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紐約地標The Vessel宣布關閉
2021年開年,當第三個年輕人選擇來此地跳樓結束生命,紐約當紅的打卡地標The Vessel終宣布無限期關停。充滿科幻感的蜂窩設計,無限延伸的樓梯, IG上相關標籤多達近20萬。
早在2019年建成初,這座位於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的大型樓梯就是不少游客必去之地。樓高16層,近50米,置身其中,甚至能俯瞰不遠處哈德遜河、曼哈頓高空美景。
據紐約時報報導,悲劇發生的兩年前就曾有遊客和專家擔心,The Vessel缺乏保護的設計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但這份「安全預警」卻隨著無數人潮被淹沒,直到一年內三個年輕人生命消逝,這個設計師口中充滿樂趣的社交場所,才被廣泛關注起來。
1. 年輕人蜂擁的網紅地標
對於The Vessel的設計者,你可能不會陌生。他就是全球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39歲時,Thomas擊敗了素有「建築界的女魔頭」的Zaha Hadid,贏得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設計權。
同時上海蘇州河畔的魔幻新地標1000棵樹、英國倫敦奧運會主火炬台(204朵銅花瓣)等標誌性建築皆是出自他之手。被譽為建築界達文西的Thomas,設計作品常常跳脫出「建築僅僅是建築」的局限,擁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據Thomas解釋,The Vessel並不是一個死板的靜態雕塑,而應該是一個充滿樂趣的社交場所。作為有史以來最複雜的鋼結構建築之一, The Vessel噱頭十足,遠看像一顆「大松果」。這座巨形觀景樓梯由8層重疊交織、互通的樓梯和平台構成,拋光銅色,流光溢彩,可謂賺足眼球。建築靈感源於印度階梯井形式,包含154段首尾連接的樓梯,2500多級台階,將井底的人一步步向上吸引…….俯沖向下看去,給人視覺、心理上強烈衝擊。
整個哈德遜廣場耗資250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混合用途私人開發項目。花費兩億美金的The Vessel則免費對外開放,除了流量擔當,同時也是紐約當地人爬樓健身、聚會場所。內部路線就像一個層層疊疊的山峰,有一公里長,遊客們可以來此攀爬、探索、遠眺。
雖然項目背景提到「健康都市」、「公民優先」,但設有的3部電梯只為老人和殘障人士提供。擁有無數樓梯的The Vessel,對於孩子、或者推幼兒車的成人其實並不方便。
項目吸引的還是喜歡趕潮流、爬樓的年輕人。2020年初,第一位在The Vessel自殺的是來自新澤西州的大學新生。第二起發生在去年12月,一名患有抑鬱症的24歲女孩自殺,緊接著幾週後,又一名來自聖安東尼奧自殺的21歲男子直接跳下去,結束了自己生命。接連3起事故發生後,哈德遜廣場的開發商終於宣布The Vessel將「無限期關閉」,直到商討出最佳對策為止。
2. 「我早知道這座建築會有自殺問題」
The Vessel悲劇發生前,其實就有質疑聲傳出來了。《建築師報》(The Architect's Newspaper)前副主編Audrey Wachs提出:「當人們爬上建築時時,儘管欄杆高度一直保持在人腰部上方,但人只要站在是高處時,就會有跳下的傾向。」
被人詬病的還有漩渦式造型以及炫目效果,有人曾表示身處The Vessel 內部,會產生嚴重的眩暈感與不穩定感。建築色彩是一種公共色彩,建築心理學研究中,色彩的變化,會導致強烈的心理暗示。尤其當被鮮豔建築包圍時,人們情緒往往伴有衝動感。反之亦然。例如英國倫敦的倫敦塔橋橋身曾是黑色,經常有人跳橋投水自殺。後來倫敦市政府乾脆聽取醫學專家建議,將橋身從黑色粉刷為藍色,跳樓自殺的人數頓減了56.4%。
當建築影響情緒時,針對年輕人,這些因素都會進一步放大。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Charlotta Thodelius提出,年輕人的自殺往往非常衝動,具有突發性。
「他們可能並不想真正死去,只是想讓一些事情暫停下來。這可能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的事情,也可能是一些在有經歷的成年人看來很微不足道的事情,例如與伴侶分手、與父母吵架、考試沒考好,或者被人說閒話。」
The Vessel引起巨大的爭議就在於此。雖然打造了一個令無數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網紅建築,但並沒製造一個真正有效的剎車閥門。美國防止自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研究副總裁Jill Harkavy-Friedman博士對建築師和建築商提出建議:「在設計建築物時應該考慮預防自殺,因為人們永遠不知道誰可能有危險。」
所以,高空建築中,無論多麼微小的防預措施,可能都會影響那些想要自殺的年輕人瞬間決策。
3. 「被浪漫化」的網紅自殺聖地
世界上像The Vessel這樣,被人們主動選擇自殺的建築並不少。維基百科給出的網紅自殺聖地排名中,中國南京長江大橋受歡迎程度排名第一位。從1968年到2006年,有人甚至會千里迢迢跑到這處極富盛名的景區跳橋,自殺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
其中最有名的阻止案例,是志願者在南京長江大橋的欄杆上寫的一行字,「馬達加斯加的首都在哪裡」。他們希望用這個問題讓跳橋的人短暫抽離出來,重新思考,留下緩衝時間。
還有,金門大橋也是全世界最熱門的自殺聖地之一。跳橋人數在1993年大橋上達到10000人便不再有正式統計。金門大橋被譽為20世紀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蹟。全長約2.7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一。
當人們走在這座雄偉壯麗的大橋上時,會被酷似仙境的美景震撼,進一步喚醒心底自殺的傾向。而從227米(745英尺)最高的橋面上跳下幾秒後,大多數人都來不及反悔,就會被極速江水沖走,當即喪生。
在媒體、大眾的渲染下,大橋自殺屢見不鮮,甚至被浪漫化,成了跟風效應。南京心理危機干預志願救援中心主任張純認為,壯麗的風景能滿足許多自殺者告別世界前享受最後一次的心理。金門大橋的倖存者採訪,就提到想要尋求「浪漫」﹑「壯觀」的景色,在充滿美學的環境下中結束一生。
值得強調的是,無論是南京大橋還是金門大橋,都是一個時代過去的地標符號,預見性遠不及現在。在紐約已經擁有帝國大廈、世界貿易中心等眾多高空打卡地標後, The Vessel更應該吸取教訓、注重設施安全,而不是僅僅只追求轟動效果。預防自殺沒有靈丹妙藥,高空建築自殺有非常多的複雜性,但如果有一個更高的屏障可以增強安全係數,阻止死亡,不失為權宜之計。就像村上春樹說的︰「人們真正的恐懼是對自己的想像力懷有的恐懼。」旅
消除恐懼唯一的辦法是面對恐懼。希望無論是建築商還是建築師,都能將健康、安全作為是城市建築的基石。畢竟建築服務的最終目的永遠都是人。
#旅遊 #建築 #藝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ky gam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闡述如何使用龍結晶之地恐暴龍bug打法! 但我覺得..如果你沒有一定技術 就算卡了牠跑掉你還是打不贏XDD 贊助sky升級配備吧? ►Paybal(English) : https://streamlabs.com/easonchen ►歐付寶(中文) :https://goo.gl/RNzQ...
聚 魔 之地 優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些分享的第一篇京都迷訪談文章,有朋友說,能不能直接分享全文(全文字真的有點多),再加上剛剛分享的演算法觸及率好像也頗低,所以我決定再分享一次,並直接分享全文(訪談文章很長),抱歉了,如果要看圖片和介紹的店的連結的朋友,再請點網址觀看噢!訪談內容頗多也精彩,謝謝大家。
京都迷訪談計畫(1)-一起回京都生活與旅行。旅人之森主理人喬茵
喬茵是我在2012年就認識的朋友,當時我出版了緩慢台東旅一書,朋友介紹我台中有一個很棒的空間,那就是旅人之森,初訪旅人之森生活旅行案內所,其實真的很令人驚艷,完全就像是在日本會看到的迷人空間,充滿了各種雜誌、書籍、旅行、自由的氣息,因為喜歡旅行和日本,後來彼此也一直交流了許多事物,尤其是旅人之森的空間,不斷在進化,真的成了我們心目中的日本旅行與文化案內所。
我在2015年出版拙作<癒旅京都>時,請了非常熟悉日本的喬茵寫了推薦語,也才知道對於日本旅行與文化都相當熟識的她,其實也相當喜愛京都,後來,喬茵和她老公有了可愛的小男孩晃晃,這幾年看到她和她老公帶著小晃晃去了也好幾趟京都,去了自己也喜歡或是還沒去過的地點,當然這些年,我們也不斷帶著家人與孩子回京都,總覺得京都就是那座我們可以一直回去令人安心的城市(即使這幾年觀光客多到爆炸)
這次非常高興可以訪問到喬茵這位喜愛京都的朋友,喬茵因為喜歡日本、旅行、文化,這幾年還喜歡上日本,從一個上班族,然後在台中成立了旅人之森生活案內所,讓很多人都能在這個空間中沉浸在溫暖日雜的氣息(如果還不能去日本的朋友,強力推薦可以去旅人之森慰藉一下),喬茵也很喜歡創作,她做陶藝創作,也常在市集出沒,因為孩子,她也進入了繪本世界,旅人之森的空間中,更多了許多關於繪本的元素,因為日文不錯,所以也會翻譯日本繪本給孩子與想要的朋友欣賞。
下面就是我這次設計要訪談京都迷的各個題目,以下是旅人之森案內所主理人喬茵的回答。(其實在訪談時,一直談論著她對旅人之森空間的實踐與想法,其實也很精彩,但是因為很多和京都無關,就沒有一一列出了)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台中旅人之森的 Joying,我研究所念的是藝術管理,一開始我在台北做展覽活動的企劃工作,後來回到台中工作,然後在2011年於台中創辦了旅人之森生活旅行案內所。
成立旅人之森案內所,是因為我在2007年開始工作後,開始可以自己去日本自助旅行,一直喜歡日本的許多空間與元素,也喜愛閱讀和旅行,而旅人之森是個結合旅宿, 閱讀與活動分享的空間,這個空間是我們興趣與生活的縮影,會跟著我們的生活與旅行一直改變,現在10年後的旅人之森 2.0 + 小森 書室,是我認為相對來說很成熟的空間。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第一次去日本是在大學的時候1999年去九州,當時是台灣連無印良品都還沒有的時候,很多地方都讓我大開眼界,後來一開始去日本旅行,都先往東京跑,都去東京現代性的博物館、展覽等,算是去充電。
仔細回想起來,我們第一趟京都旅行是2009年的農曆過年,那時候剛開始新工作,很難在平日請假但又很想去京都旅行,所以只能利用農曆年假期間去,因為是冬天記憶中很冷。
以前的旅行都沒有網路和googlemap這些東西,所以都要靠紙本和直覺,所以即使是迷路,也都會成為難忘的記憶。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開始第一次京都旅行後,好像是開啟我與京都的緣分,後來幾乎每年我都會拜訪京都,每年到了秋天就會想回京都,於是不知不覺累積了十趟左右的京都旅行。
後來的日本旅行,如果關東,我就會以東京為起點,在關西,就會以京都為起點,因為京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所以每次都從京都開始,會去京都一些我們喜愛的地方或地點,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我的朋友中有分東京派和京都派,有人會選擇一直去他喜愛的東京或京都,對我來說這兩者都有吸引我的地方。
京都對我來說很方便,像個具體而微的小世界,幾乎什麼時候想去咖啡館就可以找到喜愛的咖啡館去,有我喜歡的書店藝廊雜貨店等,比起東京更悠閒有生活感,我也會在京都找很多關於書的空間,並且把一些元素融合在旅人之森裡。
5.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我要講一個有點糗的難忘經驗,我們去京都因為大部分是秋天,我們很喜歡去大眾澡堂(錢湯),有一次,我們帶二歲的小晃晃去大眾澡堂泡湯,然後小晃晃就在裡面大便下去XD,有時旅行最難忘的,好像都不是最美好的部分,而是一些很糗或是不堪的記憶,哈!和小孩在一起的京都記憶也都是以前不曾擁有的,像是去京都動物園、水族館,這些地方都是以前自己去京都都不會去的。
6.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你來說,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或是對你產生了影響?
在京都,我們一直都是旅人的角度,就算是覺得很熟悉,其實也是旅人的熟悉感。我們都是以門外漢的角度在觀看體驗。
記得有一次在京都拜訪在地的台灣朋友,我們討論到他在京都找房子,日本朋友提醒他在京都有部落民的區域要避開,不然住址會影響他人的觀感等,我當下有點衝擊,原來在這個時代,京都或者是說日本的門戶階級觀念,其實還是很根深蒂固的,我們以旅人角度很喜愛的左京地區,原來附近就是部落民聚集之地,當下其實有改變我對於京都的觀感,這個地區絕對不是我們想法中,只有好的地方(地區階級的部分,我感受沒有很好)
7.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我感受到的改變和棋子有點像,沒有小孩前的旅行,有時候是自己有時候跟另一半有時候跟朋友一起,我只安排自己有興趣的旅行方式,有小孩後就必須考慮到小孩的需求,於是我們開始會去動物園水族館公園圖書館等等,之前不會安排的行程,但也開啟了另一個旅行的方式。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最常去京都的季節是秋季,秋天的京都很美。冬天太冷夏天太熱,春天櫻花季遊客太多,所以我會想去京都的季節幾乎都是秋季。我記得第一次去京都住的是京都車站對面的藤家旅館,後來每次去京都,其實都會換不同的場所,像是旅館、町家、短期公寓等,我們都住過,也都有不同的感覺和體驗。
也許有機會也可以試著在不同季節前往京都,譬如夏天到京都參加祭典,應該也是不錯的體驗。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最開始在京都都是搭公車步行的方式,後來一次旅程開始用自行車代步,就愛上了這個方式,現在帶著小孩這個方式更方便,電動車租借可以附上小孩座椅,他可以輕鬆地跟著我們悠遊在京都街道中。
我們現在一到京都放下行李,就會在飯店附近租借腳踏車(可以先在網路上預訂),自行車也讓我感受到在當地生活的感覺(日本媽媽都超強,騎著自行車前後載著兩個小孩,完成許多任務)
10.你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十趟旅程中,我住過京都好多區域,有一次因為有一個朋友家裡住在二条城三條會商店街附近,我們就住在那附近,就喜歡上那裡的感覺,這裏觀光客很少,小店幾乎都是當地居民在支持消費,所以在這裡居遊的時間特別有生活感,也有許多我很喜歡的咖啡店書店等,重點是交通也很方便。
另外西陣我也很喜歡,有一次住在祇園的guesthouse樂屋,發現住在祇園和花見小路附近,有種很奇特很魔幻的感覺。
11.可以推薦1~2個你最喜歡的京都地點嗎?(寺院、庭園或任何地點都可以)
我喜愛的京都地點,首推書店ホホホ座淨土寺店,他在市區的店小小可愛的,大家也可以去,比起惠文社的精緻準確感,我特別喜歡ホホホ座的自由感,所以每次去到那都會充滿驚喜而滿載而歸,這裏不止賣書,還有許多環繞著書主題的雜貨等
還有一間我喜愛的雜貨店Torybazar,這間低調的小店是有一次我們沿著鴨川散步的時候,意外發現的,後來每次的京都行,不管時間長短我都一定來這裡挖寶,她是一個媽媽用自宅實現自己想法的地方,樓上是住家,樓下就是媽媽開了一間雜貨店,他不是很有名也不是很主流但是也總是讓我充滿驚喜,店一直都在的感覺真棒,喜歡生活雜貨的朋友很推薦,店附近也是誠光社書店所在。
誠光社旁邊的義大利料理店 ItalGabon 也很推薦(很難得餐廳也陳列了許多老闆藏書),在過去一點鴨川咖啡也在附近,這裏的巷弄中隱藏許多我喜愛的小店,很適合騎著腳踏車或散步走逛。
後來去京都不太會特意去寺院或庭園,但是一些不是觀光勝地的小寺院或小神社其實很可愛,反而令人喜愛。不過有時會有意外的驚喜,有一次去二条城,看到一個展覽,是關於金魚的,相當魔幻,現代與傳統的結合,很難忘。
12.你在京都最喜歡做甚麼事?
逛書店泡咖啡廳騎著自行車和泡湯。
13.可以介紹一些你最推薦的京都店家嗎?(因為我很愛京都咖啡館,所以如果有京都咖啡館,可以優先推薦。)
上面有提過一些,另外我也很愛読書カフェ,可以安靜看書餐店也很好吃,看著店主的藏書真是一種至高享受。
推薦古書と茶房,喜愛貓和電車的朋友應該都會很愛老闆的藏書,不過可惜的是這裏不接待小孩,上次我帶著睡著的小孩,意外地老闆讓我進去,小孩醒來後居然也融入整個環境用氣音跟我說話(平常是大嗓門),很期待有一天小孩可以跟著我在咖啡店各做過的事情:)
14.介紹1~2樣你最喜歡在京都吃的東西?
台灣的咖啡店通常都沒有提供餐點,但在京都/日本,通常咖啡店老闆都會有拿手的料理,通常都是咖喱飯(各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味道),但也會有很特別的餐點,所以在咖啡店吃午餐是我很愛做的事情。
推薦喫茶六花與つばめ、cafe marble仏光寺、efish這幾間咖啡館的餐點。
15.京都各種老鋪是城市裡的靈魂,你可以推薦1~2個京都的老鋪嗎?
京都的老咖啡店也是我很愛的,smart 咖啡店的早餐和午餐洋食都很棒。
16.京都是祭典之都,可否推薦一個你喜歡的祭典呢?
我還沒有特別因為祭典造訪過京都哩。
17.京都人以高傲與禮數多最為人所詬病,你有類似的經驗嗎?
以旅行來說,應該還不會感受到京都人的這個面向。
18.除了京都,你還喜歡那些城市?
每次排京都旅行,我就特別會另外再安排關西地區的其他城市,像是倉敷等,也是我很喜歡的古城。
19.京都在你心中的樣子,多年來,一直有變化嗎?還有沒有你特別想和別人分享的京都?
雖然去了約十趟,但京都還是有我想探索的主題。下次我想要特別展開和菓子主題,拜訪許多老舖。
20.可否推薦一些與京都有關的書籍呢?
旅人之森架上談論京都的書好多,我自己有幾本放在身邊一段時間就會翻看的書
<從書店窗口看京都> 惠文社一乘寺店,野人出版(2011 年出版,目前已絕版)
<改變街區的獨立書店> 堀部篤史,時報出版(2015出版,目前已經絕版)
<私がカフェを始めた日>ホホホ座,小学館出版(2015出版)
21.未來,你最想在京都做甚麼事情?
和菓子的主題旅行。
圖為絵本カフェ Mébaé (めばえ)
#2021京都迷訪談計劃
#與京都的緣份與故事
聚 魔 之地 優先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還記得今年正夏天的書單是藍色系,而逐漸步入深秋的十月書單排開則是暖色系,粉紅、咖啡,連白底都會配橘紅字樣與書腰,看來大家是有默契的。就在分享這個月待讀書籍的時候,又熊熊發覺拍照時疏忽了一本友人的散文集《#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與日前才辦過活動的 Agatha Christie《#尼羅河謀殺案》,其他大多還是近期上市的作品,除了一本贈書回答燒到的松本清張《砂之器》,我們後面慢慢介紹。
先來看最中間的十月選書《#現代愛情》,無論改編影集或原著故事都相當好看,為《紐約時報》熱門專欄的讀者所投稿之真實人生旅程,從 2004 年開始,持續刊登各類型創作人親筆寫下自身關於愛的經歷,映照出人們在感情裡的笑淚與甘苦,此本書籍精選專欄中 42 個揪心掙扎的篇章,展現勇氣的不同形式。那些戀人之愛、親子之愛、夫妻之愛、陪伴之愛、遲暮之愛,關乎血緣的、無關血緣的,關乎命運的、無關命運的,愛慾交織的、柏拉圖式的,無從解釋的、難以量化的,篇篇撐開這些真實經歷的生命容器,這群踏實生活在遠方的人們會讓你相信,「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不只是為電影而生的空泛金句,《現代愛情》透過多段人生風景,帶領我們重新看待各種形式的愛之可能,以及萌生更多勇氣從生活中尋找現階段的歸屬,用不著汲汲營營,用不著驅車趕路,最好的事物,真正屬於我們的一切,會在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時間點,不慌不忙,翩然到來。
其次是首度與博客來合作的村上春樹全新散文集《#棄貓:關於父親,我想說的事》,相信大家都有領取到這裡的專屬折價券,這本輕巧細緻的新書,篇幅雖稱不上多,行文維持一貫的冷靜克制、字斟句酌,細讀之下卻沒由來地觸動心弦,就如天底下多數親子關係的模糊命題橫亙一生,兒子從少年走到中年,父親從黑髮走到白髮,村上春樹留存腦海的日常光景也是苦樂參半,從父子倆意圖棄養一隻貓的童年片刻,投射在爸爸被上一代「拋棄」的成長歷程,憑著有限的文獻資料揣摩父親一路走來遭逢的心境轉折與掙扎壓抑,於記憶和現實的錯落下尋找兩個世代和解可能,而後拉遠思考個體在命運洪流中的輪廓、責任以及位置。(完整文章:https://bit.ly/2FYZstl)
個人本月首選還有 Paulo Coelho 的《#嬉皮記》,這是這位享譽國際的作者年輕歲月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在路上遇見改變未來的人生導師,沒有這段旅程,就沒有日後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時有個纖瘦、留著山羊鬍及長髮,懷抱作家夢,名叫保羅的年輕人,他為了尋找自由及人生意義而踏上旅程:首先到玻利維亞、秘魯、智利及阿根廷,接著他來到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在那裡遇見了卡菈,她說服保羅一同前往尼泊爾。他們一起搭乘魔法巴士,在嬉皮小徑上結識了一群有趣的旅伴,每個旅人都有各自的故事,每個人也因這趟旅程而轉變,重新排列人生的優先次序及價值觀。而保羅和卡菈透過探索彼此的關係,做出改變他們人生方向的抉擇。
去年讀過 Evelyn Waugh 的《一掬塵土》後就被這位風格獨特的英國現代主義作家圈粉,另一本代表作《#慾望莊園》也在最近問世,為 BBC 迷你影集《故園風雨後》的原著小說,描述一戰後的英國貴族、天主教、牛津大學校園、異性/同性情愛等議題。男主角查爾斯萊德和賽巴斯提安佛萊在牛津大學相識,出身一般中產階級家庭的查爾斯,個性拘謹卻嚮往隨性自由的生活;賽巴斯提安則出身於傳統英國貴族世家,天性浪漫不畏世俗禮教。兩人的友誼為喜愛藝術的查爾斯打開了一扇通往上流社會的門扉,使他得以造訪布萊茲赫德莊園,進而認識賽巴斯提安的親友,朝夕相處中,查爾斯漸漸發現自己為賽巴斯提安所吸引,兩人之間的關係日漸升溫而變得微妙曖昧,卻讓保守的母親表示不再歡迎查爾斯的來訪,兩人也斷了聯繫。多年後,查爾斯如願成為畫家,結婚育有兩子的他,仍對年少時在布萊茲赫德莊園的記憶有所憧憬,在一趟旅途中遇見了正與丈夫分居的茱莉亞,當年未萌發的激情一點即燃,兩人立即陷入愛河,然而在世俗道德和宗教教條約束下的兩人,又能何去何從?
還有兩本因為觀賞了改編作品,決定趕緊入手的原著小說,《我想結束這一切》與《神棄之地》。相信看完電影的觀眾都對《#我想結束這一切》感到一頭霧水,歡迎一起從原著解惑,在陌生荒涼而充滿壓迫感的場景中,看似甜蜜熱戀的男女主角面對感情的不安、遲疑、倦怠逐漸聚焦放大,使他們不斷重新估量彼此了解的程度、懷疑自己愛與信任的能力、焦慮於內心感受與客觀現實之間的脫節錯位,終至惶恐得無法辨別身邊詭譎的景物與事件,究竟是心魔的象徵還是真實的威脅。這是一部兼具懸疑性與文學性的驚悚小說,也是關於孤獨、疏離感與存在危機的深刻探索與漫長辯證。另一方面,《#神棄之地》電影也相當精彩,Tom Holland、Sebastian Stan、Robert Pattinson 幾位要角的精彩詮釋都是看頭,透過幾個極度扭曲的靈魂,多段沒有救贖的人生,交織成一部節奏緊張又極度暗黑的暴力驚悚之作。述說從二次世界大戰到 1960 年代,一個讓靈魂麻木的暴力小鎮,一群奇特人物無可避免的絕望命運,他們不時向上帝苦苦祈求,然而始終只得到魔鬼的回應。Donald Ray Pollock 井然有序地編織與敘述故事情節,揉合奧利佛史東扭曲強烈的《閃靈殺手》和美國南方宗教哥德式筆調,揭開美國夢的陰影下潰爛化膿的偽善及恐怖人性,如同《舊約聖經》中最血腥的章節充滿暴力,又集結了黑暗、悲慘、罪惡、謀殺與懸疑各種迷人元素。
東山彰良也再度出了新書《#越境》,以自身獨特的成長經驗,融合幽默的文字紀錄,為一本觀察臺灣與日本的絕妙隨筆集,作者親自表示:「無論小說或散文,我之所以持續書寫,或許便是為了傾聽那股聲音。越境的意思,大概便是『跨越境界線』,而這並不僅限於國界,我們週遭充斥著許多的境界線。首次寫小說時,我便跨越了一條境界線。希望這本散文集,能成為你跨越境界線的某種契機。跨越之後,或許是一片什麼都沒有的荒蕪風景,也或許會遇到比現在更糟糕的處境,但不試圖跨越,便什麼也說不準」。另一方面,身為昭和時代最後一位文豪,松本清張《#砂之器》生火之處在於他拓展了推理小說的可能性,以沙子堆砌的容器,象徵著隨時可能崩垮的空虛之物,一個在社會底層的陰影中,鍥而不捨追逐真相的刑警。一個在通往未來的光亮中,乘風破浪抓住夢想的青年。是怎樣的完美犯罪,牽引永遠不該產生交集的兩人,在命運之路的盡頭相遇?揭開重重疑雲之際,人性的卑微可憫與現實的無常悲涼,織就一部難解的宿命樂章。楊照老師更進一步解析,「清張的推理是為了探究犯罪的動機,鋪陳犯罪動機又是為了彰顯社會正義。一個沒有推理習慣,缺乏推理能力的社會,必然招來許多謊言,更多黑霧。我們從清張的筆下,跟著他一起看見世人的形貌,看見我們自己。這是清張的胸懷,也是世世代代都閱讀清張作品的原因所在。」
同時,麥田推出的新版《#科學怪人》為 MIT 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的特別註解版,透別收錄七篇由哲學、歷史、倫理學、性別研究、生物科技等各角度探討《科學怪人》的論文,從人造技術、基因倫理、性別思考等 21 世紀關鍵字出發,與 19 世紀文本跨時空對話,讓讓一般大眾思索科學的發展史以及人類未來的拓展能力,並且反思對於這類能力蘊含的責任。再者還有主題上有些呼應的精準與詩意兼具的醫學書寫之作《#變形記:一部醫學與人體變化的文化史》,兼具執業醫師及暢銷作家身分的 Gavin Francis,以東西神話、藝術、文學、歷史及醫學知識為經緯,結合臨床診治的個案實例,透過深富人性關懷的二十四篇專文,探索人類身體的各種改變,闡述「變化」正是你我從生到死、身而為人的本質,進而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情緒,接納再自然不過的身體變化。最後一本翻譯小說《#德文女老師》也令人深感好奇,關於昔日戀人的重逢,沒有溫情敘舊,只有刀鋒上的舞,電子郵件、對白、兩人彼此傾訴的故事、警局筆錄、一段一段手術刀般切割出來的人生與多種敘事手段,奧地利作家 Judith W. Taschler 以舞台劇般的詩意及真實人生的凡庸,回答關於「相愛」和「故事」的謎題。
接下來五部華文作家作品,本本皆是佳作,正在閱讀的是游善鈞《#瞬間正義》,相當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科幻小說,在不遠的未來,為了解決警察用槍意外頻傳、誤傷無辜民眾的問題,並提升辦案能力,透過人工智慧與員警連結,分析出員警最佳用槍時機的「瞬間正義」系統。薛博澤正是首批祕密參與此計畫的員警之一,在一樁超商搶案中,系統讓他射殺了一名少年現行犯,輿論一面倒譴責警方執法過當,逼得警政署不得不將計畫公諸於世。記者會上,科偵中心蕭苡麟博士出面說明系統機制:於警察大腦植入晶片、配槍加裝生物鎖,執勤時,人工智慧即能透過員警們的感官蒐集外界資訊,警員之間還能相互「共感」,進而決定扣下扳機的唯一瞬間。貫徹正義的那一天眼看就要到來,卻接連傳出民眾遭警方誤擊,隨後,這些發生誤擊的同仁一一「被自殺」,參與計畫的成員人人自危,薛博澤和蕭苡麟該如何挺過風波,並釐清重重疑雲?
以及備受期待的馬翊航新書《#山地話/#珊蒂化》,「山地話」是一個「不正確」的詞,也回返帶動記憶的形狀,是關於身分、空間、家族、書寫的重重探問;「珊蒂化」則以陰柔聲音與姿態,反問標籤貼在哪裡?藏著什麼?也與體內種種親愛、殘餘、騷動與失去對話。書中有「是」與「不是」的反串,失能與可能的照明,不那麼整齊的身體與身分。本書以作者歷經家人聚散的成長剖面、離鄉背井的路徑、風景及閱讀軌跡,在家族、學校和小鎮的危機中繞路運轉。甚或從唱片、蝸牛等微小物事,目擊被身分和性別禁錮的劇場。那些上不了舞臺、豔麗或哀傷的原住民、男孩、女人與同志,從馬翊航的文字具象化為真實的面孔,豔光四射地提槍擊發。
吳明益老師本月罕見推薦了兩本作品,陳宗暉的第一本著作《#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從母親因病離去的記憶談起,寫下曾被霸凌的童年經驗、大學時努力克服內向性格的嘗試、軍旅時期的荒謬歲月、在蘭嶼工作時找回生命意義的過程,以及近年來與父親相伴、一起練習面對死亡恐懼的日常時光。此本散文集分為「共病生活」、「帶病旅行」、「後病時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疾病隨行,更有他者相伴。在一篇篇沉潛於病中所產出的文字裡,讀者得以看見一個努力向外界「報平安」的人的身影。「平安報信是快樂的,收到回信是快樂的。如果這些信件可以讓你也覺得健康快樂 ── 衷於悲哀的快樂,衷於傷病的健康。」先無論那是不是一個別字,這段話中的那個「衷」,不是某種故做堅定的「忠」,也非結束於此的「終」,而是一顆與他人分享心內話的由「衷」之心,而那也是散文創作能夠動人的初衷。另一本為陳信傑的《#柴貓夢的浮艇與德魯伊》,台灣第一本以『電玩遊戲』混合『情慾探索』的小說集,作者以其電玩成長背景,開闢了六條探索的路徑,跟著他和柴貓,我們一起搭乘著大翅鯨,前進最暗黑的欲望之地。這本揉合魔幻場設和情感詩意,集結電玩遊戲主題和同志文學的小說集:在聲光電幻的遊戲架構中誕生的故事,自由的切換了通俗而易感的文學劇情收服了每個人的眼睛,正式將特殊議題的小說,引入大眾文學小說的世界。
最後一本為最具影響也最受爭議的中國當代作家閻連科精心醞釀十年的全新長篇散文集《#她們》,書寫家族裡外四代女性的散文集,一個又一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女性,以情意低斂深長的文字,點出難以言明的女人與家族心底事,深刻思索女性生而為人的困乏與她們的命運路徑。這本書旨在叩問「人」的存在性:你若放棄黑白分明的男性、女性視野後,把她們當做女性的「人」或「做為人的女性」時,那就能看到她們身上的光芒。閻連科透過《她們》傾訴女性的運命,爬梳數代女人的生活經驗和際遇。記述母親、姑姑等母輩的生活故事,也書寫同輩的姊姊、嫂子們的身影,一直寫到與孫女輩;他寫出人生的不易與生命的趨光性。從不同世代的女性生存狀態,得以窺見生命在時間之河沖積的生活天地,以及新時代如何改變女人的生存條件與亙古不變的生活困境。
聚 魔 之地 優先 在 Sky gam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影片闡述如何使用龍結晶之地恐暴龍bug打法!
但我覺得..如果你沒有一定技術
就算卡了牠跑掉你還是打不贏XDD
贊助sky升級配備吧?
►Paybal(English) : https://streamlabs.com/easonchen
►歐付寶(中文) :https://goo.gl/RNzQeW
如果你有贊助,請到我粉絲團私訊我提供您有贊助的資訊,會邀請你入line群,活動抽獎聚餐都以賴群的乾爹媽優先喔!
►合作詢問請洽:fritgc@gmail.com
►Sky Game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c/Skygame204
►Sky Twich頻道 : https://www.twitch.tv/easonchen24/
►Sky 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sky204/
►Sky Life頻道:https : //goo.gl/bew7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