那個年代的屏東,「靠」是起始語,「幹」是積極回應。然而,我必須誠實地告訴你,現代的青少年還是這樣慰問彼此的。
當然,我不是要你完全用髒話演講,而是要使用「貼近青少年的語言」,各遊戲、抖音、YT、IG話題、專業術語及流行語(你看,沒有FB囉),青少年對話的語調、口吻、狀態、神韻都是可以好好揣摩與應用的。
而當需要講重點時,在做「氛圍調整」,成為專業但不失距離的口吻就好。
3.個人故事
人都是愛聽故事的,尤其是青少年對站在台上的這個大人,會充滿許多好奇,所以,多聊聊自己年少時的衝、傻、認真、痛苦、我也不喜歡...很容易產生共鳴。
當青少年被拉進你的故事時,這就是最好工作的時機,「後來我是如何健康走過的,如果我可以,你願不願意也試試看?」,會讓少年覺得你接地氣,不是要「教會」我什麼,那我就願意聽進去,看心情嘗試看看,也沒損失。
你就抓住台下的青少年了。
青少年大部分會以叛逆、無力、發脾氣與迴避的模樣表示需要幫助
然而他們又討厭大人給建議(很容易被解讀為對自己下指令)
他們不想感覺自己能力不足
同時又在一個尋求認可的階段
跟青少年工作是非常好玩與有收穫的事
他們會一直提醒著你
「嘿!別給我那些ㄍㄟ掰又沒用的屁話,所以我到底要怎樣?」
此時,比起將青少年視為「問題」去解決它
倒不如讓自己去盡量貼近他們的狀態
陪伴青少年一起探索
讓他們知覺到自己有選擇的自由
並持續感受到你的陪伴與支持
你可以成為這樣的大人
一位幫忙穩住青少年浮躁動盪的心
走過焦慮不安青春期的大人:)
這本書有許多生活化例子
並結合淺顯易懂的心理學概念
提供實際操作的步驟與方法
推薦給家長及與青少年工作的你
----------分享抽書活動----------
1.按讚粉絲專頁
2.在本篇貼文下留言:「我想遇見_____(自由填空)的大人」,並 #標記兩位朋友
3.將本篇文章公開分享到個人的臉書頁面
就符合抽書資格囉~
活動截止為 8/20 21:00
並抽出 #2位幸運兒 獲贈本書
由出版社 遠流粉絲團 直接寄出
這本好書,獻給 #青少年時期渴望被好好接住的你
#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
#遠流
#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人
認同感 心理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2:04 哲學的觀點:旁觀者有義務救人嗎?
03:03 心理學觀點:為什麼會袖手旁觀?
04:15 出手救人前的5個階段
05:33 社會學觀點:阻力最小的路
06:56 避免袖手旁觀第1招:找到認同感
07:46 避免袖手旁觀第2招:掌握知識,練習再練習
08:41 避免袖手旁觀第3招: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
08:31 我們的觀點
10:09 提問
10:35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威儒
|腳本:威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感謝協作者Yee Hong提供資料參考
【 延伸閱讀 】
→小悅悅事件:https://bit.ly/3mKMT4Y
→人有慈善的義務:彼得辛格的池塘論證:https://bit.ly/36DtblT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https://bit.ly/2VHLcJv
→《見樹又見林》:https://bit.ly/2Vy2XLo
→CPR與AED圖解完整步驟!這4字口訣要牢記:https://bit.ly/3mKN2W4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認同感 心理學 在 精算媽咪珊迪兔 小家庭翻身手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在徬徨無助的時候常常會想要尋求答案,會知道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於是大家會去算命,會去排流年會去找尋WHY? 今天受訪的這位老師是少數擁有心理學證照的命理老師,藉由命盤找到每個人的天生設定之後,再透過心理學的角度去告訴大家如何去調整。
紅牛老師把命理變成了入門發現自我的工具並且勇科學的角度找到解決方案,這一點是我認為很酷很帥的事情喔!
如果可以早早就知道孩子的天生設定是什麼孩子也會比較好帶,例如:從命盤當中看出孩子脾氣比較硬很固執,我們又在生活中驗證孩子果真如此,這時候老師就會要家長透過心理學的角度去思考,這些不喜歡道歉的孩子內心的恐懼是什麼,是擔心自己不被認同的自我保護色,那麼家長要做的事讓他更有認同感彌補那份不安而不是去逼他道歉認錯讓他更加恐懼自卑。
其實珊迪兔是一個不常算命的人,我不覺得自己無法改變命運,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會去接觸玄學的領域,畢竟那是一種心靈依託,寧可信其有的一種安心,如果我們怎麼樣都無法透過自我探索去找到自己,也可以透過外力的幫忙找尋答案之後再去驗證跟努力喔!
---
[以下平台也可以收聽節目]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8yKZN
「Spotify」 https://reurl.cc/204lZv
「Castbox」 https://reurl.cc/yZyK72
「SoundOn」 https://reurl.cc/Kk6L
「Youtube」 https://youtu.be/KQ9Z7nxogkI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sandy2
[追蹤我看這裡]
FB: https://www.facebook.com/Sandytwo2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ndy2family
BLOG: www.sandytwo.com
TG: https://t.me/sandytwo2
【談錢不現實,有話坦白說】我要用銅板贊助精算媽咪持續創作!
https://pay.firstory.me/user/sandy2…
認同感 心理學 在 啊小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做自己、愛自己為什麼總是特別困難?成為自己的主人!
我們漸漸地變得超級敏感,想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必須顧慮無窮無盡的胡思亂想!
你還是原來的你自己? 還是別人塑造出來的你自己?
為什麼成長的過程,感覺越來越棘手…
當初單純的感受,已經慢慢消失殆盡…
做自己、愛自己總是特別困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今天的影片能幫助到你勇敢選擇最佳的答案!
願大家都能找回真實的那個自己!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的話,歡迎按讚、分享、訂閱並開啟小鈴鐺,持續關注我哦!
#做自己 #愛自己 #為什麼總是特別困難 #勇敢面對 #勇敢選擇
-------------------------------------------------------------------------
《你有沒有遇到這些情況?以下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1.你想要「提早10-30年退休」嗎?(懶人投資被動收入)
https://reurl.cc/KA076g
2.如果你是做「業務類型」的工作,
然後已經受夠自己主動找客戶、一個一個去私訊問的經營方式!
你想要「讓客戶主動找上你」嗎?方法就在下方連結!
https://reurl.cc/xG75ZL
3.達成百萬年收推薦!!
教你打造出年收百萬的潛力個人品牌!(2.0)
歡迎先看再說!看看不用錢~
https://reurl.cc/4aoKR2
【此課程使用以上的連結購買,我會贊助你2000元台幣上課】
-
以下的課程輸入專屬折扣碼:mrjo111
【立刻現賺15美金!】
1.總是找不到自信與人生方向嗎?(此課程已包含第2個課程)
那女孩夏天聯名課程:
https://reurl.cc/bX9QNX
2.網路趨勢逐漸起飛!斜槓青年打造副業看這裡!!
開創網路賺錢副業,社群經營大補帖:
https://reurl.cc/Nr0vNQ
以上為小卓上過並且很推薦的線上課程!!
嚴格把關所有商品,爛貨絕不推!!
(如有課程相關問題想詢問,都可以至IG或E-mail私訊我哦!)
-------------------------------------------------------------------------
在一般人的世界裡,
都秉持著一定要親眼看到、親身體驗到才會願意相信某種事物的存在。
在心靈的世界裡,
你必須要先徹底地相信,你才會看的到、體驗的到你想要的事物。
我的頻道主要內容是自我成長,還有心靈成長
幫助你利用吸引力法則,實現任何你想要的夢想,不想錯過的話,記得訂閱我的頻道,並且開啟小鈴鐺,這樣才不會錯過我的新影片通知哦!
《想了解更多詳細訊息,請觀看頻道簡介》
-------------------------------------------------------------
☛關注追蹤我: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jo_111/?hl=zh-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r.jo111
✉聯繫:WaitingPos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