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一個很可愛的故事*!
「從前從前,森林裡面有一隻小豬,他很喜歡吃蘋果,好不容易摘到了樹上的蘋果,沒想到蘋果竟然掉下來,掉到了石頭縫隙裡面,他伸手進去撿,可是卻沒有撿到,反而讓蘋果推得更遠。後來,猴子、狐狸也來嘗試幫忙,沒想到同樣地好不容易碰到了蘋果,卻又把蘋果越推越遠。一直到大象來了,他伸出長長的鼻子進去,才撿到了蘋果⋯⋯」——整理自繪本《還差一點 還差一點》**
在你的人生當中,有沒有一些時候,你很努力想要做一件事,但是最後卻距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就像是童話故事裡面的那一顆蘋果,你不管如何努力,好像都會被推到更深的地方?
最典型的情況就是我們先前常常談到的「焦慮和逃避依戀」的配對,焦慮依戀很想要討論、溝通、解決問題,因為對他來說兩人之間有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是一種很大的焦慮、不確定的感覺;可是逃避依戀可能不一定想要面對,結果焦慮依戀越努力地往前,逃避依戀就越跑越遠(就像是故事裡面那個蘋果,或許本質上就是一顆逃避依戀XD)。
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不要變成那一隻,把對方越推越遠的小豬呢?先前我有一個朋友Kimiko,也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在經過一段時間諮商之後,終於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投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中,不再依靠對方給予他安全感。奇怪的是,當他不再每次有不舒服都要找對方來「溝通」之後,當他不再很積極地監控對方到底回覆他訊息了沒之後,對方回覆他的頻率反而增加了。最後兩個人找到了一個恰當的距離。
換句話說,如果過去一直以來你用的方法都沒有辦法達成你要的目的,或許你得嘗試看看用別的方法,例如以退為進。
你可能會說,這件事情做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如果對方沒有回覆、你心中就會有很多的擔心跟害怕,要如何「沉住氣」呢?老實說,這個故事已經給了三個很棒的答案:
1.不要一個人解決問題:小豬請了他的一些朋友來幫忙,儘管蘋果越推越遠,但至少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並不孤單。你也一樣,你的不安可以不需要你一個人扛,有一些朋友的幫忙,無論是聆聽你訴苦、或是陪伴你低潮,可以讓你親密關係中的張力小一點。
2.有時候就是需要時間:解決問題的大象並不會一開始就出現,這也意味著有些事情是需要時間沉澱,如果目前還真的沒有辦法解決僵局,不如給彼此一點時間來等待。
3.嘗試和過去用不一樣的方法: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大象很可能是用鼻子「吸」這顆蘋果,和過去其他動物採用的方法不一樣(故事沒有仔細描述,所以這裡我是推測的)。如果一直以來你都用同樣的方式來靠近對方,對方卻越退越遠,或許這時候你該反向操作了。
分析這個故事,並不是跟大家說你要在感情裡用多少奸詐的技巧,而是希望你可以練習不要重複過去失敗的方式,給這段感情多一點彈性。同樣的情況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其他的部分,例如工作、家庭、或者是你內心一直糾結的事情。
用力並不是糟糕的事情,有些時候換個方式用力,你會更省力。
#標注你太用力的朋友
#焦逃配的朋友可以標記對方是小豬或蘋果
——
*這個故事我是在 一個非常有趣的Podcast 從前從前 聽到的,大力推薦給大家!這是一個代替爸爸媽媽唸睡前故事給小朋友聽的節目XD,還可以教小朋友睡前英文,裡面配音生動活潑、相當可愛, 主持人 #童話阿姨 相當認真,用不同的方式詮釋每一個角色的聲音、還搭配森林裡面的各種環境音,讓你真的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我一邊騎著腳踏車回家的路上一邊聽,感覺我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像也被好好的呵護跟照顧了。
其中一些有趣的段落,我一邊聽一邊笑,心想:小孩子的童言童語,真是百聽不厭! 如果你的生活當中都充滿一些令你討厭的大人,那麼這一個節目會陪你一起度過好多個難過的夜晚,厭世的清晨!
——
#這一集故事這裡聽
https://reurl.cc/0jg7AA
**這本繪本這裡買《還差一點 還差一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432
作者:木村裕一
譯者: 林宜和
繪者: 高畠純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Campfire營火部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火越大,心越慢,常常搞不清楚我是想露營還是想生火,如何有一個煙不多,火不容易熄的營火,我自己的經驗如下: - 下方先用幾片大木頭墊底,上在由小到大擺放木頭,這樣大木頭可以緩慢持續燃燒。 - 綠色的木材別撿別燒,綠色代表還有水份 - 軟的樹枝別燒,樹枝硬脆才是乾的 - 有許多小洞的木材別燒,因為很可...
「撿石頭技巧」的推薦目錄: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包一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問題] 西岸玉石的價值判斷? - 精華區Crystal 的評價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北部撿石頭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北部撿石頭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海邊撿到的石頭,感覺超像玉的~它是嗎?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花東海邊石頭撿很大Public Group 的評價
- 關於撿石頭技巧 在 [問題] 法環怎麼關留言? - PlayStation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撿石頭技巧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白浪的瞥見】
身為一名白浪(漢人),有一段時間我總是極度羨慕著原住民可以信手捻來就講出自己的故事,部落的故事、家族的故事、遷徙的故事、獵人的故事,那些舊事在口齒唇舌之間被反覆練習,聽起來一切如新。
最近因為布農獵人王光祿釋憲案和特赦案,讓我想念起多年前和一群布農人一起入山的尋根之旅。男人們帶上了女人、小孩以及少數漢人,進入八通關古道一處溪谷。儘管那條路我已經走過幾次,但總是一五一十地走在路徑清晰的步道上,從沒想過要上攀或下切、沒想過要踏入獸徑、更沒想過要走上一條布農的回返之路。
隊伍在早晨入山,部落族人沿途拍照,其中最具備遊客資格的我,反倒成為那個拿著相機為他們留念的人(其實很喜歡他們喊我一聲「欸那個拍照的」)有的男人揹著鐵架,有的男人頂著頭帶(tinaqis)[1];女人和小孩一身輕裝,有時隨地撿起一根樹枝,親與子就牽在一起了。
同行之中,有一位安靜又敏銳的布農族長輩,布農名為Nas Qaisul Istasipal,漢文名字是「林淵源」[2]。路途中,林大哥曾多次回答我對植物名的提問、以及布農人都怎麼叫它,他多次下切到地勢較低的地方撿拾乾柴,不經易地流露出獵人的機敏和警覺眼神,除了這些少數又短暫的時刻,大多時間他都是質樸寡言的模樣——靜靜地卸下鋁製背架、靜靜地劈柴、靜靜地走著。到達營地後,我和朋友Y發現林大哥一直默默坐在一顆大石旁為大家煮水,我們忍不住笑著說:「大哥也太可愛了,到底要煮幾鍋熱水才會停手啊?」
這一支尋根隊伍主要是為了帶部落的孩子回到祖居的山林,傳承布農的生活經驗和傳統歌謠(多出我們這幾個漢人大概僅只是個意外吧?)大夥入山,穿的是平常穿的衣服、平常穿的布鞋和拖鞋,蓋的是平常蓋的棉被,用的平常用的鍋子、平常拿的菜刀。部落族人領路,我們偏離步道,上攀,進入一段植物高度及膝、沒有既成的路徑、最好手腳並用的典型中級山環境。越過了一條窄狹的稜線,便聽見溪水的聲音,很快地,一大片藍白相間的帆布棚就等在前方。
到了溪畔的營地之後,男人開始處理乾柴、起了爐灶、洗菜切菜的,準備餵飽這嗷嗷待哺、小孩與青少年占一半以上的大家。無事的孩子們很快就跳進溪水中納涼嬉戲,幾個大人坐在溪邊的大石上釣魚,孩子在溪裡也抓到了魚,全被煮進隔天早餐的鮮魚蔬菜湯裡。(個性總是小心謹慎的Y卻在此刻連人帶相機地意外落水,成為歷久不衰的笑柄。)
夜裡,在布棚底下,老人家說起瓦拉米的故事,林大哥一反日間的寡言,解釋「瓦拉米」在布農族語是「跟我去」的意思,日本話的意思「蕨類」,然後要哥哥林水源教孩子唱母語歌,先是一首充滿Uninang 的布農之歌,再來是一首和日本兵作戰後回家唱的歌,然後是「黑熊的歌」。一位大姐也說起家族抗日的故事,而這些舊事的紀念碑和駁坎,至今仍駐足在瓦拉米古道上。
更深更深的夜裡,漢人、女人、小人都入睡了。山裡傳來零星槍響,是男人外出打獵的聲音。清晨六點醒來,一隻紅棕毛色的飛鼠和一隻山羌已經被安放在營地一側的石頭上。「喔!原來飛鼠長這樣!」部落的朋友扯了扯牠的背膀。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飛鼠。因為太心驚打獵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當場還極其愚蠢地用上「啊,我吃素啦!」推託,以免被招待野味(完全是多慮了,動物都是帶下山才處理)。
吃過早餐,收拾好營地之後,我們下山。本來以為是一路直下,但其實不然——半夜打到的獵物還暫存在四處,男人們得要沿途找到牠們,然後揹下山。山林經驗貧乏的我,在山裡早就搞不清楚東南西北,對於他們竟然不做任何標記就能找到獵物深深感到不可思議。
動物的血液還是溫的,獵人將牠們收進袋裡,我則交出了登山包的雨套,將動物覆蓋起來。身為一名連肉鋪都不太敢去、連豬頭羊頭都不敢正眼對視、連塊生肉都不敢碰的白浪,布農人能夠親手獵下動物、親手放血、親手將「動物」轉換成「肉品」的過程,都一一鮮明了我對狩獵的想像,一一抹除了我對狩獵的無知。
最近幾年我開始接受登山訓練,總覺得在山裡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或理所當然的。要能夠認得山頭、能夠在山裡存活、辨識植物、解讀動物留下的線索、判斷危險的地形能否安全通過,都需要反覆入山,並且經歷一些磨難才會慢慢懂得。而布農人過去活動在中央山脈的深處,如今,曾經豐厚的山野經驗也在當代靜默地流失、斷裂,必須一再地透過「復興」、「重返」才能勉力傳承。
2016年,林淵源大哥因鼻咽癌過世。我只見過林大哥這麼一次,他的樣子在我心中卻是莫名的雋永。他不但是布農族裡有名的獵人,所乘載的深厚傳統文化和山林經驗,使他成為一位出色的巡山員、布農文化的傳承者、生態與文化研究者的領路人,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他在1998年開始便協助屏科大黃美秀老師進行台灣黑熊的野外調查。在爭執不休的狩獵議題上,林大哥早已切切實實地揭示了傳統獵人與生態保育者兩種身分並存的可能。
後來再回到部落,和布農朋友W一起來到部落的高處,途中經過了月桃、颱風草、野生百香果。我們面著玉里鎮坐下,俯瞰著遠遠的市區,聽著剛剛忙完農事的Dama(布農語,對男性長輩的尊稱)說起布農傳統和部落故事。臨行前,Dama送了我一塊石板當禮物,還說收下會心想事成之類的話⋯⋯(當下非常震驚,因為石板真的有夠重,很苦惱要怎麼帶它回台北。)
如今,這座布農部落背倚著海岸山脈和秀姑巒溪,遙望著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身為一名白浪,我仍深深羨慕著。
註解:
[1] 頭帶是布農族人重要的背負工具。與頭帶搭配的負重方式稱為「頭額頂載法」:將一條頭帶頂載於前額,以頭部力量撐住,將背簍等背負工具靠額頭搬運。用額頭頂重物這個動作為patinbunguan。東西較重、背負的行程也比較遠的狀況下,頭帶可以讓族人在背負重物時走得比較久。(資料來源:《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2] 林淵源在玉山國家公園擔任巡山員長達25年,在占地10萬3千公頃的國家公園內,每月定期用雙腳巡邏著將近百分之40的山林範圍。林淵源具有豐厚的山林經驗,對園區所轄地與日治時代古道極為熟悉,孩童時期就被傳授狩獵技巧,年輕時的山野能力過人,縱橫東部山林,擁有「小泰山」稱號。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74年成立,81年設置南安管理站,林淵源於80年6月由臨時人員改聘為正式工友,負責第一線的生態研究、登山救難及古道修復等工作,玉管處於85年成立「黑熊專案保育小組」以來,致力於臺灣黑熊保育及生態研究,林淵源成為主力成員之一,受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倚重。此外,玉山國家公園許多人文、生態的研究案中,林淵源都是研究人員重要的搭檔,包括執行新康區動物相調查研究的周蓮香教授、研究布農族舊社建築及分佈的林一宏教授、古道研究學者楊南郡教授研究八通關古道,林淵源都參與其中。(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1523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撿石頭技巧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跟大家分享一個很可愛的故事*!
「從前從前,森林裡面有一隻小豬,他很喜歡吃蘋果,好不容易摘到了樹上的蘋果,沒想到蘋果竟然掉下來,掉到了石頭縫隙裡面,他伸手進去撿,可是卻沒有撿到,反而讓蘋果推得更遠。後來,猴子、狐狸也來嘗試幫忙,沒想到同樣地好不容易碰到了蘋果,卻又把蘋果越推越遠。一直到大象來了,他伸出長長的鼻子進去,才撿到了蘋果⋯⋯」——整理自繪本《還差一點 還差一點》**
在你的人生當中,有沒有一些時候,你很努力想要做一件事,但是最後卻距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就像是童話故事裡面的那一顆蘋果,你不管如何努力,好像都會被推到更深的地方?
最典型的情況就是我們先前常常談到的「焦慮和逃避依戀」的配對,焦慮依戀很想要討論、溝通、解決問題,因為對他來說兩人之間有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是一種很大的焦慮、不確定的感覺;可是逃避依戀可能不一定想要面對,結果焦慮依戀越努力地往前,逃避依戀就越跑越遠(就像是故事裡面那個蘋果,或許本質上就是一顆逃避依戀XD)。
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不要變成那一隻,把對方越推越遠的小豬呢?先前我有一個朋友Kimiko,也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在經過一段時間諮商之後,終於把重心放回自己身上,投入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當中,不再依靠對方給予他安全感。奇怪的是,當他不再每次有不舒服都要找對方來「溝通」之後,當他不再很積極地監控對方到底回覆他訊息了沒之後,對方回覆他的頻率反而增加了。最後兩個人找到了一個恰當的距離。
換句話說,如果過去一直以來你用的方法都沒有辦法達成你要的目的,或許你得嘗試看看用別的方法,例如以退為進。
你可能會說,這件事情做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如果對方沒有回覆、你心中就會有很多的擔心跟害怕,要如何「沉住氣」呢?老實說,這個故事已經給了三個很棒的答案:
1.不要一個人解決問題:小豬了他的一些朋友來幫忙,儘管蘋果越推越遠,但至少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並不孤單。你也一樣,你的不安可以不需要你一個人扛,有一些朋友的幫忙,無論是聆聽你訴苦、或是陪伴你低潮,可以讓你親密關係中的張力小一點。
2.有時候就是需要時間:解決問題的大象並不會一開始就出現,這也意味著有些事情是需要時間沉澱,如果目前還真的沒有辦法解決僵局,不如給彼此一點時間來等待。
3.嘗試和過去用不一樣的方法: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大象很可能是用鼻子「吸」這顆蘋果,和過去其他動物採用的方法不一樣(故事沒有仔細描述,所以這裡我是推測的)。如果一直以來你都用同樣的方式來靠近對方,對方卻越退越遠,或許這時候你該反向操作了。
分析這個故事,並不是跟大家說你要在感情裡用多少奸詐的技巧,而是希望你可以練習不要重複過去失敗的方式,給這段感情多一點彈性。同樣的情況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其他的部分,例如工作、家庭、或者是你內心一直糾結的事情。
用力並不是糟糕的事情,有些時候換個方式用力,你會更省力。
#標注你太用力的朋友
#焦逃配的朋友可以標記對方是小豬或蘋果
——
*這個故事我是在 一個非常有趣的Podcast 從前從前 聽到的,大力推薦給大家!這是一個代替爸爸媽媽唸睡前故事給小朋友聽的節目XD,還可以教小朋友睡前英文,裡面配音生動活潑、相當可愛, 主持人 #童話阿姨 相當認真,用不同的方式詮釋每一個角色的聲音、還搭配森林裡面的各種環境音,讓你真的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我一邊騎著腳踏車回家的路上一邊聽,感覺我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像也被好好的呵護跟照顧了。
其中一些有趣的段落,我一邊聽一邊笑,心想:小孩子的童言童語,真是百聽不厭! 如果你的生活當中都充滿一些令你討厭的大人,那麼這一個節目會陪你一起度過好多個難過的夜晚,厭世的清晨!
——
#這一集故事這裡聽
https://reurl.cc/0jg7AA
**這本繪本這裡買《還差一點 還差一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432
作者:木村裕一
譯者: 林宜和
繪者: 高畠純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撿石頭技巧 在 Campfire營火部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火越大,心越慢,常常搞不清楚我是想露營還是想生火,如何有一個煙不多,火不容易熄的營火,我自己的經驗如下:
- 下方先用幾片大木頭墊底,上在由小到大擺放木頭,這樣大木頭可以緩慢持續燃燒。
- 綠色的木材別撿別燒,綠色代表還有水份
- 軟的樹枝別燒,樹枝硬脆才是乾的
- 有許多小洞的木材別燒,因為很可能是螞蟻窩
- 如果木材太濕,可以先放在營火周圍烤乾
- 木材通常越硬越耐燒
- 竹子很好認,好起火,但是不耐燒
- 竹子每一節都要砍開,要不然容易空氣膨脹,會小爆一下
- 大火加大柴,小火加小柴
- 別猛扇風,隔天起來會發現裝備一堆灰
- 化妝棉(棉花)混合凡士林是一個很好的火種
- 去高山一定要代打火石或者最普通的打火機,藍燄的打火機高山點不起來
- 用石頭疊焚火台要小心,很多石頭高溫會把內部的水份膨脹,會爆
- 營火盡量用焚火台架高,灰燼要徹底掩埋
- 灰燼還是高溫,要大量清水澆熄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ampfireTW/
Web:
https://campfiretw.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ampfire_tw/
Email:
campfire20180312@gmail.com
撿石頭技巧 在 包一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片時間目錄》
一,落石破龍翅 00:07
二,換場先磨刀 00:56
三,撿石頭打飛機 01:19
四,隱身挖尾巴 01:44
五,OPTIONS取消動畫 02:43
六,接近無敵的格擋及抗熱裝備 03:29
渣技術充能斧單刷冥燈龍全程 05:30
肉質及部位破壞掉落表 25:20
~文字稿~
一,落石破龍翅:
在營地撿石塊,進場後把龍引到左邊跟右邊橫插的水晶柱下,丟石塊觸發落石(左2+右2= 4次),每次可造成八百多傷害。
二,換場先磨刀:把冥燈龍打到飛走換場景前,會有一點時間可以磨刀。
三,撿石頭打飛機:
戰鬥中有空要撿地上的石頭,等冥燈龍飛到空中攻擊的時候,就可以丟石頭讓牠墜機。
四,隱身挖尾巴:斷尾後穿隱身衣蹲下可以安全的挖尾巴或磨刀喝水。
五,OPTIONS取消動畫:戰鬥結束或用餐之類的過場動畫都可以按OPTIONS鍵跳過。
六,接近無敵的格擋及抗熱裝備:
怕死或像我一樣技術不好的玩家可以穿爆鎚龍套裝,三件的效果是可以格擋原本不能擋的攻擊,例如冥燈龍的正面攻擊都可以安全擋下(搭配防禦性能3或5更好)。
熔炎龍鎧甲的熱傷害無效,可以讓你站在岩漿上也不會受任何傷害。
七,想刷冥燈龍素材最快的方法是搜尋救難訊號。
撿石頭技巧 在 海邊撿到的石頭,感覺超像玉的~它是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看起來像是仿玉塑料 , 也可能是軟玉 , 你拿美工刀刮看看,選比較突起,影響美觀的地方,輕輕刮一下, 若刮下的是粉末(往往非常的細膩),那就是仿玉塑料, ... <看更多>
撿石頭技巧 在 花東海邊石頭撿很大Public Group 的推薦與評價
本社團主旨在推廣台灣玉石之美,也廣納世界美石。 分享花東美石美玉,撿石地點相戶切磋討論,千變萬化的東玉. ... <看更多>
撿石頭技巧 在 [問題] 西岸玉石的價值判斷? - 精華區Crystal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 假日多了一個興致 就是去海邊撿石頭運動
剛開始時 是有就撿 現在 是看得爽的才撿
突然想請教 並詢問一下我的觀點是否有所錯誤~~
煩請前輩指點
1.就我所知的定義 隱晶 微晶(結晶<0.03mm)之SiO2就是所謂的西岸玉
其中有石髓 凍玉 花玉 化石 雜化 木化等等 除了化石目化外
都是要達到隱晶或微晶的標準 是否如此?
2.西岸玉的價值如何定義呢? 因為我發現以1的定義, 你撿到白石髓的機率實在高
或者 說的偏激一點 你去買建築用的白石頭 挑選後 很大部分都可以達到其標準
所以如果無腦亂撿 很快我的箱子就滿了 所以想挑選一下
3.為啥大多數人都會到鳳鼻 海寶 等去撿呢? 在我的感覺上 西濱公路
只要有石頭堆 撿起來感覺都差不多阿, 為啥會到特定地方去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23.142
> -------------------------------------------------------------------------- <
作者: neiliu (跟著感覺走) 看板: Crystal
標題: Re: [問題] 西岸玉石的價值判斷?
時間: Sun Feb 5 18:26:38 2012
※ 引述《piimaila (肥仔)》之銘言:
: 最近 假日多了一個興致 就是去海邊撿石頭運動
: 剛開始時 是有就撿 現在 是看得爽的才撿
: 突然想請教 並詢問一下我的觀點是否有所錯誤~~
: 煩請前輩指點
: 1.就我所知的定義 隱晶 微晶(結晶<0.03mm)之SiO2就是所謂的西岸玉
: 其中有石髓 凍玉 花玉 化石 雜化 木化等等 除了化石目化外
: 都是要達到隱晶或微晶的標準 是否如此?
: 2.西岸玉的價值如何定義呢? 因為我發現以1的定義, 你撿到白石髓的機率實在高
: 或者 說的偏激一點 你去買建築用的白石頭 挑選後 很大部分都可以達到其標準
: 所以如果無腦亂撿 很快我的箱子就滿了 所以想挑選一下
: 3.為啥大多數人都會到鳳鼻 海寶 等去撿呢? 在我的感覺上 西濱公路
: 只要有石頭堆 撿起來感覺都差不多阿, 為啥會到特定地方去撿?
先搞清楚 所謂礦物學上 玉跟玉髓的的定義吧
地球上在地表多數看到的石頭 多有含sio2 包括細沙
石髓 凍玉 花玉 化石 雜化 木化等等 這些都是俗稱
所謂的西岸玉髓 (我自己認知) 我不喜歡用"玉"這個稱呼
容易讓不了解的人誤解 西岸"玉"等同於 緬甸玉或是和闐玉
或是被商業人士誤導 有些人聽到玉看到價錢 以為撿到便宜的"玉"
而事實上 稱"玉"真的比"玉髓"好賣
西岸玉髓正確應該是產自台灣的本土的石頭
但是很多海邊的石堆是建築廢棄石材那是國外進口的呀
哪邊比較有機會撿到 至少是河岸出海口附近或是河流出海後打回海岸的堆積點
至於你問價值? 我不懂你所謂價值指啥?
多數撿石頭的 愛雅石的人士 只是興趣消磨時間的休閒
撿到自己喜歡的石頭 是一種開心 這種價值是無價
所以有人會耗很多時間撿自己愛的石頭
就跟有人會去海邊河邊釣魚一樣 只是一種休閒 而不是為了經濟利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78.45
> -------------------------------------------------------------------------- <
作者: piimaila (肥仔) 看板: Crystal
標題: Re: [問題] 西岸玉石的價值判斷?
時間: Sun Feb 5 19:48:46 2012
※ 引述《neiliu (跟著感覺走)》之銘言:
: ※ 引述《piimaila (肥仔)》之銘言:
: 先搞清楚 所謂礦物學上 玉跟玉髓的的定義吧
玉的定義太多 事實上 光是台灣的豐田玉和西岸玉髓就是兩種東西
說真的 我的確分不太清 我不認為玉髓和玉會強烈的分成兩種礦物
個人以為玉真的很難有特定標準
最少以玉為名的礦石 成分還蠻多的
: 所謂的西岸玉髓 (我自己認知) 我不喜歡用"玉"這個稱呼
: 容易讓不了解的人誤解 西岸"玉"等同於 緬甸玉或是和闐玉
這的確不同
: 哪邊比較有機會撿到 至少是河岸出海口附近或是河流出海後打回海岸的堆積點
: 至於你問價值? 我不懂你所謂價值指啥?
或許該說是收藏價值 我是去當成運動, 但是 有時候數量對我來說太多
舉個例 我總不可能散步提著好幾公斤的東西吧...我又不是專業撿石
所以想說 問個標準 到時候可以有取捨 並非考慮商業價值
話說 我對一般所謂的玉石的價值也很有疑問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23.142
※ 編輯: piimaila 來自: 220.134.23.142 (02/05 19: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