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三日病例侷限首都圈 北農危機獲控制】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31例,境外2例,新增6例死亡。
■臺北市13例、新北13例、桃園4例、基隆1例。
■居家隔離驗出19例,社區仍驗出12例(台北5人,新北6人)。
■5月11日至7月8日13950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169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3.9%。
■ #王必勝又戰勝了!前進北市市場的聯合指揮中心成立9天,在第二次篩檢中,7/8環南市場2422篩檢,3人陽性,7/9北農一市2249人,1人陽性。外外圍篩檢站都是陰性。相比7/1-3三大市場篩檢陽性率0.44%,匡列321人,7/8-7/9篩檢陽性率0.08%,也匡列321人。疫情已獲控制,因此前進指揮中心今日解編。
■華儲專案報告:案15221(華儲指標個案),職場接觸者2628人,陽性1人,同住者5人,陽性3人。
■屏東Delta群聚維持17人未增加,個案接觸者與社區篩檢都未新增陽性,枋寮醫院已經進行到第三次全院篩檢,也都是陰性。
■0-6歲本土案例雖減,但佔比增加,因這年紀最常見的群聚是幼稚園,因此維持教育部發函於5/19日起幼稚園不上課,到家長如無法在家照顧者,各園仍維持到園照顧和用餐能力,醫護人員子女優先到園照顧。
■到下週為主,65歲以上打疫苗都打得到,因此會研議長者照顧機構解封。
Q&A:
■慈濟購買疫苗目前文件進度順利,但都還是要繼續努力。
■PTT轉傳謠言不實,萬芳醫院沒有封院,但同一個病房同一個病室連續三天有人確診,病患、看護、陪病者陸續確診,匡列81人,第一輪採檢都是陰性。因此醫院有降載營運。
■疫苗昨天打了22萬又創新高,目前供應足,若符合優先順序沒有打就會往下開放。
■荷蘭從500人暴增到7000人,有人說是否因不戴口罩行為改變,部長表示同意記者的想法。
■TVBS問為何這幾天都20~30多例沒有往下降,部長說案例少,疫調可以做的更精確,且居隔比例已經較高。(補充:回答TVBS,30幾例降不下來,就是雙北一直還有社區感染啊,應該去問新北的疫調匡列何時能真正改善吧)
■今天新增的30多歲死亡個案,一例患有多重慢性病,一例則是患有C肝,隔離中病情穩定但情緒不穩有經過心理輔導,但染疫後自殺死亡。
■移工施打疫苗順序依照現行安排,不會剝奪其權益也不會特別開放。
■台灣疫苗通行證目前是提供資訊還不能當作認證,認證的做法還在進行中。
■默沙東抗病毒新藥在台灣做三期臨床試驗,是一種避免重症的口服抗病毒藥,但實驗結果就回歸科學,我們不能掌握。
■打疫苗第二劑劑量都發下去了,符合資格就可以打。間隔時間Moderna是28天以上,拉長一點時間效果並不會減退。
■室外拍節目是文化部主管,原則上也要戴口罩。
■中元普渡是八月初,離現在來有一個多月,會再和地方討論作法。
■國道服務區內用遵循各地方作法不開放,已經說明很詳細地方可以微調,並不是記者亂說的什麼「亂象」。
■昨天疫苗接種達22萬1127人次,累計335萬7000人次,覆蓋率13.9%。
■有報導說第九類(慢性病等)接種資格是「黑幕」,其實相關資格認定已經行之有年,包含流感等。
■中國黨的江啟臣說微解封是要設局地方(這種混蛋黨真是夠了),但這是中央尊重地方權責,順應地方政府要求。(要是指揮中心強硬規定,中國黨那些又要跳出來砲轟中央不給地方自主)
■部長說「想到那些人沒打疫苗會睡不著」,是指封緘檢驗那些人不是疫苗公司的人。
■有部分戶籍在離島的居民因打疫苗特別回去,指揮中心表示還是希望減少移動。
■婚禮不宴客,如果是小型10人以下可以辦。
■疫苗證明在出國前可以詢問目的國想要的格式,因為現在國際各國都不通用,這樣才會比較方便(台灣發證明)。
■指揮中心一直在監控各國打疫苗的結果,解封方式和解封後的變化。近期變化比較多就是英國、以色列,可能因Delta造成疫苗防護力降低降低警戒後疫情再起,英國染疫人數大增但重症死亡率仍低,因此會採和病毒共存的方式,因此趁暑假天氣好的時候先解封,之後才不會防疫疲勞。
■是否開放補習班、或補習班附設安親班來照顧有需要家長子女,部長表示會跟學校老師步調打疫苗,如果人數少,教育部那邊會研擬。
■北市開放學校附設公托,部長表示地方有權限可以評估。
■北捷清潔工染疫,感然源還在調查中,家中有六例確診,也還在疫調。
■內湖電視台的染疫狀況,台北衛生局正在疫調中。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王 必勝 小 王 ptt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台灣是「歸隊」美國封鎖線還是繼續幻想跟中國發大財】
據說台灣有「亡國感」之爭,但人類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絕不亡國感」過盛,也就是大安旨意,低估日常的危機。安逸和危機感都不是意識形態憑空降臨,而是由歷史經驗養成。英國在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8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前途問題的討論和焦慮,最後的結果是英國在談判桌敗陣,中國強勢進佔。
當然有很多人憂慮政權易手之後的生活,有能力的大多數都移民,所以香港在上世紀有過很大的移民潮,很多行業的中流砥柱走光了,於是就變成一些沒有能力的人進佔高位,本土社會的能量從內部裡開始空洞化。留下來的也不是沒有「亡國感」,只是現實迫人,走不了就只能自我說服「明天會更好」,寄望中國會信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生活可以馬照跑舞照跳,並不是香港人普遍上真是如此樂觀,而是現實無法改變之下的集體心理扭曲。
末代港督彭定康表示,自己離港前曾在一家精神病院和病人聊天,其中一個病人質問,為甚麼號稱是世界上最古老民主國家的英國 ,既不徵求市民意見、又不給他們留下民主前景以捍衛自己未來,就把香港交給政治體制非常不同的中國?彭表示自己感到驚訝,一個精神病人竟然提出了香港最清醒的問題。但其實精神病院外的人也清醒,只是他們沒有精神病院和精神病的「保護」,只能直面現實,面對殘酷的現實就只能變得痴愚,製造一種「不亡國感」來安慰自己,使日常的日子過得下去。
加上香港在以前是難民社會,這些大部份來自中國的難民和移民,都是一窮二白地挨過來,貧富懸殊是一定的,這是雙十暴動和六七暴動的社會背景,還有別具風情的九龍城寨四處是公開白粉檔的回憶,但到了七十年代,「不知為何」香港就經濟起飛了,不知哪來的港督麥理浩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香港變好了,而這好卻是大部份人「不知為何」出現的。
天生具有「不亡國感」
因此大部份那個年代出來的人,都是天生具有「不亡國感」,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自豪香港人「適應力強」,沒甚麼好擔心的。台灣的不亡國感養成過程,都是實際歷史經歷。雖然悠久的抗爭傳統是有的,但對大部份人來說就是國民黨不知為何就解嚴,開始民主化,之後反對黨還成功上台執政,台灣突然成為「全球華人的民主燈塔」,之後連外國方興未艾的性小眾平權也大踏步上場,成為高雄或者台北經常出現的大遊行風景。
但這一切其實都是國際大氣候之下的結果,國民黨的專制統治獲得美國祝福和加護,這是冷戰的結果,而這個國家的存在,不是因為中華民國本身的生命力,而是因為美國需要第一島鏈;後來國民黨後期侵害人權也許令美國也受不了,七十年代開始美國已經跟中國結盟,對台灣絕對控制需求已經下降,冷戰即將終結,反而讓台灣放任自流。這就是民主成功背後的冷酷異境。
這個經驗是近代台灣「不亡國感」的根源。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是最深的,例如外國的研究指中國的「假新聞」進攻地,台灣是第一嚴重;介入各級選舉當然是理所當然,就算沒有叛諜王立強大家都知道。只是不少台灣人,不分藍綠都會打出「民主必勝論」:民主優於專制,民主不會那麼容易被顛覆。這就成為價值的玄談而不是具體的國政。藍營人面對王立強案,為了避重就輕也會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沒那麼容易被滲透。但這不代表滲透就不存在,而且滲透管道有很大部份都是經過親中政黨;威瑪共和也是主權國家而且是民主的,但一下就被改造成納粹德國。
迷信民主有魔法
至於自由派,則是迷信民主有魔法,同樣對防守國家的問題不甚了了,有「亡國感」是因為有選舉需要,但不用選舉的時候還是「不亡國感」,一些「民主人士」在日夜想侵略自己的國家旁邊,擁抱多元主義甚至左統的世界主義,用西方人的「不要歧視」、大愛、「和平真好」來假裝自己是一個西方現代國家,這都是基於以前的歷史經驗,認為事情放著就好,不會那麼容易亡國的。但亡國也可以是無形而快速,不需要改國號,改變了就改變了。務實正常人都不會認為1996年之的中華民國跟兩蔣年代的是同一個,那麼中國在無形中佔據中華民國也不是那麼難想像的事。
談到王立強叛諜案,北京和台灣的親中派批評他是騙子是罪犯,但其實我們不必看王立強自己,只需要看到他是如何出來的,就可以了解問題從來不在王立強本身的可信性。王立強叛逃到澳洲,澳洲當然不會胡亂就背書,王立強爆料是在安排之下爆料,在安排之前澳洲肯定查證過,參與過。爆料內容涉及香港的特務頭子,也有很多中方資助台灣政客的內容,不論真假,澳洲、美國都必然有參與。澳紐英美加這五個英語系國家背後是「五眼聯盟」這個情報體系,王立強背後是澳洲,澳洲背後是美國。
澳洲情報界本身就非常反中,他們嘴上不說,但從他們幾年前切斷華為建案開始,真身已經浮上水面。上次台灣地區選舉的網軍和支援有很多來自中國,已經是公開秘密,在王立強之前已經有網民在PTT上實證過。如果說韓國瑜曾經(現在)得到中方的祝福,那麼王立強就是世界體系在台灣對這種干預的回應。
王立強案在總統大選固然有其位置,猶如美軍空投步兵到諾曼第,西方判斷,台灣靠自己是不行的,這就值得反省,台灣社會究竟是亡國感過重,還是亡國感不足呢?當國際對中國的封鎖線已經成形,究竟是「歸隊」回到美國的封鎖線後,還是繼續幻想能跟自身難保的中國發大財呢?
中國不能給你自由,至於錢,中國經濟學家高善文在安信證券2020年度投資策略會上,預測中國來年經濟增長不太可能高於5%,一些因素如果處理不好,可能跌至4%。中國經濟不景,中共可以收縮而生存,但對於周邊的政治共同體,只要做好壓抑清剿親中派的本份,一個媲美冷戰末期的戰略機會是會來的。
王 必勝 小 王 ptt 在 狐狸姊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富翁4》台灣人共通回憶:棋盤電玩顛峰之作🎲
這一次,姊姊要帶大家走入時光隧道,介紹國人史上最經典的棋盤PC遊戲。
就是大富翁4!
👉網誌圖文版:http://draw.re/5J7ZZ
《大富翁4》可說是最多台灣人玩過的國產遊戲不為過,淺顯易懂的遊戲玩法與題材,逗趣可愛的Q版人物,讓許多對電玩沒興趣的父母輩,接觸這豐富的電玩世界。其實很多朋友沒碰過什麼電玩,但大富翁4幾乎是人人玩過的名作。
有接觸國產單機的玩家,應該會對大宇的遊戲有很深的印象,因為這一家公司自製太多華人的經典遊戲了。
尤其是御三家更是膾炙華人圈的經典中的經典,大宇御三家分別是軒轅劍、仙劍、大富翁,本文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益智遊戲「大富翁」,並挑選最多人玩過的四代來介紹。
《大富翁4》 可能是台灣最多人玩過的國產單機遊戲,為何此遊戲會在那時候獲得巨大成功呢?姊姊覺得此遊戲有以下成功特點:
🎯電腦遊戲的畫面表現讓人滿意
那時候正是電玩遊戲由DOS轉向WIN的時期,《大富翁4》的聲光效果表現以當代來說可圈可點。而且巧妙的使用偽3D來建模,放到現在來看也不會覺得太落後。
🎯遊戲簡單闔家歡樂
改編自國人熟悉的棋盤遊戲大富翁,男女老少簡單好上手。而且題材也生活化,像是要爸爸媽媽陪小孩一起玩RPG遊戲很困難,但是全家一起玩大富翁就不是問題。那時代我聽過很多親戚,真的是全家老小一起玩《大富翁4》。
🎯市場上無同類競爭對手
同時期的遊戲還是以RPG為大宗,不外乎是日式RPG或是武俠,不然就是即時戰略的世紀帝國或FPS的CS,主打益智的《大富翁4》讓人格外印象深刻。
🎯支援多人遊玩
很關鍵的優點,很多電腦遊戲在當時只能一人樂,要連線對戰必須要有多台電腦,《大富翁4》實現了一機多人樂。這在現代看起來沒什麼,因為每個人一支智慧型手機,要玩遊戲實在是太方便了。
但那時候不要說智慧型手機尚未問世,很多人連手機都沒有的,而且就算有手機,頂多玩畫面非常簡陋的貪食蛇,《大富翁4》真的是多人遊玩的一大福音。
🎯人物Q版可愛
許多經典角色另人愛不釋手,而且區別性都有做出來。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富翁4》的角色可能比李逍遙、賽特、陳靖仇還要有名也說不定。因為後者是要真正有在玩電玩的人才會認識,但《大富翁4》幾乎是國民遊戲,爸爸媽媽都到的那種,真是太厲害了。
🎯聲音逗趣
當時國產遊戲少見有配音的遊戲,每個人的說話方式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國產遊戲因為資源有限,一直很少有遊戲有配音,但是大宇在那時候就實裝了全語音(雖然台詞不多),但也算一大創舉。
🕹經典角色🕹
作為台灣人共通的電玩回憶,大富翁4的角色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每一位角色都有其支持者,奇鮮活的個性與語音,讓人愛不釋手,也是深深喜歡這款遊戲的原因。
🏵孫小美〈Sun Hsiao Mei〉
小時候一直以為她是台灣人,其實不是,她出生地是中國大陸,在後面的語音也變成北京腔國語,所以其實我們熟悉的孫小美是...大陸人!?另外鮮少人知道的,她早期設定是旅日華僑。
名台詞:
我是不是在做夢啊!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阿土伯〈Uncle Tuu〉
個性憨厚耿直,心地善良純樸,空閒時喜歡喝喝茶、拉拉胡琴來自娛。他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小時候的夢想:開一間大農場,裡面種有很多的水果、花卉,還有許多小動物。
名台詞:
貪財、貪財
天公疼憨人
🏵錢夫人〈Madame Chyan〉
妖女,小時候覺得很機的角色,在那純真保守的年代,實在覺得錢夫人真是王八又騷啊!
每次只要電腦對上錢夫人,一定都先對付她,不過現在長大了,覺得錢夫人真是騷的很有意思的角色。
名台詞:
幹活吧!我的奴隸~
今夜做夢也會笑!
其他角色礙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順帶一提,當年我最喜歡使用的是宮本寶藏。有很長一段時間,遊戲都很喜歡武士型的角色,宮本寶藏就成為我的首選啦!
🗻宮本寶藏 V.S 忍太郎
說起來我弟弟最喜歡用的就是忍太郎,小時候不管玩甚麼遊戲,最常就是跟自己弟弟對戰,所以他似乎特別喜歡選我死對頭的角色!?
🕹遊戲美術🕹
《大富翁4》的美術滿好看的,應該可以說是「台式動漫風」,許多那時代的國產遊戲,大概都是這樣的人設。其實台灣那時候就有漫畫作品一度銷售到日本去,我們大有能力成為動漫大國的,可惜政府與家長.....啊!不說了,真是太傷心。
🕹遊戲中的小秘密🕹
大富翁4裡面有許多有趣的小秘密,當年你知道幾個呢?
🔍金貝貝的性別
相信不少玩家覺得這是一個死嬰兒,最喜歡使用害人的道具,還會冒出符號暗爽。
當想要在魔法屋陷害這傢伙的時候...會發現驚人事實!
進來魔法屋,就得完全照我的指示!我選出符合條件的人。你來決定他們的命運~
在進入魔法屋的時候,女巫會先指定特定類別,玩家再選擇要讓此類別的人發生某些事情。 其中有項類別是針對「性別」來產生效果的,但當針對「男性」讓他們住院三天的時候,會看到所有的男性角色,都住到了醫院,但有某個人除外.....原本還以為是遊戲有BUG,後來蔡意識到.....
💡💡💡金貝貝原來是女嬰啊...!😂
原來妳這貨是女嬰,是女嬰,是女嬰啊!
總之,這是當初玩遊戲,讓我非常震驚的秘密。
🔍四代語音是大宇員工自配的
這點應該不多人知道,這遊戲的角色語音,全部都是大宇員工自己配音的,而且這些員工並不是專職的聲優,都是隨便抓來的(像是美術、行政、工程師之類的)這裡也讓人相當佩服大宇充滿創造力的工作環境,居然一般員工都能配出這麼多鮮明有趣的角色。
大富翁4的語音格外親切也是這原因,畢竟配音者就是跟你我一樣普通的台灣人。其實當初進卡片屋的時候,覺得配音聽起來很生澀,現在大了知道這一秘密,就覺得一切再自然不過了。
客觀來說,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專業配音可以選擇,大宇索性就自家員工直接配了,這真的是現在電玩遊戲很難想像的事情,因為現代台灣電玩市場,沒有知名日本聲優加持,遊戲都會不太好賣。
🔍遊戲的必勝法
大富翁4的必勝法,就是買下銀行的股票,成為董事長。這時候踏到銀行格,後面的百葉窗拉起來,就可以進行融資啦!
櫃台小姐還會親切的問你:「董事長親自光臨不知有何指教?」
這時候就可以利用儲戶的錢(其他對手玩家)存款,讓利滾利,甚麼都不用做,就在那邊爽爽印鈔票。
不太好理解嗎?那麼我們看看PTT達人的教學:
所以其實這闔家歡樂的遊戲,早就寓教於樂。
讓我們知道大財團怎麼洗錢的╮(╯∀╰)╭
🎉小結🎉
大富翁4的遊戲機制,從現在來看依然是相當的成熟,將原本只是單純過路買地蓋房子,偶爾抽抽機會卡、命運卡的大富翁,加上了卡片、道具、股市等豐富要素,再搭配個性十足的角色與語音,而成就經典的國產遊戲。
你當年最喜歡使用的大富翁4角色是哪一個呢?與親戚、朋友玩又有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也可以一併分享給大家唷!
如果你也很喜歡使用宮本寶藏,請務回應我,我很想知道宮本寶藏同好對他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