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台灣的外交角色選擇:螳螂、棋子或槓桿
我國與薩爾瓦多斷交,蔡英文總統發表談話。她表示,越是打壓越要團結,台灣不會因為壓力而屈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薩斷交,終於逼著蔡英文總統改變修辭,轉而強調「中華民國」和「團結」。她說,「中華民國(台灣)」是現狀,是現階段最大公約數,也是台灣人民團結的基礎。」這段話,據信是蔡總統自己補上;但夸夸其言之外,她執政以來究竟為「中華民國」和「團結」做了什麼努力?面對內外無力回天的亂局,她可明白何以致之?
從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到薩爾瓦多,蔡英文任內已有五國與我斷交,邦交數降到歷史新低的十七國。許多人心裡有數:蔡政府的兩岸外交政策若是不變,薩爾瓦多之後還會有長串名單;而人們心裡沒數的是:這樣崩盤式的骨牌效應,將伊于胡底?
台灣的國際處境特殊,維持一定數目的邦交國是外交上的必要,但多為點綴作用。真正有影響力的要角,是無邦交的美國,與可以左右台灣外交處境的中國大陸。質言之,台灣的對外關係,主要就是在處理美中台關係,且其中一大部分無法操之在己。這點,才是蔡英文必須面對的「現狀」。
美國一九七九年與中國大陸建交後,美中台關係一直是連動的三角架構;這個架構,隨著三邊關係與台海現狀的張弛不斷變化。台灣雖然是最小的一邊,在三角關係中分別扮演過螳螂、棋子或槓桿等角色,但下場殊異,未必完全處於受宰制的地位。
第一種角色是螳臂擋車,扮演「螳螂」的台灣是可悲的。面對美中兩強,主政者不認清自己的虛實,卻一意孤行破壞美中台關係穩定,甚至幾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早從李登輝時代引發台海危機的康乃爾大學之行與「兩國論」風波,到陳水扁強推被小布希在溫家寶面前斥為「改變台海現狀」的「防衛性公投」,及廢除國統會及國統綱領之舉;再如蔡政府無視兩岸關係的現實,一味在文青口號包裝下逆勢而行的外交,皆因自大、輕率與不自量力,引發嚴重後果。
第二種是抱美國大腿,扮演「棋子」的台灣是可憐的。兩岸之間時移勢易轉,台灣已失去了二、三十年前的經濟優勢,無法再投入龐大資源和中共進行互挖邦交國的角力戰;無計可施的意識形態執政者,只好當起美國的扈從。這種困境,在民進黨兩次執政時尤為明顯。
抱美國大腿的風險,是隨時可能被美中夾殺。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無計可施,對於當美國棋子,卻樂此不疲。美國在台協會前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即認為,美中兩強對峙下,當美中關係惡化時,台灣往往會付出代價;而目前美中關係正走向惡化,因此北京對台施壓不會手下留情。誠哉斯言,但蔡政府聽得進去嗎?
第三種是「執兩用中」,扮演槓桿的台灣才是智慧的。面對中國崛起,台灣在外交場域幾無招架之力,硬碰硬只會自傷。因此,應該創造兩岸關係的和諧與和解,並妥善化解美國的疑慮,這需要「以小事大」的勇氣與智慧。馬英九時代藉由「九二共識」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外交上減少競逐,也有助拒絕邦交國的投機或需索。
小國求存,扮演權衡利害的槓桿,是台灣應該要走的路,但也存在相對的風險。對於「九二共識」之「一中各表」,中共始終只談「一中」,卻實質閹割「各表」,導致民進黨政府連九二共識都拒絕接受。這點,恐怕也是北京當局應該反思之處:如果不容許台灣扮演槓桿角色,一邊打壓台灣的外交,一邊又窄化九二共識,如此就算能打擊蔡政府,也無法把它逼回九二共識的軌道,更無法贏得台灣民心。
陳明通稍早在美國重申《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蔡英文在台薩國斷交後也回到了「中華民國」,這或許是她重回維持現狀的起手式。對此,北京當局是否也能展現智慧,給她一個支點?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