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鳳梨改善飛蚊症?
你相信嗎?
我是存疑啦!
主要是因為研究方法學的問題:改善都是主觀的感受,客觀的測量是否足夠?
剛好有人寫了分析,
就轉來給大家參考~
我就不寫了~
#掠奪性期刊_後來有人查出來了
#這樣的文章在醫院裡用就好
#登上媒體就要接受檢視
#感覺網友比Reviewer認真^_^
[ 吃鳳梨對抗飛蚊症?還是建議看醫生 ]
最近幾日,一篇有關吃鳳梨可以減緩或消滅飛蚊症的文章在各個社群媒體瘋傳,大概看了不下五則貼文,覺得實在不對勁,就看了一下原始論文。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這實在不是一個嚴謹的研究,研究結果必須要打上一個大問號。如果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加上媒體的渲染,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結果。至於懷疑的根據與擔心,就請看下去。
#什麼是飛蚊症
眼球中有很大部分充滿著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稱作玻璃體(vitreous body),正常情況下的玻璃體是澄清的,可以讓光線通過,在視網膜上成象。如果今天因為一些原因,讓玻璃體中的液體不再澄清,有一些懸浮物,就會影響成象,就好像眼前出現一隻打不到的蚊子一樣。
飛蚊症的成因,主要有幾種:玻璃體混濁(有懸浮物)、周邊組織出血流入玻璃體、周邊視網膜破裂、玻璃體後脫離(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
#文章來源
這一篇文章,標題是「Pharmacologic vitreolysis of vitreous floaters by 3-month pineapple supplement in Taiwan: a pilot study」,由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陳福安、郭代璜、謝博銓教授、陳立材助理教授、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黃宣瑜教授;文章發表於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文章內容
文章中找了共 388 位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依照分成玻璃體內懸浮物多寡,再分成兩小組,每天固定吃兩塊 100 克的鳳梨;另一組再分成三小組,分別給予每天 120、240、360 克的鳳梨。兩組每個月各追蹤一次,總共追蹤三個月。最後發現到了第三個月,所有組別的懸浮物數量都有減少,好轉人數比例 54.5% 到 74.2% 不等;玻璃體懸浮物有所減少的人數,與開始吃鳳梨前,呈現顯著減少關係。在討論中,作者也舉了一些關於鳳梨酵素(bromelain,鳳梨蛋白酶)的研究,試圖解釋實驗結果與機轉,最後作者做出以下的宣稱:
1. 鳳梨酵素可以為人類飛蚊症、PVD 與 玻璃體纖維化帶來新的研究觀點。
2. 持續食用鳳梨有助於飛蚊症的改善。
3. 這篇研究是全世界第一篇提出「每日補充鳳梨,可以作為目前飛蚊症常規醫療之外的便宜另類療法」的文章。
(原文:Ou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pineapple supplement every day can offer a cheap alternative to current therapies for the vitreous floaters which is 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
感覺好像期刊論文該有的格式與格局都有了,但是細細一看,其中大有疑竇。
#懷疑的點
1. 沒有交代受試者背景
一開始的介紹提到了,造成飛蚊症有許多的原因,其實就連玻璃體混濁,也有許多成因。文章中沒有提到這些飛蚊症患者的病因或背景,就連男女與年紀比例都沒有提到。
2. 研究缺乏對照組
國小、國中就教過了,做實驗必須要有對照組,才可以知道應變變因和操縱變因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如果飛蚊症病人在實驗期間照常生活,但不吃鳳梨三個月,他們的飛蚊症會不會也改善了?這篇文章沒辦法回答。
在醫學研究中,大家可能有聽過安慰劑(placebo),這就屬於一種對照組實驗會使用的方法。另外,如果一開始設計實驗時,就想探究鳳梨的某個特定成分(例如鳳梨酵素)會不會才是改善飛蚊症的主要因子,也可以加入測試,會讓說服力大於僅止在討論章節中進行文獻探討。
3. 統計方法的錯用
在這邊使用了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但這份資料的型態,應該不會使用 ANOVA 分析。
4. 措辭誇張異常
從文章第一句「 This survey is the first one in world......」,到文章討論也可見「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似乎作者興奮得想向全世界展示這份研究成果,文中也可見其他似乎不必要的溢美詞句;搭配結果讀來,似乎少了一些期刊的嚴謹性。
如果這篇真的是確確實實的世界 number 1,大可以投到頂尖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IF=79.258)、《刺胳針》(The Lancet, IF=53.254),或者眼科界的頂尖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F=3.384)啊!為何會投在一篇比較少人聽聞的期刊呢?
5. 許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錯誤
隨便看看,就可以發現不少錯字與格式不一致
文章一開頭的作者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被打成了「Chunmg Shan Medical Hospital」,多了一個 m。
表格中的 1st 和 2rd,前者有上標,後者沒有,那到底是要不要上標?
表格中的「3rd」竟然寫成「3th」,原本應該屬於 3 的 rd 還誤植到 2 那邊!這是國小高年級的英文課內容吧,這種錯誤太不應該。
93 頁尾,Müller and his ci-workers also found......,應該是想寫 co-workers 吧!
6. 期刊編審素質堪憂
看到那麼多的謬誤,除了作者要負一部份責任,期刊編輯也是。一篇被刊出的文章可以被找到那麼多荒謬的錯誤,編輯責無旁貸,也說明了這家期刊的編審素質堪憂。
#這到底是哪家期刊?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這家期刊自 2005 年創立,到今年也活到了第 15 年。
再來很功利地看看所謂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這家期刊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網址: https://jcr.clarivate.com/ ,感謝網友提供)中沒有紀錄、也沒有 IF 資料,可能是被引用數或刊載量未達標準。
在查詢過程中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關於這個期刊的資訊並不多,但另外查到一個名字很像的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成立於 1818 年,是地球科學界的老牌頂尖期刊了,2017 年的 IF 值高達 3.893。看到這邊,是不是要懷疑一下這個《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有沒有可能屬於之前引起廣泛討論的「掠奪型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對於媒體報導後的擔心
許多媒體的標題十分吸引注意力,彷彿每天乖乖吃鳳梨就可以扭轉飛蚊症。但從前面的幾個質疑,可以知道「每天食用鳳梨」與「改善飛蚊症」之間的因果關係尚不明確(連有沒有關聯都要打上問號),因此可能沒辦法期待每天吃鳳梨三個月之後,眼前打不到的蚊子會因此變少。
鳳梨雖然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C 與纖維,但也含有比較高的糖份,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可能讓體重悄悄上升。
另外,鳳梨的升糖指數也高(65),而飛蚊症的患者有一大部分是年長者,可能同時有糖尿病,這時候就要非常小心地控制鳳梨的食用量;如果因為看到心無標題就開始大量吃鳳梨,對於血糖控制相當不利,這是看到報導後應該要擔心的。
#結語
總體而言,有個新聞讓大家正視飛蚊症,或許是件好事,但看到有些不合理的措辭,就要再三小心。
就算沒有把原始文獻找來看,也應當諮詢醫師 / 營養師,綜合評估後,再考慮是否選擇其他輔助治療措施。
期刊原始文獻連結(建議不要邊吃邊看,有可能氣到吃不下):http://www.jofamericanscience.org/…/10_34646jas150419_83_96…
附上熱心網友補充的文章與報導:
林慶順教授的質疑:https://professorlin.com/…/%E9%A3%9B%E8%9A…/comment-page-1/…
ptt 上的回文(也是引用林慶順教授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9108050.A.BE6.html…
吃鳳梨治飛蚊症有效? 醫師:勿延誤就醫治療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40134
偷渡之前寫的小文章,關於鳳梨為甚麼會咬舌頭的猜測:https://penscieve.wordpress.com/…/%E9%B3%B3%E6%A2%A8%E5%92…/
附圖是文章內幾個謬誤與誇張宣稱部分的截圖與標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joi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
糖尿病 原因 ptt 在 劉育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5. 許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錯誤
隨便看看,就可以發現不少錯字與格式不一致
文章一開頭的作者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被打成了「Chunmg Shan Medical Hospital」,多了一個 m。
表格中的 1st 和 2rd,前者有上標,後者沒有,那到底是要不要上標?
表格中的「3rd」竟然寫成「3th」,原本的 rd 還誤植到 2 那邊!這是國小高年級的英文課內容吧,這種錯誤太不應該。
93 頁尾,Müller and his ci-workers also found......,應該是想寫 co-workers 吧!
[ 吃鳳梨對抗飛蚊症?還是建議看醫生 ]
最近幾日,一篇有關吃鳳梨可以減緩或消滅飛蚊症的文章在各個社群媒體瘋傳,大概看了不下五則貼文,覺得實在不對勁,就看了一下原始論文。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這實在不是一個嚴謹的研究,研究結果必須要打上一個大問號。如果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加上媒體的渲染,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結果。至於懷疑的根據與擔心,就請看下去。
#什麼是飛蚊症
眼球中有很大部分充滿著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稱作玻璃體(vitreous body),正常情況下的玻璃體是澄清的,可以讓光線通過,在視網膜上成象。如果今天因為一些原因,讓玻璃體中的液體不再澄清,有一些懸浮物,就會影響成象,就好像眼前出現一隻打不到的蚊子一樣。
飛蚊症的成因,主要有幾種:玻璃體混濁(有懸浮物)、周邊組織出血流入玻璃體、周邊視網膜破裂、玻璃體後脫離(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
#文章來源
這一篇文章,標題是「Pharmacologic vitreolysis of vitreous floaters by 3-month pineapple supplement in Taiwan: a pilot study」,由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陳福安、郭代璜、謝博銓教授、陳立材助理教授、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黃宣瑜教授;文章發表於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文章內容
文章中找了共 388 位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依照分成玻璃體內懸浮物多寡,再分成兩小組,每天固定吃兩塊 100 克的鳳梨;另一組再分成三小組,分別給予每天 120、240、360 克的鳳梨。兩組每個月各追蹤一次,總共追蹤三個月。最後發現到了第三個月,所有組別的懸浮物數量都有減少,好轉人數比例 54.5% 到 74.2% 不等;玻璃體懸浮物有所減少的人數,與開始吃鳳梨前,呈現顯著減少關係。在討論中,作者也舉了一些關於鳳梨酵素(bromelain,鳳梨蛋白酶)的研究,試圖解釋實驗結果與機轉,最後作者做出以下的宣稱:
1. 鳳梨酵素可以為人類飛蚊症、PVD 與 玻璃體纖維化帶來新的研究觀點。
2. 持續食用鳳梨有助於飛蚊症的改善。
3. 這篇研究是全世界第一篇提出「每日補充鳳梨,可以作為目前飛蚊症常規醫療之外的便宜另類療法」的文章。
(原文:Ou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pineapple supplement every day can offer a cheap alternative to current therapies for the vitreous floaters which is 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
感覺好像期刊論文該有的格式與格局都有了,但是細細一看,其中大有疑竇。
#懷疑的點
1. 沒有交代受試者背景
一開始的介紹提到了,造成飛蚊症有許多的原因,其實就連玻璃體混濁,也有許多成因。文章中沒有提到這些飛蚊症患者的病因或背景,就連男女與年紀比例都沒有提到。
2. 研究缺乏對照組
國小、國中就教過了,做實驗必須要有對照組,才可以知道應變變因和操縱變因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如果飛蚊症病人在實驗期間照常生活,但不吃鳳梨三個月,他們的飛蚊症會不會也改善了?這篇文章沒辦法回答。
在醫學研究中,大家可能有聽過安慰劑(placebo),這就屬於一種對照組實驗會使用的方法。另外,如果一開始設計實驗時,就想探究鳳梨的某個特定成分(例如鳳梨酵素)會不會才是改善飛蚊症的主要因子,也可以加入測試,會讓說服力大於僅止在討論章節中進行文獻探討。
3. 統計方法的錯用
在這邊使用了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但這份資料的型態,應該不會使用 ANOVA 分析。
4. 措辭誇張異常
從文章第一句「 This survey is the first one in world......」,到文章討論也可見「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似乎作者興奮得想向全世界展示這份研究成果,文中也可見其他似乎不必要的溢美詞句;搭配結果讀來,似乎少了一些期刊的嚴謹性。
如果這篇真的是確確實實的世界 number 1,大可以投到頂尖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IF=79.258)、《刺胳針》(The Lancet, IF=53.254),或者眼科界的頂尖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F=3.384)啊!為何會投在一篇比較少人聽聞的期刊呢?
5. 許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錯誤
隨便看看,就可以發現不少錯字與格式不一致
文章一開頭的作者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被打成了「Chunmg Shan Medical Hospital」,多了一個 m。
表格中的 1st 和 2rd,前者有上標,後者沒有,那到底是要不要上標?
表格中的「3rd」竟然寫成「3th」,原本應該屬於 3 的 rd 還誤植到 2 那邊!這是國小高年級的英文課內容吧,這種錯誤太不應該。
93 頁尾,Müller and his ci-workers also found......,應該是想寫 co-workers 吧!
6. 期刊編審素質堪憂
看到那麼多的謬誤,除了作者要負一部份責任,期刊編輯也是。一篇被刊出的文章可以被找到那麼多荒謬的錯誤,編輯責無旁貸,也說明了這家期刊的編審素質堪憂。
#這到底是哪家期刊?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這家期刊自 2005 年創立,到今年也活到了第 15 年。
再來很功利地看看所謂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這家期刊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網址: https://jcr.clarivate.com/ ,感謝網友提供)中沒有紀錄、也沒有 IF 資料,可能是被引用數或刊載量未達標準。
在查詢過程中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關於這個期刊的資訊並不多,但另外查到一個名字很像的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成立於 1818 年,是地球科學界的老牌頂尖期刊了,2017 年的 IF 值高達 3.893。看到這邊,是不是要懷疑一下這個《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有沒有可能屬於之前引起廣泛討論的「掠奪型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對於媒體報導後的擔心
許多媒體的標題十分吸引注意力,彷彿每天乖乖吃鳳梨就可以扭轉飛蚊症。但從前面的幾個質疑,可以知道「每天食用鳳梨」與「改善飛蚊症」之間的因果關係尚不明確(連有沒有關聯都要打上問號),因此可能沒辦法期待每天吃鳳梨三個月之後,眼前打不到的蚊子會因此變少。
鳳梨雖然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C 與纖維,但也含有比較高的糖份,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可能讓體重悄悄上升。
另外,鳳梨的升糖指數也高(65),而飛蚊症的患者有一大部分是年長者,可能同時有糖尿病,這時候就要非常小心地控制鳳梨的食用量;如果因為看到心無標題就開始大量吃鳳梨,對於血糖控制相當不利,這是看到報導後應該要擔心的。
#結語
總體而言,有個新聞讓大家正視飛蚊症,或許是件好事,但看到有些不合理的措辭,就要再三小心。
就算沒有把原始文獻找來看,也應當諮詢醫師 / 營養師,綜合評估後,再考慮是否選擇其他輔助治療措施。
期刊原始文獻連結(建議不要邊吃邊看,有可能氣到吃不下):http://www.jofamericanscience.org/…/10_34646jas150419_83_96…
附上熱心網友補充的文章與報導:
林慶順教授的質疑:https://professorlin.com/…/%E9%A3%9B%E8%9A…/comment-page-1/…
ptt 上的回文(也是引用林慶順教授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9108050.A.BE6.html…
吃鳳梨治飛蚊症有效? 醫師:勿延誤就醫治療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40134
偷渡之前寫的小文章,關於鳳梨為甚麼會咬舌頭的猜測:https://penscieve.wordpress.com/…/%E9%B3%B3%E6%A2%A8%E5%92…/
附圖是文章內幾個謬誤與誇張宣稱部分的截圖與標註
糖尿病 原因 ptt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覺得在看學術期刊的時候呢,要有一個基本態度:
不要看到一兩篇研究就急著高潮
在這個年代,各種題材和各種口味的研究或論文
會不斷冒出來,這是整個世界和學術界的現況
但,光看一篇研究
然後去擴大解釋啊~
去過度延伸啊~
或是,去覺得過去的大多數研究都被推翻啦~
新的爆炸性研究好棒棒什麼的...
這很容易陷入陷阱中。
迷信下去,常常就是一輩子一條命,或是錯失
特別是,這是刊登在某些「有趣」的期刊中
喔對了,能夠從全部,各種不管是ok的或有疑慮的研究中,去蕪存菁找出比較有依據的治療方針,這就是專業度的展現嚕。
--------- 延伸閱讀 ---------
吃鳳梨治飛蚊症有效? 醫師:勿延誤就醫治療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40134
好吧,偏方魅子是不是該被綁在鳳梨上玩呢?
[ 吃鳳梨對抗飛蚊症?還是建議看醫生 ]
最近幾日,一篇有關吃鳳梨可以減緩或消滅飛蚊症的文章在各個社群媒體瘋傳,大概看了不下五則貼文,覺得實在不對勁,就看了一下原始論文。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這實在不是一個嚴謹的研究,研究結果必須要打上一個大問號。如果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加上媒體的渲染,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結果。至於懷疑的根據與擔心,就請看下去。
#什麼是飛蚊症
眼球中有很大部分充滿著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稱作玻璃體(vitreous body),正常情況下的玻璃體是澄清的,可以讓光線通過,在視網膜上成象。如果今天因為一些原因,讓玻璃體中的液體不再澄清,有一些懸浮物,就會影響成象,就好像眼前出現一隻打不到的蚊子一樣。
飛蚊症的成因,主要有幾種:玻璃體混濁(有懸浮物)、周邊組織出血流入玻璃體、周邊視網膜破裂、玻璃體後脫離(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
#文章來源
這一篇文章,標題是「Pharmacologic vitreolysis of vitreous floaters by 3-month pineapple supplement in Taiwan: a pilot study」,由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陳福安、郭代璜、謝博銓教授、陳立材助理教授、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黃宣瑜教授;文章發表於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文章內容
文章中找了共 388 位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依照分成玻璃體內懸浮物多寡,再分成兩小組,每天固定吃兩塊 100 克的鳳梨;另一組再分成三小組,分別給予每天 120、240、360 克的鳳梨。兩組每個月各追蹤一次,總共追蹤三個月。最後發現到了第三個月,所有組別的懸浮物數量都有減少,好轉人數比例 54.5% 到 74.2% 不等;玻璃體懸浮物有所減少的人數,與開始吃鳳梨前,呈現顯著減少關係。在討論中,作者也舉了一些關於鳳梨酵素(bromelain,鳳梨蛋白酶)的研究,試圖解釋實驗結果與機轉,最後作者做出以下的宣稱:
1. 鳳梨酵素可以為人類飛蚊症、PVD 與 玻璃體纖維化帶來新的研究觀點。
2. 持續食用鳳梨有助於飛蚊症的改善。
3. 這篇研究是全世界第一篇提出「每日補充鳳梨,可以作為目前飛蚊症常規醫療之外的便宜另類療法」的文章。
(原文:Ou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pineapple supplement every day can offer a cheap alternative to current therapies for the vitreous floaters which is 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
感覺好像期刊論文該有的格式與格局都有了,但是細細一看,其中大有疑竇。
#懷疑的點
1. 沒有交代受試者背景
一開始的介紹提到了,造成飛蚊症有許多的原因,其實就連玻璃體混濁,也有許多成因。文章中沒有提到這些飛蚊症患者的病因或背景,就連男女與年紀比例都沒有提到。
2. 研究缺乏對照組
國小、國中就教過了,做實驗必須要有對照組,才可以知道應變變因和操縱變因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如果飛蚊症病人在實驗期間照常生活,但不吃鳳梨三個月,他們的飛蚊症會不會也改善了?這篇文章沒辦法回答。
在醫學研究中,大家可能有聽過安慰劑(placebo),這就屬於一種對照組實驗會使用的方法。另外,如果一開始設計實驗時,就想探究鳳梨的某個特定成分(例如鳳梨酵素)會不會才是改善飛蚊症的主要因子,也可以加入測試,會讓說服力大於僅止在討論章節中進行文獻探討。
3. 統計方法的錯用
在這邊使用了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但這份資料的型態,應該不會使用 ANOVA 分析。
4. 措辭誇張異常
從文章第一句「 This survey is the first one in world......」,到文章討論也可見「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似乎作者興奮得想向全世界展示這份研究成果,文中也可見其他似乎不必要的溢美詞句;搭配結果讀來,似乎少了一些期刊的嚴謹性。
如果這篇真的是確確實實的世界 number 1,大可以投到頂尖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IF=79.258)、《刺胳針》(The Lancet, IF=53.254),或者眼科界的頂尖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F=3.384)啊!為何會投在一篇比較少人聽聞的期刊呢?
5. 許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錯誤
隨便看看,就可以發現不少錯字與格式不一致
文章一開頭的作者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被打成了「Chunmg Shan Medical Hospital」,多了一個 m。
表格中的 1st 和 2rd,前者有上標,後者沒有,那到底是要不要上標?
表格中的「3rd」竟然寫成「3th」,原本應該屬於 3 的 rd 還誤植到 2 那邊!這是國小高年級的英文課內容吧,這種錯誤太不應該。
93 頁尾,Müller and his ci-workers also found......,應該是想寫 co-workers 吧!
6. 期刊編審素質堪憂
看到那麼多的謬誤,除了作者要負一部份責任,期刊編輯也是。一篇被刊出的文章可以被找到那麼多荒謬的錯誤,編輯責無旁貸,也說明了這家期刊的編審素質堪憂。
#這到底是哪家期刊?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這家期刊自 2005 年創立,到今年也活到了第 15 年。
再來很功利地看看所謂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這家期刊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網址: https://jcr.clarivate.com/ ,感謝網友提供)中沒有紀錄、也沒有 IF 資料,可能是被引用數或刊載量未達標準。
在查詢過程中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關於這個期刊的資訊並不多,但另外查到一個名字很像的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成立於 1818 年,是地球科學界的老牌頂尖期刊了,2017 年的 IF 值高達 3.893。看到這邊,是不是要懷疑一下這個《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有沒有可能屬於之前引起廣泛討論的「掠奪型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對於媒體報導後的擔心
許多媒體的標題十分吸引注意力,彷彿每天乖乖吃鳳梨就可以扭轉飛蚊症。但從前面的幾個質疑,可以知道「每天食用鳳梨」與「改善飛蚊症」之間的因果關係尚不明確(連有沒有關聯都要打上問號),因此可能沒辦法期待每天吃鳳梨三個月之後,眼前打不到的蚊子會因此變少。
鳳梨雖然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C 與纖維,但也含有比較高的糖份,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可能讓體重悄悄上升。
另外,鳳梨的升糖指數也高(65),而飛蚊症的患者有一大部分是年長者,可能同時有糖尿病,這時候就要非常小心地控制鳳梨的食用量;如果因為看到心無標題就開始大量吃鳳梨,對於血糖控制相當不利,這是看到報導後應該要擔心的。
#結語
總體而言,有個新聞讓大家正視飛蚊症,或許是件好事,但看到有些不合理的措辭,就要再三小心。
就算沒有把原始文獻找來看,也應當諮詢醫師 / 營養師,綜合評估後,再考慮是否選擇其他輔助治療措施。
期刊原始文獻連結(建議不要邊吃邊看,有可能氣到吃不下):http://www.jofamericanscience.org/…/10_34646jas150419_83_96…
附上熱心網友補充的文章與報導:
林慶順教授的質疑:https://professorlin.com/…/%E9%A3%9B%E8%9A…/comment-page-1/…
ptt 上的回文(也是引用林慶順教授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9108050.A.BE6.html…
吃鳳梨治飛蚊症有效? 醫師:勿延誤就醫治療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40134
偷渡之前寫的小文章,關於鳳梨為甚麼會咬舌頭的猜測:https://penscieve.wordpress.com/…/%E9%B3%B3%E6%A2%A8%E5%92…/
附圖是文章內幾個謬誤與誇張宣稱部分的截圖與標註
糖尿病 原因 ptt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joi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網上最可怕的一個字 (Ft.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edkSHc7Os&t=145s
光頭哥哥: 網上最後一個真正Youtuber
11月27號台灣男星高以翔在拍攝真人秀時猝死, 震驚整個娛樂圈. 華人地區所有電視節目, 社交媒體這位男神, 巨星.
比該事件早兩星期前, 11月13號台灣娛樂界其實也有一件小一點人知道的逝世事件. 肺栓塞, 胰腺炎, 糖尿病, 器官衰竭, 中風, 癲癇. 令到這位看起來很平凡的人, 被視為冇厘頭的Youtuber從此變成Youtube界, 網紅界的神化人物. 並是我覺得Youtube界最後一位原始型Youtuber: 光頭哥哥陳俊傑.
大家好! 我是暗網仔. 短頭髮, 戴眼鏡, 搞笑, 唱歌的喜劇網紅在多個綜藝節目, Youtube頻道也是會出現的. 尤其是台灣這種綱紅界較多元化發達的地方. 那光頭哥哥的傳奇只是因為Artist “death effect” 死亡效應所製成的嗎? 意思是一位藝術家死後的5年作品的價錢會提升. 光頭哥哥也是離開後剛好5天才到10萬youtube訂閱
我覺得不是這樣子. 是光頭哥哥一生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而他的故事只剛好被Youtube的鏡頭拍下來. Youtube原有的 ‘broadcast yourself’ 精神
(Show紅心A)
‘尋找紅心A’ 是第一條在2017年尾令到光頭哥哥在台灣網上紅起來的影片. 無厘頭魔衍讓光頭哥哥有支持他風格的人, 也帶來很多嘲笑他的酸民.
出生於1975年2月7號, 台灣彰化縣原名陳俊傑的光頭哥哥, 一向都是一位受到人嘲笑的一個人. 因為他從小就有情緒病. 憂鬱性情緒失調, 當中包括憂鬱症和自閉症. 他小時候已被鑑定為遲緩兒童. 很難表達自己, 令到沒什麼朋友並常被欺負.
到他17,18歲的時候亦想過有自殺, 幸好他媽媽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 在藥物治療和宗教的教導下wun定下來.
“20年前, 有位年輕人很想紅, 覺得成名後可以擁有許多特權”
“後來因為壓力太大崩潰, 被家人送進入精神病院調養...”
在2015年光頭哥哥cheuy名時參考了當時的雞排妹和FBI帥哥.
‘紅心A’ 影片讓他得到了粉絲之後, 光頭哥哥多條影片內容也是祝福網友生日快樂, 工作順利等等. (Show clips)
網友們多次叫光頭哥哥開Youtube廣告分紅他也只是躲開這問題. 說: 能娛樂大家使他 ‘心靈富裕’ 並被指爲‘唯一清流直播主.’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clip)
這條影片是我接觸光頭哥哥的第一條影片. 是見到各種dou念他的留言後才知道他已經離開了.
唱歌, 祝福, 搞笑, 人生觀, 光頭哥哥每兩天開一次直播. 他時不時會在直播中tuw露自己的病情. (Show clip)
而他最後上載的Youtube影片是2019年11月9號 ‘祝吳?哲生日快樂 (遲來的祝福)’ 11月11號光頭哥哥病危被送到醫院. 13號凌晨兩點二十七分逝世. 享年44歲.
14號晚上光頭哥哥陳俊傑的姐姐在臉書上發布該消息. 大批粉絲開始在Facebook和Twitch悼念他.
21號8點陳俊傑在殯儀館出殯. 有超過1300名粉絲到場送他最後一程.
“年輕人一開始在病院非常非常的憎恨把自己送進來的父母, 但接觸神之後...在病院?面學習.
20年後, 他認為神的話幫助了他有足夠品德跟網友互動, 也可以藉此培養抗壓性因而成為一名Youtuber”
光頭哥哥沒什麼剪攝技suet, 拍攝也不是特別好, 常常被jut yee ‘憑什麼紅’ 又憑什麼創造網上的流行語呢? 2018年, 光頭哥哥拍了這條 ‘哥哥, 母湯喔’ 影片, 一邊用胶帶綑綁自己一邊講 ‘哥哥, 不要’ 到最後講 ‘哥哥, 毋通喔’ 之後 ‘母湯’ (是 ‘不要’ ‘不行’ 的意思)被台灣媒體選為年度網路十大金句第一名!
其實2018年台灣網路界有多個因網路紅人帶紅的金句. 當中最知名有Youtube天團WackyBoys反骨男孩的‘地...” “記得哦”. 他們也算是2018年台灣最成功的kwah muy tuy Youtuber.
只看光頭哥哥對比wackyboys就能看見兩代的Youtubers. 也明白到為什麼光頭哥哥是現在難得一見的jeut jung youtuber了.
(The 4 generations of youtube personalities)
Youtube存在這十幾年間出現了四代的Youtubers. 第一代當然是該網站剛剛開始的時候. 大部分用Youtube的人只是想幫自己的影片找一個能存儲的地方. 有時可以分享給朋友看. 如果真是紅的話也只是限於個別影片的爆紅. 所謂的 “Viral video”
第二代Youtuber就是有著自己的品牌, 個人型像很重要. 你是拍搞笑內容的? 還是拍都市傳說的? 你的niche是什麼?
第三代Youtuber注重觀看分鐘, 讓gamers有所誕生.
第四代Youtuber就是wackyboys. 一些從小看Youtube並有夢想成為Youtuber的年青人. 覺得做Youtubers是進入娛樂圈的一個很好途經.
那光頭哥哥是第幾代的Youtuber呢? 光頭哥哥是第一代的Youtuber. 我之前所講的原始型Youtuber.
這結論有兩大原因:
第一是因為他當初得到注意的地方是在台灣各大討論區. 一些未看過他頻道的人也有幾會看過他種種的viral影片. 如果Youtube打 ‘光頭哥哥’ 他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跟本不出自他本人的頻道.
第二跟原始Youtuber在2000年中後期用email和Facebook distribute自己的片一樣, 光頭哥哥出名gwuy功於討論區分享他影片的網民. 所以他是不折不扣的第一代原始型Youtuber.
當初Youtube開台的理念是Broadcast yourself, 將自己原本的一面給大家看. 之後演變成只show自己最好最漂亮一面的地方. 連我自己也會這樣. 但光頭哥哥他用自己曾經tung fu的經歷gauw do年青人. 不計名利, 只想把foon樂祝福dai cup大家. 搞笑時只有自jauw從沒有拿其他人來開玩笑的風度下, 光頭哥哥可算是是juet jung的Youtuber. 而陳juen傑可算是juet jung的一個好人.
糖尿病 原因 ptt 在 Cook4fam 益家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跨年要來了好興奮哪!必備的宵夜都在手邊就等這一晚!
但我知道你擔心➜吃宵夜是不是特別容易胖?
哼 (賊笑),並不是喔!讓愛撥為你解開這千古謎題,
告訴你如何聰明吃宵夜!
並奉上作法無敵簡單的推薦宵夜食譜,
份量都幫你算好好,請享用。
☞營養小知識+當宵夜剛好食譜懶人包:
https://tw.osparks.com/player/ldpytdf/245/5760
✎宵夜簡單又滿足食譜:
❚想吃鹹鹹 栗子蒸排骨❚
栗子可更換為地瓜、芋頭、山藥、南瓜、玉米,
好吃又滿足!
https://youtu.be/RFA3lMVnyYU
❚想吃甜甜 穀麥牛奶自製Granola❚
自製的穀麥香噴噴欲罷不能,
加點堅果更助眠,記得份量要按指示喔!
https://youtu.be/tx7hKapjA3o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378547
睡覺跟醒著當廢物消耗熱量差不多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036285
晚上吃會胖原因是吃太多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6368151
宵夜穩定睡覺血糖(尤其對糖尿病患者)
[4]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816963
睡前的食物營養素比例影響助眠
[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5310735
飯後90分鐘吃一點小物可以降低愛吃宵夜的人的總熱量攝取
#愛撥營養師 #DietitianAibo #食物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