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精儀式 #劉永晧 #陳界仁 #邵懿德
邁入第十屆的「EX!T—#臺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即將於本週末登場。延續十年來對「歷史—美學—現場」的考掘,本屆由劉永晧策展,以鮮少為後人討論的 #1980年代「奶.精儀式」之「#泛實驗影像」為對象,試圖以「事件—創作—在場」進行回應,尋得邵懿德的三部 #實驗電影,並邀請「奶.精儀式」成員陳界仁新製 #電影表演《#再現空白》。影展拒絕展出任何陳界仁於「奶.精儀式」的影像或文字紀錄,無意召喚威權體制下的魂魄暴亂,在「#反檔案」的否定之餘,藉由新作中「空白」/「#śūnyatā」(空性觀)之命名巧思,可想像其欲彰顯的「#再現」姿態。當政治實體、社會條件,乃至原作與藝術史皆處於「不完整」的狀態,或許如陳界仁近年提倡的佛陀 #中道觀,更是要指向「#不一不異」,練習創造無法被數位科技、跨國資本,乃至歷史書寫所真正操縱的 #流變體。
#展訊便利貼
【EX!T 10 第十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 陳界仁——再現空⽩:奶.精儀式時期的泛實驗影像
展期|2020.12.4 - 2020.12.6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Guling Street Avant-Garde Theatr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
泛實驗影像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大學時期不加思索地隨口批評陳水扁而與好友爭吵,還有319槍擊案後在系上BBS回應嘲笑集聚總統府前抗議的泛藍選民的學長,而被歸類為藍蛆蛆,乃至於研究所時讀到靈魂偶像郭立昕撰文質疑,為何至今沒有人拍攝政治議題紀錄片等等,而逐漸走向獨立思索與政治、社會運動探索的道路上。
傅榆表示,得金馬獎時的獎致詞,並非表達立場,是希望讓不同邊的人也能聽見自己的感受,不是制約式認定與想像,如此或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對話。她最大的理想與追求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進而理解彼此,甚至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在318太陽花運動崛起、宛如救世主的陳為廷,以及憑著《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而聞名、孤狼也似地投身於台灣社會運動的中國來台學生蔡博藝,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主要紀錄對象。
傅榆認為她像陳為廷、蔡博藝的母姊。陳為廷總是對他人介紹,傅榆是他的專屬攝影師。當她集中大部分心力拍攝蔡博藝紀錄短片時,陳為廷坦言有失落、類似吃醋的感覺,反之亦然,蔡博藝也有同樣的感覺。
前者後來因為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後者則是因為國籍身份在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受各種刁難而失利。兩位社運明星企圖進入體制的挫敗,也就讓他們光芒頓失,再加上原來蓬勃開花的各種運動風氣,赫然緊縮,力量被切斷,預期造成巨大改變的希望,轉眼落空,傅榆於是大受打擊,陷入低潮。不同背景、但都在社運裡找到歸屬感、且希望讓對話與理解發生的他們,儼然孤兒,流浪在現實的震盪之間,無所適從。
既是知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七日印象電影負責人的沈可尚認為,不管是什麼樣議題的紀錄片,最終都是在處理作者自身的問題。他強烈地建議傅榆必須誠實面對自身,重要的不是關注陳為廷與蔡博藝何去何從,而是傅榆自己想要何去何從。
傅榆也就被逼得要誠實面對心理的狀態、往自己的內在方向探問,而不止是凝視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驚覺,原來令自己一蹶不振的落空,是由於自己把關於問題跟對答案的想像跟期待,都放在他們身上。一旦意識到自己過度依存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就明白,她必須回到自身,必須跟他們道別,切斷臍帶也似的精神連結,必須自己出發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
專制是所有聲音不得大於上位者聲音,民主則是讓對話有最大可能性的機制。是以,縱使感覺失落與挫敗,傅榆仍然相信,沒有誰應該是敵人,所有人都活在共通的處境。而民主本就是遠久思維與堆積細微改變的長路,從來無法快速、立即。
小檔案
傅榆,1982年生於臺灣,紀錄片導演,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圍該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父親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父母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雖非嚴格定義上的外省人,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家人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其作品有《蘇格拉底草莓論》(2006)、《大家一起照鏡子》(2008)、《百萬格子小富翁》(2011)、《123。草莓人》(2011)、《藍綠對話實驗室》(2012)、《我在台灣,我正青春》(2013)、《太陽・不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2014)、《完美墜地》(2015)、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不曾消失的台灣省》(2018)。
沈可尚,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知名紀錄片導演,現為台北電影節總監。
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但此時他陷入低潮,因而轉至廣告界發展。在廣告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然有機會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的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
沈可尚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深度探討婚姻機制的《幸福定格》於2018年上映,備受矚目。
泛實驗影像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宇宙級の國民外交 #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片尾ㄉ延伸閱讀區 🚀
→ 泛科學|與福衛七號共乘火箭的衛星同伴們:http://bit.ly/2RBdL8V
→ 中央社|為什麼沒有福衛六號 原因是這個:http://bit.ly/2X38U15
→ 泛科學|【特輯】大吉大利今晚福七!關於福衛七號你要知道的七件事!: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64258
→ TechNews|第三期太空計畫 251 億,發展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http://bit.ly/2Fz0UPK
→ 數位時代|台灣砸251億推「太空產業」,每年發射一顆衛星、生產關鍵零組件:http://bit.ly/2ZW1wGZ
各節重點:
00:39 【 福衛七號是什麼? 】
02:34 【 獵鷹重型火箭 gogogo! 】
03:42 【 福衛七號的其他兄弟姐妹們 】
06:17 【 我們的觀點之太空實在太帥啦 】
07:09 提問TIME
07:21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關鍵評論網|福衛七號順利升空:台灣太空科技和台美關係創下什麼里程碑?:http://bit.ly/2IOZMtr
→ 泛科學|太空單程票多少錢?衛星如何與地面熱線?關於福衛七號的幾個問與答:http://bit.ly/2YfVgt7
→ 泛科學|福衛七號在美國的實況報導(上):升空前人造衛星要經過哪些測試?:http://bit.ly/2IQ5VoS
→ 泛科學|福衛七號在美國的實況報導(下):兩個月就在忙這個!衛星升空前的準備工作:http://bit.ly/2JmxFAT
→ 泛科學|福衛七號出發啦!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即將於六月發射:http://bit.ly/2xeTnAO
→ 中央社|台灣另一個驕傲 福衛七號最快年底升空:http://bit.ly/2FzjQh8
→ 泛科學|【快訊】福衛七號順利升空,成功透過達爾文地面站進行通聯!:http://bit.ly/2KGTcac
→ T客邦|台灣也要探索火星了!台灣國家太空中心NSPO將發展前瞻衛星,帶動台灣太空產業商業化:http://bit.ly/2Xy6EU8
→ TechNews|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發射就緒,美國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直擊:http://bit.ly/2XcIoaA
→ 科技大觀園|透視福衛七號的秘密:http://bit.ly/2RAagzk
→ 科技大觀園|不只導航 衛星還是天氣預報好幫手:http://bit.ly/2KECKaI
→ 關鍵評論網|台美合作打造「進化版」太空溫度計,「福衛七號」最快年底升空、氣象預測更準一成:http://bit.ly/2Ndprjx
→ 科技大觀園|福衛七號新登場:http://bit.ly/2Nf6CfS
→ 國家太空中心|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計畫簡介:http://bit.ly/2RD7YQ6
→ 泛科學|福衛三號十歲生日快樂 老衛星和團隊的奮鬥故事:http://bit.ly/2XHuUTX
→ 關鍵評論網|一年只有9億經費、194名人力,最「窮」的福衛五號卻拍出美、日都想買的影像:http://bit.ly/2XuACby
【 延伸閱讀 】
→ 轉角國際|投資「太空採礦」:地球小國能不能成為宇宙霸權?:http://bit.ly/2KDMfa3
→ 科技報橘|【重登月球頭期款】川普要求國會撥款近 500 億台幣,加速 NASA 登月計畫:http://bit.ly/31YLm15
→ 科技部|福衛七號整測影片:http://bit.ly/2LuRSqT
→ TechNews|預祝福爾摩沙衛星七號順利發射,福衛五號成功拍攝地面大型排字「FS7」:http://bit.ly/2YhhwCH
→ 國家地理|2018年 太空非常熱鬧:http://bit.ly/2xeUalg
→ 國家太空中心|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拍攝台灣全島影像收藏版下載網址:http://bit.ly/2YfIMld
→ 國家太空中心|福衛五號影像精選:http://bit.ly/31WNXJ2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泛實驗影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動映画製造所 – 動畫聯展
專訪: 野口(策展人)、周予婷(助理策展人)
談論影像與影像共存,面對資訊影像洪流,如何能分辨影像背後所隱藏的含義,冷靜不被吞噬,又該以何樣的態度看待這個我們身處的圖像爆炸時代。
動畫影像的獨特性
近年影像的發展與樣貌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變化了許多,同時不單只是創作的手法或是技術的提升,也間接影響著觀著的閱讀模式與習性。
影像比起過去更為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過去能夠接收影像的媒體從電視到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觀者(現在的我們)更習慣動態影像傳遞與訊息的接收,再加上網路的普及,每分每秒都以倍速產生文字、聲音或是圖像訊息,所追求的視覺刺激強度已與以往不同,這些龐大的資訊不論是直接或是間接都在無形中的傳遞給我們,影像對於人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不單單是熟悉反而過度充斥,隨著我們對於這些影像的麻痺,加上畫素的提升已看不慣低畫質的品質,觀看習慣的改變使得創作者在創作時在速度、節奏上以及內容複雜度為觀者放入更多考量。
視覺習慣並非以單向線性的方式面對給觀眾或是創作者,而是雙向互動的形式,彼此交錯影響。創作者本身置身於環境之中,兼具觀看與被觀看的身分生活著,差異只在創作者觀看影像時會有著更多的敏感度。因此創作者選擇動畫作為一種用來表達自己的敘事形式,不單是因為動畫的特性能建構出高自由度的動態畫面,劇情也能隨心所與的發展,其特別之處在於,作品的呈現與創作者的經歷環環扣者,綜合過去的體驗、生活喜好及細節觀察,作品會伴隨著創作者經歷的不同而有著幾乎無法複製的面貌,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動畫不像是攝影或是電影能給我們真實又直接的感受,卻依然能夠勾起我們的生活經驗而引起共鳴,動畫利用氛圍的處理,營造出實際拍攝無法達到的效果,讓作品在視覺上有著更強烈的震撼力與刺激感。
這樣層層的關係,動畫可視為一個綜合不同美學的集合體來討論,平面的角度會導出繪畫或是攝影來做比較,若是接成連續影像並組合配音,則會和電影、錄像作品來討論,其高度的實驗特質使得動畫可以被觀看的面相很多,很自由卻也因為可以操作的太多,是一門很考驗創作者的美學及敘事能力的創作方式。
簡單來說動畫就好比夢境,創作者即為做夢者也是操夢者,透過獨特的手法和敘事方式,觀者似乎面對著作品就能窺看作者內心的故事與經歷,然而,人人都能作夢也能動畫,一件好的作品又該如何去定義。
媒介普及,展示放映形式的改變
生活中同時身兼創作者與觀者的多重身份並不稀有,作為本次策展人的我也不一例外,過去對於影像、動畫、電影關注著,同時也思考著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性或是影響力。以我為例,小的時候,當時並非智慧型手機盛行的時代,對於觸碰到螢幕的想法是連想都沒有想過,綠色螢幕的翻蓋是按鍵手機是那時最前端的流行,電視稍有價位但也已經算是很普及,而家裡的人也熱愛電影,那時的我最期待的時刻就是做完作業用卡帶看卡通,也會在課本書角化手翻動畫,這些就是我最初理解對動畫的樣貌,很貼近生活並且很容易接觸,所以對於動起來的圖像並不覺得稀奇。
大家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經驗及回憶,動畫以各種姿態出現在身邊,尤其是近幾年也更為顯著,路上也隨處可見動態大螢幕,智慧型手機、平板的出現,擁有這些產品的年齡層逐漸年輕化。簡而言之,對影像熟悉度提升的原因是因為放映媒介的普及,而這樣生活化的放映特性拉近了我們和影像的距離,進階影響到展示的放映形式,單純播映的方式也成了最底線的呈現裝置條件之一,而伴隨著科技技術改變VR、AR、MR的出現,觀看時身體不再再是靜止,除了思考是不是在未來裡動畫的面貌也會有所不同? 動畫展覽本身的是否也有形式上的再挑戰?值得思考的除了再現的手法或是文件事的展覽是否也有其他可能,不單影片的放映,其製作過程的手稿、分鏡,動畫在創作時的能量是否在展覽裡也能呈現更直覺的被帶出。
最後要談談,扣著創作者和觀眾的角色——展覽,前面提到過去和現在的科技變化到視覺習慣上的改變,並影響到創作的作品表現,由此了解展覽可以談論的動畫主題面向廣泛。以美學為出發做討論,動畫的繪畫性討論、作為實驗的性質存在討論,或是動畫還有哪些不單就畫面可能,延伸到其外部裝置放映、到整個展出展覽的發展性;又或者通過展覽,使得觀眾有更進步的對動畫的認識,並且讓創作者獲得更多交流,甚至促進各個不同學校的動畫系所能有更密切的交集。
由此理解展覽在觀眾及創作者間作為橋樑亦可觸發到的影響有多少,不過將前面所提及的都放進主題討論方向會過於龐大,況且展覽本身每一個環節都該被仔細安排過,為了使其夠完整,需要花上一段或是好幾次分批的抽絲剝繭才能逐一去探討。也因此,今年的展覽不局限於單一方向的主題,透過展出多元類型的作品,以及展出珍貴的手稿,展場另外安排一區可以讓觀眾互動的區域,讓大家可以動手畫,能更貼近作者製作時的歷程。
此外本展直接取用主辦單位「動映画製造所」作為展覽名稱,「動映画製造所」本身即為產出影像場所的意思,很純粹不迂迴,「動」是取用「動畫」一詞,「映画」則是日本漢字為「電影」的意思,將動畫與電影兩個詞彙組合在一起,創造一個並非絕對的詞,也是因為動畫在近年來的改變,沿用原有最早的連續影像切片定義下,依然能將動畫、電影、動態影像、錄像藝術等等區隔開,然而現今的分界已不再清晰,「動映画」也是伴著這些分項微妙的模糊關係而誕生,並且與展覽的主題也存在著相互呼應的關係。
此次動畫聯展作為往後展覽的序幕!希望大家能帶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來參觀這次的展覽,我們也在未來裡繼續討論動畫各方面像的可能!(文:野口)
策展單位: 動映画製造所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7/08-2017/09/03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泛實驗影像 在 EX!T10—陳界仁《再現空白》與「奶.精儀式」時期的泛實驗影像 的相關結果
T—臺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延續十年來對「歷史—美學—現場」的考掘,本屆由劉永晧策展,以1980年代的「奶.精儀式」之「泛實驗影像」為對象,試圖 ... ... <看更多>
泛實驗影像 在 EX!T 10 - 第十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陳界仁——再現 ... 的相關結果
T 10 第十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陳界仁——再現空白:奶‧精儀式時期的泛實驗影像』」於2020/12/04牯嶺街小劇場一樓實驗劇場,《再現空白》電影表演現場. ... <看更多>
泛實驗影像 在 再現空白:奶.精儀式時期的泛實驗影像」策展人劉永晧| 放映 ... 的相關結果
劉永晧老師說陳界仁本次沒有展出的那些影像作品,有些是八毫米,有的拍一捲、拍兩捲,有的有找人來演出,同樣很難去定義那樣的創作,是一種練習還是嘗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