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聞氫哥吃飽了沒?
有些事先吃飽再說。
-
聞氫哥 是否可以開示一下如何當一個成熟的人?
---近期課程資訊---
【線上課程】紓壓美字時光-找回筆畫的韻律
10/17, 10/24, 10/31(日) 14:00~16:00
總時數:6小時
https://m.sce.pccu.edu.tw/class_detail?id=0M20B0100
高雄【美字入門到實務-注音符號教我的結構法則】
9/25(六)09:30-15:30
https://reurl.cc/W3272Z
台南【寫一手好字-部首部件篇】
10/3(日)09:00-15:00
https://reurl.cc/v5xaKA
-
在家也能自學的線上美字課程
【用隨處可得的平價筆寫一手美字】
https://hahow.in/cr/ohyayeh0222
【一練就上手!書寫高效率日常美字】
https://hahow.in/cr/ohyayeh22
↑防疫生活專案,特別推出《行書399常用字帖》
-
訂閱電子報,寫字技巧小秘訣不漏接:
https://blog.ohyeah22.art/p/epaper.html
氫注音 在 萁萁的黃三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訂閱的妳們😬
願意相信我,
願意跟我一起帶著孩子閱讀的大人們~
因為我還有訂閱其它報紙,
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裡多,
我就把報紙讓孩子帶到學校,
也能讓其他想看的同學看,
不想浪費錢啊!
很開心老師跟我說太後的進步,
阿丸呢!目前一年級,我是睡前唸雜誌的故事,先讓他選要聽哪一篇,有時候看篇幅,多的分2次~因為一直講話真的很累(我跟他說),他也能體諒唸故事的大人😬
這次的內容⋯
😬有注音的未來兒童講傳染病、🔺這些玩笑不好笑(我覺得開玩笑是要教育的,因為有的真的不好笑超危險)
😭未來少年認識花、蝙蝠、還有化學元素氫I。
另一本生活科技裡面滿滿的工具解剖(畫這本書的應該都變機器達人了~太細緻)
另三本兔兔系列是適合弟寶的:講戒尿布,還有好朋友(好朋友非常好的是用恐龍帶入~很適合小男孩)。大部分的孩子真的都不喜歡紅蘿蔔🥕,這本引導式的告訴孩子不喜歡也能慢慢變喜歡。
🔺童書後面唸故事的大人先看一下,能更懂這本童書的意義。
🥕🎉歡慶世界閱讀日!
(延長至今日1700)
4/22-4/23限時48小時 小天下/未來出版童書全館66折!>> http://sc.piee.pw/RECRB
氫注音 在 主播王又冉的媽咪時尚-小葵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繪本推薦:<小月亮>-將NASA照片擬人化,第一本用故事介紹宇宙的科學繪本】#按讚留言分享抽繪本 #適合3到12歲 #附中英朗讀CD
小葵一歲半就會講句子,一歲八個月就會說:「馬迷,你看那個白色花瓣掉下來像下雪一樣」,很多朋友問:為什麼小葵這麼會表達?除了我平常跟她講話不太用童言體,幾乎都用大人平常的用詞語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我覺得是因為小葵非常喜歡閱讀(沒想到野猴子也能靜下來吧XD)!
.
不到一歲我就陪她看繪本,所以她很小就很享受沉浸在繪本的繽紛、多變、充滿想像力的世界,也因為常看書,文字組織能力還不錯,也默默認了很多字(現在四歲半,已經能自己認字說好幾本故事了),而她最近的最愛,就是這次想跟大家推薦的「小月亮」!(圖文好讀版:http://bit.ly/2BS492G )
.
自從去年去了天文館後,小葵就對宇宙、太空很感興趣,原本想找一些書給她,發現都太艱深(媽媽也覺得好難@@),沒想到剛好三采文化前陣子出了「第一本用故事介紹宇宙的科學知識繪本」-<小月亮>,完全打中小葵!
.
這本繪本最大的特色就是:美美的插圖是用NASA太空總署授權的天文照片加上擬人化表情動作,並且用有趣的故事來介紹太陽系的天體,讀完馬上能基本認識太陽系、恆星、行星、彗星、黑洞!難怪我當初看到封面上的主角「小月亮」,就覺得顏色陰影也太真實、太像月球了,原來是照片啊!
.
這本繪本的故事講述:小月亮誕生在寒冷的太空中,覺得很寂寞想找個溫暖的家,也想交朋友,於是展開了一段驚奇旅程。
.
旅途中它遇見了覆蓋著冰層的「冥王星」、由氫氣、氦氣和甲烷組成所以呈現鮮豔藍色的「海王星」、自轉軸傾斜的「天王星」、像穿著裙子有漂亮土星環的「土星」、有著大紅斑、衛星多達79顆的的「木星」、五顏六色的「星雲」、拖著長尾巴的「彗星」、棕紅色的「火星」、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包覆著厚厚大氣的「金星」,還一度遇到了邪惡的「黑洞」想把它吃掉,還好小月亮最後有驚無險逃離,並遇到了友善又美麗的「地球」收留它,當彼此最好的朋友。
.
繪本中以生動的故事,融合星體特徵和天文知識,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太陽系,不只適合爸媽陪小小孩閱讀,書中也另外有一些比較深的註解,所以一路到國小五六年級的孩子也適合,隨書還附中文+英文雙語朗讀CD和NASA拍攝的星體原始照片及加強版介紹,耐讀性高,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再回來看這本書,都能有收獲。
.
小葵看了<小月亮>繪本幾次,已經可以說出太陽系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的特色,現在玩遊戲都會加入太空天文的劇情,例如黑洞怪獸要用吸力吃掉她的玩具朋友,救援小隊停在土星環備戰,木星派79顆衛星幫忙攻擊之類的XD
.
如果你們家寶貝也喜歡宇宙、太空、科學,很推薦<小月亮>喔!
.
知道又冉想跟粉絲分享<小月亮>,三采文化也很nice提供繪本要讓冉粉們抽獎!
.
<優質繪本分享好禮>(共2個名額)
★<小月亮>繪本x 2(價值NT320/本)
(有注音,並附中文+英文雙語朗讀CD和NASA太陽系各天體原始照片+特色介紹)
.
抽獎辦法:
1、在 主播王又冉的媽咪時尚-小葵媽 粉絲團和 三采童書粉絲團
按讚
2、分享這則貼文(記得設公開)
3、留言:我想和寶貝一起看<小月亮>繪本,因為______
4、期限:到3/2截止
氫注音 在 Brembo 台灣汽機車總代理豐年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地球的自然界中,相比一般的氫氣,氚的含量極少。氚的產生是當宇宙射線所帶的高 ... 氚(Tritium),注音:ㄔㄨㄢ,亦稱超重氫,是氫的同位素之一,元素符號為T或3H。 ... <看更多>
氫注音 在 [問題] 化學名稱的中譯- 看板Chemis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不知這問題跟化學有沒有關係(或許跟化學史比較有關係)...
不過在念化學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可惜現在中文的化學書籍對於中國化學史甚少提及,令人感到疑惑:
元素週期表中元素的中文名稱,是何時制訂出來,又是誰負責中文命名呢?
那些金銀銅鐵等史前時代就發現的元素,老早就有中文名稱了,
而其他元素如氫、鋁、鈉、溴...等等的資訊,是何時傳入中國,
在當時又是由哪個機構負責取中文名的呢?
而有些元素用性質命名(如氫=很輕,氯=綠色,溴=臭味...),
其他元素則用音譯命名(如鎂、鈷、鎢...跟絕大部分的元素),
在當時有沒有一定的命名準則,還是就是由一個委員會表決通過呢?
有個堪稱一絕的中譯不得不提,就是氫的同位素:氕、氘、氚,
既是形聲,又是象形,又符合了音譯的標準:
氕,從丿,音撇(一聲),英文名PROtium,氣字頭下一劃代表質量數為一;
氘,從刂(刀的偏旁),英文名DEUterium,兩劃代表質量數為二;
氚,從川,英文名TRItium,三劃代表質量數為三。
只能說想出這個點子的人真是天才,每次想到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巧妙地將中文字的特性融入科學性的翻譯之中,
這一組中譯不知造福了多少想要熟記氫同位素的人!
另外「有機化合物」的中譯也頗有趣,讓我想知道這些中譯產生的歷史淵源。
其一是部首的部分,這一點跟元素有點相似,可是又更為多樣:
碳氫化合物類:烴、烷、烯、炔...從火部,似乎是取其易燃性;
含氧官能基:醇、醚、醛、酮、酯、酐、醯...從酉部,取其來自發酵飲料(酒、醋);
含氮官能基:胺、肼、腙、脲...從肉部,大概是取氮為生命(肉)不可或缺;
芳香族:苯、萘、蒽、菲、芘、薁...從草部,許多「芳香」來自植物(草);
雜環:吡啶、吲哚、嘌呤、呋喃、噻吩...從口部--這個我就不知道根據了XD。
個人對這些分類的中文名稱來源特別感到興趣,
如「烷、烯、炔」似乎取自飽和度(完全-稀少-缺乏氫,我都教國高中生這樣背),
「醇」大概就是來自酒,「酯」來自油脂,「醚」來自麻醉性(?),
「酐」我想可能是酸脫水之後變「乾」了,
「醯」印象中意思是醋,拿來當羧酸衍生物應該很適合。(大陸稱「酰」)
而「酚」、「醌」、「酞」...等應該都是音譯。
倒是醛、酮的中文名稱不知是怎麼來的,「酮」說是keTONE的音譯或許說得通,
可是「醛」為何稱為醛,我就完全摸不著頭緒了..是跟某種植物有關嗎?
至於芳香族跟雜環的名稱,應該都是直接音譯吧。
看過楊寶旺先生翻譯的Morrison有機化學,根據我的印象,
記得他把toluene直翻成「芀」,xylene直翻成「茬」,
可是現在都用甲苯跟二甲苯了,讓我開始懷疑起歷史上是否有一段時期,
有機化合物的中譯與現代有所不同或尚未統一,還是只是楊先生喜歡這樣翻而已?XD
另外還有一些常見的基,似乎是將兩個字拼起來當一個字用,
甚至連字音都是拼出來的,這些新字往往讓使用注音輸入法的人打不出字XD,
如「羥」基是OH基,就拿氧的「羊」跟氫的「巠」組成一個新字,
還有「羰」基是C=O基,「巰」基是SH基,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是「羧」基,
COOH基似乎是取含「氧」的「酸」的意思。
還有一些關於陽離子的名稱,這個就比較亂一些,
carbocation看過翻成「金炭」離子,似乎是模仿「銨」離子的命名方式,
相似的還有「金羊」、「金臭」、「鏻」離子等等,
還有一個「金翁」離子似乎是「-onium」的直接音譯。
可是似乎最後都沒有受到正式採納(所以Unicode大多沒有收錄這些新字...)
可是翻了這麼多化學的書籍,大概因為英文原文書居多之故,
從來沒有看過提及這些中文的來源,到底何時、何人、何故這樣命名,
雖然這跟化學本身可能沒有太大關係,但我覺得假如知道來源與歷史典故,
學習與記憶起來應該更加有趣且快速,具有某種教育上的功能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8.7.231.1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