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為什麼?》
你走在一個歐洲小鎮的郊區, 前面看到了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 看到了一位正在建築教堂的石匠. 你走過去問他: 師傅, 您熱愛您的工作嗎? 石匠回答: 我已經記不得砌這道牆砌了多久了… 我只知道我日復一日的頂著大太陽在這裡做工, 我的腰痛得腰死, 我甚至不知道在有生之年看不看得到這間教堂完工.. 但至少這還是一份糊口的工作, 可以讓我一家溫飽.. 你謝過他, 繼續往前走. 沒走幾步, 又看到一位石匠在工作, 於是你又走近問他: 師傅, 您熱愛您的工作嗎? 石匠回答: 我當然熱愛自己的工作啊, 我正在建造一座偉大的教堂啊! 雖然我也記不得我倒底工作了多久, 每天一直這樣砌牆, 讓我每天腰都痛得要死… 我甚至不知道我有生之年看不看得到這座教堂完工, 但最重要的是.. 我是在建造一座偉大的教堂耶!
同樣的工作, 但是對於這兩位石匠師傅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這就是他們是否擁有”為什麼”?
這一本書其實應該是要先看, 才讀第二本”找到你的為什麼” . 但是我的順序是反過來閱讀. 不過無損對於”黃金圈” 理論的理解, 反而讓我有了更深一個層次的認識
作者Simon Sinek在年輕時創立了一間投資顧問公司, 當時的他意氣風發, 集合了一對志同道合的好夥伴一起創業. 在公司營運的頭三年, 業績蒸蒸日上, 每一年都可以找到新的客戶與他們合作, 每一個人的鈔票都賺得可以把口袋鼓到爆! 但是, 突然有一天他開始產生了深深的焦慮… 他清楚知道公司現在之所以看似鵬程萬里的原因是所有的成員都很年輕, 充滿激情, 而且體力旺盛. 絕大多數的業績都是靠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以及與客戶死纏爛打得到的… 但是, 這樣還以持續多久? 他明白其實他是沒有理想的, 目標就只是賺錢… 等到有一天原來的方法行不通時, 公司很有可能就在短時間垮台!
因此他開始逃避與人接觸, 開始拒絕面對人群. 一段時間後, 他覺得不能繼續這樣下去. 他開始參加了各式各樣的心理與領導力課程, 但是一直沒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 一直到一次的課程中, 他聽到了關於人類大腦構造與功能的介紹, 竟然發現這與他在大學時想出來的”黃金圈” 理論不謀而合! 因此他恍然大悟, 再將自己的理論加以擴展, 不但幫助自己從低潮中走了出來, 更積極的開始與人分享這個概念. 因為, 他回憶當初之所以成立投顧公司的原因是為了幫助他人, 他喜歡看到客戶成功以後的喜悅笑容, 這才是他的”為什麼”! 但是正如絕大多數一般人一樣在職場打滾久了, 或是少年得志以後, 反而遺忘了自己當初的初心
黃金圈裡面的最內層是”為什麼”, 就是我們做任何事的理由, 它是我們內心對於自身情感最渴望的聲音. 中層是”怎麼做”, 是我們透過哪一些選擇來我們的理想, 而最外層是 “做什麼”, 意指我們是靠什麼手段來實踐我們的”為什麼”?
想想, 你走進一間3C商場, 在樓面上的各家店員看到你, 就湊過來告訴你: 我們這一家的電腦顯示器有多漂亮, 運算效能有多快, 內存容量有多大, 外型設計有多精美, 價格有多優惠… 你看到他們電視牆上面的廣告也都是在重遇同樣的訊息.. 你都會怎麼回他們? “好的, 我再看一看吧”.. 可是你一轉角進了另一間店家, 店員不疾不徐先讓你看一下他們的宣傳廣告影片: 我們的精神在於挑戰傳統, 而且我們相信”不同凡響”的力量. 而我們的使用的方式, 就是讓我們的產品擁有最精美的設計, 而且簡單好用! 我們是蘋果, 提供給你最好的電腦. 我相信即便是你都還沒了解他們電腦的相關規格是什麼之前, 就已經被打動一半了! 蘋果電腦怎麼會有這種魔力呢?
因為他們先告訴你他們的”為什麼” : 我們的願景, 理想與信念, 而別的公司卻是先告訴你他們的”做什麼” : 他們的產品, 服務與價格…
首先, 在商場上所有銷售手段為了證明自己與眾不同, 會不斷的大量強調他們的特色, 也就是”做什麼” : 我們的車有最佳油耗, 我們的手機有最強的照相功能, 我們的餐廳有最新鮮的食材, 我們的健身房有最專業的教練與設備… 聽起來很熟悉對不? 越是企圖強調自己的不同, 反而越是與人相似! 因為我們總是習慣由黃金圈的外部望內溝通, 而且頂多到”如何做” 就沒有了. 但是反而遺忘了最重要的”中心價值”
黃金圈完美的與人腦的構造與功能相互匹配. 人類大腦的緣腦, 是較為原始與古老的部分, 負責情感, 反應, 生存與決策. 而新皮質 (新皮層) 是最後發展出來的”智人腦” , 負責理性思考, 分析, 以及語言. 緣腦對應到黃金圈的”為什麼”與”怎麼做” , 而新皮質則對應到”做什麼”. 我們的情感運作都是圍繞在緣腦 (有著”邊緣系統”而取名), 所以很多的時候, 我們會有 ”我說不上來, 但總覺得不對…” , 或是 ”感覺對了, 什麼都對了!”由於緣腦不具語言功能, 因此是以情感與直覺為主導, 而新皮質 (特別是前額葉), 則會幫助我們經情感尋找倒適切的言語加以表達
簡單的來說, 由黃金全由內而外的溝通方式, 可以以真實的情感為起點, 但是假如我們是以外向內, 就會喪失了溫度..
作者又提到了一個”創新的擴散法則”. 我們可以將一般人的行為概分成五大類, 而這些人的比例也形成了一個鐘形曲線: 有2.5%是屬於創新者, 這種人就是會徹夜排隊, 只為了成為這世界上第一批買到新iphone, 或是playstation的狂熱份子, 接下來是早期採用者, 占13.5%. 他們也許不像創新者一樣那麼積極, 但是對於特定品牌與行為也是擁抱一樣的熱情, 有著想要搶先體驗的心態. 這兩種人都是以情感驅動, “跟著感覺走”. 一個品牌的腦殘粉, 就來自於這15.5%的人群, 而這一群人, 則會往後影響後面的34%早期大多數. 在後面的34%後期大多數則比較處於觀望狀態, 他們會先看看試用者的反饋再做決定, 因此忠誠度算是最低的, 所以早期大多數的體驗, 會連帶改變後期大多數的行為. 而最後面16%的落後者則是守舊派, 最討厭變動
所以Simon擔任企業的顧問時, 常常會問他們的高層: 你們公司的腦殘支持者佔所有客戶的幾%? 大多數的公司都會很驕傲地回答: 10%! 這根本不夠, 這個覆蓋率還不及創新者加上早期使用者的15.5%, 也就是剩下有90%客戶是很浮動的, 只要競爭對手給他們更好的優惠, 更多的服務, 他們就會見風轉舵了. 而要贏得這近16%的人群, 要與他們的”心” 溝通, 就是由”為什麼” 出發
假如我們對於自己的工作缺乏 ”為什麼” 的感知, 自身就會感到焦慮或是厭倦, 進而也無法讓服務的客戶產生積極的體驗
但是我覺得Simon在書的後半段提的一點非常好, 有了強大的”為什麼”, 你必須要找到一位了解你的人幫助你執行信念, 不然理想家非常容易因為看不清現實而失敗. 因此有一位志同道合的軍師是非常重要的, 他有能力將想法轉化為現實, 而且可以維持一致性, 不會有偏離航道的可能
使用你的”為什麼” 來感動自己, 打動客戶吧!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腰痛 對應 心理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訓?有氧?哪種訓練方式最好】
「聽說中風後可以練重訓?大重量可以治百病」
「跑步會吃掉肌肉?但我覺得因為跑步讓我身體變得更舒服」
最近不管在治療師、教練圈,都在討論相關的議題。也有朋友或學生問我的看法。先說結論,我認為「各種專業、訓練、治療等,就是因爲對他有需求、它的獨特性,因此而存在」,因此,沒有哪種訓練方式最好、也沒有哪顆藥可以治百病,「不同的階段,需要的東西不同;不同的疾病,有適合的藥物及對應方式」,我認為現在缺少的,不是誰比誰厲害,哪個方式最好,而是,「怎麼讓不同需求的人,找到最適合他的方式」
1. 每個專業跟訓練方式都是獨一無二,沒有誰能取代誰
「有氧訓練好,還是大重量訓練好」
這就像是在問「騎機車好,還是開車好」,不同人、時間、經濟考量、距離等都是考量範圍,因此,對於一位馬拉松選手,有氧訓練的比重較高,但不代表重量訓練不重要,只是花費較少的時間在上面,因為彼此都有獨一無二的好處,透過有氧訓練增加最大攝氧量、肌肉的微血管密度等;透過大重量訓練增進發力率、跑步經濟性、減少運動傷害等。
2. 結合不同專業及方法,達成近乎完美的結果
「不管是腦中風後、糖尿病都可以做重訓」
當病患狀況是穩定、且具足夠基本能力的,我認同。前提是負責重量訓練的人,要能分辨「有沒有風險、狀況是不是穩定」,或先經這方面的專家確認過。目前教導重量訓練的多為不同背景的教練、體育科班畢業,坦白說,當我看到教練在幫學生壓脊椎,我都會怕怕的。
「確立自己的能力界線,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例如開始帶一位中風的阿伯重訓,發現訓練時他的膝蓋沒有辦法伸到最直,怎麼判斷他是『柔軟度不足』還是『痙攣(spasticity)』;或者,一位糖尿病的年輕女性在做完最後一組深蹲,覺得很累、嘴唇稍微發白,是因為『訓練強度足夠』還是『已經低血糖(hypoglycemia)』,然後倒地了,要怎麼處理。
上述的例子,其實只要有經過醫療人員評估、給予建議,都可以讓學生更安心地訓練。神經外科醫師確定腦部沒有再出血、物理治療師確定動作控制能力足夠、營養師確定飲食對血糖的影響。
「不同專業、方法的結合,就像一手同花順一樣,每張牌都比Ace小,但只要花色對、順序對,還是能勝過四張Ace」
3. 只要能改善「他」的問題,就是好的方法
剛從醫院實習完,我曾覺得自己很厲害,不管是五十肩、腳踝扭傷、長期膝蓋痛、腰痛,我只要用一雙手調整肌肉、關節等(又稱徒手治療),就可以處理好所有的問題。但很快地,沒能「畢業(出院)」的病患越來越多,儘管老師想教我其他治療方式,我還是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的方法最好。
我們習慣用自己最厲害的武器,去做每件事情,但是有些盲點,就是要從別人的專業跟角度才能看得到,「當別人手上拿著鑰匙就可以打開門,我們不需要堅持拿槌子硬要把所敲爛」
現在,當我有處理一段時間沒好的病患、教了一段時間沒有進步的學生,我就轉介給不同人,不管是防護員、教練、骨科醫師、疼痛科醫師、其他物理治療師、諮商心理師、營養師、身心學專家。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如果信仰能讓人度過生命的難關、緩解疼痛,為什麼不?
4. 結論
近期看到有這樣的討論,我其實覺得蠻好的。因為有彼此都有對自己訓練或治療的信念,也有可能是開創現今科學或研究還沒有的新方法。只是在嘗試新的方式,也要小心翼翼,先考量跟排除掉想得到的風險。就像疫苗一樣,要在短時間內做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需要很多實驗來排除副作用跟風險。
目前不管是重訓界、運動產業沒有像疫情那麼急迫,如果能「排除掉既知的風險」其實並不困難,就是專業合作、充實自己的能力、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不同的觀點,寫這篇文章也是希望提醒自己,如果哪天我也沒做到上面我說的,請我的好朋友們打醒我。
也謝謝不同專業的朋友們:
讓關係.歷久彌新 - 石瀝新諮商心理師
鐘英華 (Yinghua Chung)
疼痛醫師:楊琢琪|Pain Doctor: Cho-Chi Yang M.D.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練健康
Bob Cheng
郭環棻
王文妤 物理治療師 • Amber physiotherapist
知己|琴床聲動所
彎槓訓練營 Bar-bend Strength Center
曾子桓(幾丸)- 肌力與體能教練
(不知道為什麼,有些粉專我標記不到)
#專業分工 #重量訓練 #有氧訓練 #跑步 #大重量訓練 #物理治療師 #運動防護師 #醫師 #諮商心理師 #教練 #營養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weighttraining #aerobicexercise #running #resistancetraining #physiotherapist #athletictrainer #doctor #coach #strengthandconditioningspecialist #nutritionist #dientitian #psychologist
腰痛 對應 心理 在 健康2.0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許醫師來解惑】腰痠背痛、脖子僵硬,醫生說開刀也沒用,問題竟然出在.....
腰痠背痛通常和姿勢、骨架歪斜有關,但許醫師問病人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事情讓妳生氣、傷心和不安?」
原來單身未婚的病人,身上承載許多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許醫師認為,這些心理上的壓力讓能量卡住了,身體當然不舒服。要打開身體的結之前,必須解開心裡的結,而心結通常都藏在病人講述自身故事的細節裡。
你也有反覆發生的小病痛嗎?或許病的根源藏在生活裡、藏在心裡。歡迎私訊給小編,說出你的病痛和故事,有請許瑞云醫師為你解答。
病人:腰椎已經痛了十幾年了,去年開始脖子不舒服頸部肌肉會痛,今年初頸椎壓迫神經,雙手很無力。這半年看遍了北部各大教學醫院,骨科和神經內科都看過,有的建議開刀,有的建議不要開刀,說因為開了也沒有用。也看了復健科。現在也有打B12在頸椎,但是還沒有看到效果。後來在XX醫院復健了三個多月,脖子有好一點,但是兩手還是完全無力,早晚都要帶支持帶。睡覺人一移動腰部就會痛。因為有醫師說要馬上開刀,也有醫師說一定不要開刀,所以實在無所是從。
醫師:什麼事情讓妳感到很生氣、傷心和不安的?
病人:我一直未婚單身,大家會覺得我時間多,有事都會推給我處理,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也都是要我照顧。我辛苦賺的錢會被兄弟姐妹們拿走,他們有的沒有工作,有的生意失敗負債。如果我不給兄弟姐妹,媽媽會生氣,可是我年紀也大了,身體最近也不好了。我會擔心我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又擔心他們一直跟我拿錢,讓我覺得永遠拖不完。他們沒有能力還,我長期在支助,我也想以前借的我都不要了,但是現在我身體不好,我要好好照顧自己,不然我也在慢慢老了怎麼辦?
醫師:(幫病人調整能量)妳的手無力出自於心無力。肩頸僵硬疼痛處於壓力和生氣,因為親兄弟姐妹的問題讓妳感到很無力很無奈。其實所有事情都有其因果,包括金錢。如果是屬於我的,流也流不掉,即使暫時流出去,也會透過不同的管道又流回來,如果不屬於我,也無法強求留住,世間的能量場就是這樣的流動。
與其跟兄弟姐妹鬧翻或生氣,還不如祝福他們,他們有他們生命的功課,我們祝福和敬重他們的生命。其實人活著,只要願意接受一切的發生,願意去體驗不同的生命方式,就可以感到很心安寧靜。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安害怕是因為我們抗拒,不願意接受所發生的一切。
妳想幫他們妳就幫,妳不想幫也OK,前提是如果妳幫他們,必須是無條件的幫助,不要帶著任何的期許,而且也得要有智慧的幫助他們。如果妳不想幫的話,妳得要接受他們可能會生氣或傷心的情緒,但是他們生氣是他們的問題和責任,妳只要尊重和允許他們可以有這樣感受就好。但是,妳也可能因此而感到內疚,也得要接受自己的內疚感受。我們所有的行為和選擇都會帶來相對應結果。
要感謝兄弟姐妹來到我們的生命,我們願意無條件的愛她們,也願意放手讓他們成長,讓他們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當我一直在為他們負責時,他們不會長大,就像一個小孩一樣,不會負責自己的生命。
手足有難我們理應盡力幫忙,這是手足應有的情和愛,但是應該講好一個還錢的期限和開立借據(尤其是如果已經有過欠錢不還或忘記的情形)。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講好了感情反而不會散掉,彼此尊重,感情會更好。如果一方欠對方太多,對雙方都會是一種壓力,施與受得要平衡,彼此的關係才會平衡。
我們無法對手足見死不救,這樣我們一定會感到內疚不安,畢竟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是有很深的緣分才能當手足。只是我們得要讓手足學會承擔他們的生命和功課,不然會造成愛之反而害之。
對母親而言,妳們都是她的孩子,無法切割,如果妳有難,她也會要求其他孩子要幫忙妳,妳們都是從她肚子出去的,她沒有辦法分彼此,所以母親會如此的希望比較有能力的孩子去幫助比較沒有能力的。
醫師:現在肩頸還痛嗎? 腰痛呢?手的無力感呢?
病人:(扭動肩膀和手)感覺好很多了,手的力量也回來了,謝謝醫師,現在整個人感覺舒服多了。那我的疼痛還會不會再回來呢?
醫師:妳的不舒服是來自於生氣、不安和無力感。 「我都一直幫你們,壓力太大了。現在我已經生病了,所以你們都不能再來跟我要了,我很怕自己也會沒錢」。 心裡有這樣的想法時,身體就會配合著生病,而且不會好。我們的病大多是自己的心造就出來的,你現在不痛也不會無力了是因為當初卡住的心能量打開了。但是妳回去如果再卡住,症狀還是會回來的,只是現在妳己經知道如何幫助自己走出來了。
放開心就放開身,心卡緊了,身就卡緊,久了就會變型(肌肉僵硬、骨刺,骨頭移位、彎曲等等),但心放鬆了,身體也會跟著放鬆,變形的身體也會慢慢恢復回去,心保持正念是最重要的。
歡迎按讚、分享、或留言互動喔!
更多身心靈的文章歡迎參訪我們的部落格 http://happy1013.blogspot.tw/
腰痛 對應 心理 在 肥胖、貧血等症狀,都有可能是因為攝取水分過多而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頭痛、腰痛、高血壓、糖尿病、口內炎、生理痛、肥胖、貧血等症狀,都有 ... 自家保健有妙法|腳底對應五臟六腑善用反射區排毒|乾隆推崇養生法:足常 ... ... <看更多>
腰痛 對應 心理 在 【止痛操】一個動作了斷:脖子痛、腰痛、膝蓋痛.錯過後悔 的推薦與評價
【止痛操】一個動作了斷:脖子痛、腰痛、膝蓋痛. ... 自家保健有妙法|腳底對應五臟六腑善用反射區排毒|乾隆推崇養生法:足常摩| ... 五分鐘心理學. ... <看更多>
腰痛 對應 心理 在 森spa足體會館- 面對便祕、腰痛、糖尿病之苦 透過腳底按摩 的推薦與評價
面對便祕、腰痛、糖尿病之苦 透過腳底按摩,舒緩你的痛苦吧~ https://forestspa.com.tw/ 腳底各反射區有著對應的症狀我們可以透過按摩刺激反射區,活化身體機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