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上回家在看這個⋯
蔡詩萍寫了好多系列,艱澀的文言文在他筆下顯得有趣極了!《聊齋》不再是可怕的鬼故事,每個角色都活靈活現得有了生命力,而他個人的註解更是一絕還串起古今中外。看一下!寫得真的好~
#目前只看完聊齋連載
#往金瓶梅前進中
#人狐男男戀那篇也超好笑
花甲美魔男之「亂彈聊齋」人鬼狐妖*4
<啊,你好心放牠生路的那條楊子鱷,原來她是王妃,她要把公主嫁給你!好人真有好報啊!>
明清是中國專制政治,倒數的兩個王朝。
一漢一滿,儒家文化主導,封建價值當令,這是統治者必須用的「以德治國」的招數。
在這前提下,父權體制,家父長制的精神彌漫,是不爭事實。
可是,凡生物必尋找生命的出口,女性亦然。
女人,不會只甘於做「第二性」的!
她們只是很容易被淹沒,或湮沒於,男性主導的書寫紀錄而已!
但,留意文化史的人,其實有個重要線索,可以穿透這些正史,或男性官方書寫的限制,那就是筆記小說。
筆記小說,留下了許多男性「坦誠的告白」。關於他們的感性,關於他們的脆弱,關於他們對女性的讚美與讚歎!
《金瓶梅》裡,對女性情慾昂揚的捕捉。《紅樓夢》裡,對女性靈性知性的描繪。
而《聊齋誌異》則透過人狐鬼的交纏,讓「女性」經由或人,或鬼,或狐,等等載體,顯露女性的美好與剛毅堅定!
這同樣,是一部我們突破主流價值設下的重重包圍,去挖掘傳統社會裡,「女性精神」的好小說。
與《金瓶梅》、《紅樓夢》文體不同之處,《聊齋誌異》是許多短篇,乃至,極短篇小說,所構成的一本書。
也由於這樣,書裡提供的樣本,案例,故事,才多樣繽紛,光采十足。
依我之見,<西湖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讚美女性陽剛氣質的好故事。
一樣有個不太得志的書生,叫陳弼教。但還好,沒有窮到鬻文鬻畫為生。而是,幫一位副將軍當「記室」(文書之類的)。
故事起頭是,有一回,他們行舟洞庭湖。忽然湖面浮出一隻豬婆龍(楊子鱷),這將軍挽弓一箭射去,正中背部,捕上來一看,未死,且有一條小魚啣住龍尾不放,於是一併放在船上桅杆旁,奄奄一息。
這時,陳書生起了惻隱之心。要求將軍放牠一馬,將軍允了,陳書生拿出金創藥,敷在傷口上,便放生牠們。這事,便算過了。
一年多後,陳書生北歸。再經過洞庭湖,沒想到遭遇大風,船覆沒。他抓住一個竹籠,漂浮許久,死裡逃生,上岸了。
但岸上了無人跡,他又餓又累。
總不能坐著等死啊!
於是,穿山越嶺,想找到人家求助。
突然好像聽到箭鏑聲(箭射出去後會有一種穿透風阻的聲響),他正懷疑是不是餓壞了,出現幻聽。說時遲那時快,兩個勁裝妙齡女郎出現了。
「有二女郎乘駿馬來,騁如撒菽。各以紅綃抹額,髻插雉尾,著小袖紫衣,腰束綠錦,一挾彈,一臂青鞲。」
帥吧!我們簡直是看到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裡,林青霞演的「神龍教」教主,其手下一票美麗女將出場的架勢嘛!
額頭綁著紅巾,頭髮盤起來,插著雉雞的羽毛,衣服緊貼身軀,以便行動俐落。那一挾彈(就是彈弓),那一臂青鞲(就是手臂上讓老鷹停靠的皮革套),可見這兩個漂亮女郎,是出來打獵的!
果然,這兩個是哨兵。隨後,大隊人馬到了。「數十騎獵於榛莽,並皆姝麗,裝束若一。生不敢前。」
難怪這書生嚇到了。排場多大啊!
數十騎駿馬,馬上全是裝扮一樣的年輕美麗女子,男人看了不被「電死」才怪!
這時,一位「馭卒」,徒步的小兵(男的),緩緩走過來(當然啦,徒步嘛),書生問他,才知道是「西湖主獵首山也」,西湖主這個官家,來這狩獵啦。但西湖主是誰呢?還在賣關子,沒說。
書生跟馭卒討了乾糧,充飢。馭卒是好人,提醒他:宜即遠避,犯駕當死!
恐怖吧?也埋下後續的伏筆。
告別後,書生慌慌張張,找路下山。
他跌跌撞撞,撞進一座豪宅庭園。不知怎地,竟然也沒人攔阻,他就闖進去了(當然,若不闖進去,故事就沒下文啦)。
蒲松齡雖然科場不得意,八股文取士他吃鱉,可是若論作文實力,他真是一流。
且看他怎麼從書生的眼睛,看豪門大宅。
「...疑是貴家園亭。梭巡而入,橫藤礙路,香花撲人。過數折曲欄,又是別一院宇....」
看看,多豪門啊!繞了半天,又走進一個大院子。
「垂楊數十株,高拂朱簷。山鳥一鳴,則花片齊飛;深苑微風,則榆錢自落。怡目快心,殆非人世。」
我超喜歡這段文字,多美!鳥鳴,花落,風吹,葉飄。既寫美景,亦寫書生被美景舒緩的心境。高明。
接著,書生繼續往前。
「穿過小亭,有鞦韆一架,上與雲齊;而罥索沉沉,杳無人跡。」
安靜的鞦韆,至少暗示了,這裡可能是小姐女士休憩之地!
果然,這書生很敏感:因疑地近閨閣,恇怯未敢深入。
接著,電影畫面來啦。
幾個年輕女子進園內,一人說今天運氣不好,沒獵到什麼啊!
另一女子道:還好公主射中大雁,否則白跑一趟啊!
過一會,幾位女子簇擁一女郎登場。
這女子「年約十四五,鬟多斂霧,腰細驚風,玉蕊瓊英,未足方喻。」
不懂嗎?就說沒事要讀點古書文言嘛!否則怎麼知道書中的「顏如玉」呢!
簡單講,這女子顯然是公主啦!
頭髮烏黑茂密,如收束起來的濃霧。腰圍纖細,連風拂過都驚嘆不已。玉蕊、瓊英,都是形容花的美艷,但很抱歉,都不足以襯托這位公主之美!
你發呆啦?
不用諂媚我,解釋得好!
其實連那書生也驚呆了!
尤其,當眾丫鬟都要公主盪鞦韆之後,公主身輕如燕,擺盪輕盈,眾人皆曰:公主真是仙女啊!
這偷偷窺探的公子,亦發痴了。
當這群人離開園子一陣子後,書生仍在發呆痴想。
這姻緣要怎麼牽呢?
嘿嘿,有了。公子走到鞦韆旁,地上遺留一條紅巾(多巧啊!)
書生一看亭子裡案上有筆墨,便寫上一首詩。
「雅戲何人擬半仙?分明瓊女散金蓮。廣寒隊裡應相妒,莫信凌波上九天。」
這詩,是關鍵。有這詩,才有後來曲折的故事。
寫詩,這年頭不算流行了。不過,把妹,戀愛時,寫它幾行噁心巴啦的詩,還是挺管用哦!
這詩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噁心但女人愛聽。
那個盪鞦韆的美女是仙女嗎?根本就是天女在散花啊!她真美,即使嫦娥在世,也要嫉妒吧!曹植在洛神賦裡描述的凌波仙子,不就在我眼前嗎?
是妳,是妳,就是妳!
愛情密碼,不斷重複。是妳是妳就是妳。
故事在中間的轉折很有戲。
書生困在院子裡。又餓又累。一位丫鬟,來找紅巾,發現他。於是帶著紅巾去回覆公主。
這段非常有趣。
丫鬟以為公主的手巾被這樣提詩糟蹋,書生死定了(可見丫鬟眼裡,公主脾氣不小!)
但沒想到,公主反覆看了三四遍,竟無怒容,但也沒進一步表示。書生就繼續困在園內。
丫鬟問公主,是要饒恕他嗎?若是,就放了。不然,在園內會餓死。
這公主真是太難搞了。她這麼回丫鬟:「深夜教渠何之?」(這麼晚,妳要他去哪呢?)於是就讓丫鬟給他送飯。
長夜漫漫,書生又懇請丫鬟幫忙疏通。
丫鬟回答也有意思:「公主不言殺,亦不言放。我輩下人,何敢屑屑瀆告?」(公主不表態,我們丫鬟怎麼敢一再去催她啊!不要命啊!)
男人們,有沒有覺得,我們在追太座的時候,都有類似的際遇。老婆當時不說愛你,但也沒說不愛你!
各位,這叫「折騰啊」!這叫「愛的試煉啊」!
蒲松齡會講故事。
這裡,故事又轉折高潮了。
王妃聽說院子裡闖了個男人進來,大怒。要搜捕。斬之。眼見危急之際,突然有一婢女,看到書生,「這不是陳郎嗎?」刀下留人,刀下留人,等我稟告王妃再說。
劇情急轉直下。
陳公子被帶往一座宮殿。美麗王妃,高坐在上。書生嚇得伏地稽首。
卻不料聽到的是,「我若不是因為您,怎會有今天呢?」
書生還是一頭霧水。
王妃又說,沒想到您今天竟在我女兒的手巾上提詩示愛,這尤其是緣分啊!
書生更加懵了!
就這樣,書生茫然的被送做堆,跟公主成親了。
是夜,這書生真是書呆子,美女坐在他身旁,他竟然還以為是碰到「詐騙集團」,不敢相信一切是真。
他追問公主,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啊?
這時,公主才告訴他,昔日洞庭湖裡救的豬婆龍,是王妃。
而認出他的婢女,是啣住龍尾不放的,忠心耿耿的小魚。
這時,真相大白。
書生可以跟公主上床,做愛做事啦!
是不是,你開始後悔,去年去那家土雞城時,沒放過那隻母雞!
是不是,你懊惱打死那條爬進你院子的青蛇!
就告訴過各位啦:好人必有好報嘛!
這篇<西湖主>其實相當玄妙。
故事結尾,反高潮。
書生娶了公主,數日後,覺得還是該先派僕人回家報平安。
家人以為洞庭湖翻船後,書生久無音訊,應該是罹難了。書生的妻子,穿喪服都穿了一年多(驚悚吧!天上數日,地上一年多!)
更不可解的是,半年後,書生回來了。帶著大批財富。從此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他潛逃嗎?他離婚了嗎?他被趕走了嗎?)
詭異的是,陳書生有一位自童年熟稔的好友,叫梁子俊。
在南方遊宦十多年。
返鄉路上,經過洞庭湖。看到一艘畫舫,極為精緻,不時有美女推窗眺望。他不禁多看幾眼,孰料,竟看到陳書生!
隔船高喊他的名字。兩人相認,甚是開心。今非昔比的陳書生,邀請梁子俊登船,設宴款待。
酒酣耳熱,陳書生介紹了他的妻子,並表示要舉家西渡。臨行,陳書生還送了顆明珠給好友。
故事詭異在,梁子俊回鄉後,去陳書生家探視。卻發現陳書生正與賓客們飲宴暢懷。
梁子俊問:昨天不是才在洞庭湖嗎?這麼快回來?(明明你說要西渡的啊!)
陳書生笑回,沒有啊!怎麼可能!
梁子俊於是描述了整個來由。舉坐賓客聽了,皆感不可思議!
陳書生開玩笑的講,「君誤矣,僕豈有分身術耶?」
是啊,又不是宋七力啊!
這事,便不了了之了。
陳書生活到八十一歲壽終正寢。出殯之日,家人驚訝怎麼棺木如此之輕!
打開一看,棺木裡,空空如也!
故事結束。
詭異吧!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蒲松齡採取了後來有些導演,有些小說家喜愛的手法,「開放式的結尾」,你愛哪個結局,由你決定!
你呢?你愛哪個結尾?
讀完這故事。我決定要去東北角海岸,看人家海釣時,有沒有大一點,漂亮一點的魚,被釣上岸,我可以買下來,放生。然後,回家,等著,等著公主來敲門!
#聊齋裡的豬婆龍就是楊子鱷出現多次
巡鏑 在 udn發燒車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issan Skyline (Infiniti Q50) 用日本傳統的"流鏑馬Yabusame",來展現品牌的智慧駕駛科技,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PFCW 車輛追撞預警系統。
🇯🇵流鏑馬是日本的一種弓馬武術,射手策馬於2町的直線上奔馳,同時持和弓連續向左邊的標靶射擊。
Infiniti QX50休旅售價188萬元起➡ https://goo.gl/qCjBZT
影片來源: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三重天際線
#Infiniti #NissanSkyline #Q50 #Yabusame
巡鏑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弓箭的延續:千弓同張,萬箭齊發|3>
我站在稀疏的草地上,刮起大風,左手緊握著那不明來歷的弓。
閉目聽著風聲,自己就如馳騁草原的戰士。
「看來你很喜歡手上的殺伐之物,也頗適合你。」
身後突然出現一把高亮豪邁的聲音,一個遊牧民族打扮的大漢。
「你知道你手上的東西是多麼古老嗎?想像那"千弓同張,萬箭齊發"的場景,多麼驚人。」
---------------------------------------------------------------
古代戰爭常以軍陣對壘的形式展開,弓箭在軍隊中的作用和地位相當重要,唐代《太白陰經*器械》中記載:唐一軍編制12500人時,裝備「弓一萬二千五百張,弦三萬七千五百條,箭三十七萬五千支。」弓箭手們於戰陣前一字排開,控弓發箭,千弓同張,萬箭齊發。 霎時之間,矢如雨注,箭若飛蝗,一場殘酷的鋒鏑噬血就此生成。
對鐵箭鏃種類的細化始於宋代,這真是個頗為有趣的時代,軍政軟弱的同時,軍事技術卻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宋代以他那令人值得欽佩的耐性對每種武器都精雕細琢,而箭的樣式也因之精細化,像鐵脊箭、錐箭等,造型都已脫離扁平四棱形的單調,變得更加專業。到南宋時更拉開了火器時代的帷幕,對遼,西夏,金、元的連綿戰爭使火器迅速走向成熟,成為主宰戰場的力量。不過在當時火器的射速和命中率不能令人滿意的情況下,箭之序列的壯大一直持續到明代,並繼續創立出更多令人目眩的種類和造型。
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的士兵主要武器就是弓箭,原因很簡單,這也是他們的主要狩獵工具。在馬背上長大的戰士,只吃牛羊,不吃米麥,驅羊隨軍,不愁後勤,一人數騎,不愁勞累,因此進軍神速,剎那間併吞八方。由於這些遊牧民族只能裝備皮甲(這反而使得他們的機動性得以保持)而且他們作戰不講究戰法,進攻隊型不嚴密,所以並不適合象西方騎士那樣排成方陣去衝擊。只有弓箭才能發揮攻擊的威力和靈活性,使不必接觸敵人就可以給予敵人殺傷。他們的箭術是可怕的。史載,漢時一支漢軍的巡邏隊遭遇匈奴的射鵰者,一仗下來,幾十人的隊伍就只有跑回去報信的一個傷兵,3個射鵰者不折一人,最後還是飛將軍李廣親自出馬來把他們射傷捕獲。不過遊牧民族的弓論其品質並不比農業民族的要好。匈奴人早期的箭頭是骨制的。而人在馬上,無法借助腰俯力量,所以也不能使用很強的弓。遼軍和金軍騎兵,所開之弓箭不過6~8鬥。即使這樣也夠了。野戰時遊牧民族往往聚集軍馬,集弓箭騎兵猛衝一側,導致對方因為一角崩潰而全線崩潰。在與中原軍隊的戰例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弓是以輕便、快速為特點的,在清中期前始終佔據著騎兵遠射兵器序列的主力地位,而當火器的發展淘汰了強弩時,弓也仍能揚己所長與火器平分秋色了400年。至十九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戰爭中已基本上不用弓箭。
弓箭雖是戰爭殺伐之物,但在中國古代生活中也被擴衍使用:箭既能攜帶書信遠距離射寄,也能夠被用以遊藝比賽、因事設判。射箭也就成為古代一種競技和娛樂色彩濃厚的活動,帝王將相們常以射箭比賽來賞賜屬下,嬉戲遊樂。唐時宮中連宮女也要學習射藝,並有射鴨,射粉團等多種遊戲。而在宮廷中沿習了很久的雅戲「投壺」——將箭枝徒手擲向壺口,就是春秋「射」禮之變。
蒙古部落在未被成吉思汗統一以前,一直處於原始氏族部落末期到奴隸制社會的轉型期,所以初期蒙古戰士所佩的弓箭大部分為自製。但是隨著蒙元軍東征西討,得到了大量的工匠和勞動力,弓弩的製造逐漸精良。蒙古鐵騎發動的強勁旋風在征戰幾乎整個歐亞大陸的過程中,把中國古代的制弓術傳到了世界各地,並且將從被征服地區學到的制弓術容入到中國弓箭製造中,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弓箭的工藝水準。
宋朝建立以後,對城池和要塞的攻防戰極度重視,而弓弩作為一種最適合守城的遠距離殺傷兵器,由此在製造規模和品質上達到了最高峰。當時宋朝統治者不僅在京師設有弓弩院,而且在各地設有軍器作坊,集中能工巧匠大量製造性能優良的弓弩。據《宋史》兵志記載:「弓弩院歲造角把弓等凡一千六百五十餘萬張,諸州歲造黃樺、黑漆弩等凡六百二十餘萬。」我國古代的大科學家沈括在宋神宗時被王安石推薦兼管軍器監,後來寫就了《夢溪筆談》。該書介紹了當時弓弩製造的基本情況。沈括認為一張良弓應具備6個特徵:第一,弓體輕巧而強勁;第二,開弓容易且彈性好;第三,長時間使用射力不減;第四,無論冬夏射力保持不變;第五,射箭時聲音清脆;第六,開弓時弓體端正。關於弓的製造,他提出要選用幹透的動物韌帶經過膠湯浸煮和梳理,使之不再伸縮方能用於制弓;在製造弓體的時候要把弓幹材向開弓相反的方向彎曲,而後再貼上牛角片和筋絲;弓結構的優化關鍵在於「節」的長短要合適,這樣弓才會強勁有力;制弓時膠要塗得薄,以免因膠的變化而影響弓的彈力。關於弩,沈括特別強調弩機上「望山」的作用(「望山」是西漢時期發明的)。因弩箭的初速高、彈道接近直線,所以可用「望山」上的刻度對準箭鏃再對準目標後發射,以提高命中率。
明朝時期,軍隊使用的弓除了宋時使用的4種弓以外,還有開元弓、小梢弓、西番木弓3種。見於《武備志》的弩有神臂弓、蹶張弩、腰開弩、窩弩、雙飛弩等。腰開弩是將一根有勾的帶子繫於腰後,張弩時將勾掛於弩弦上,然後身體向後倒,腿向前蹬,利用全身的力量將弩上弦。雙飛弩是一種裝在簡易木架上的守城弩。窩弩是將弩弦上好後,掛上絆線藏於路旁,用於預防敵軍偷營劫寨。
明中期以後,由於火器製造技術的發展和鳥銃等先進火器的傳入,將弩完全排擠出了戰爭舞臺,但是由於當時火器射擊速度過慢,所以並不能完全替代弓箭。著名的戚家軍中所用之弩,已經只有用來防止敵軍偷營劫寨的多連裝窩弩「耕戈」,但弓箭仍然是長槍手隨身的武器之一。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提到,為了適應南方多雨潮濕的環境,必須改進弓箭的型制:在弓箭外部用樺樹皮包裹,在節處要用線捆紮,箭鏃必須採用鋼製。
隨著明末政治統治的黑暗和軍制的敗壞,由努爾哈赤率領的建州女真迅速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建州女真為遊獵部落,精於騎射,弓箭是每個戰士必備的主戰武器。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曾被箭射穿鐵盔和鎖子甲圍領,受傷甚重,幾次昏迷,足見弓箭殺傷力之強。
當冷兵器時代在一百多年前結束時,弓箭矢鏃也從歷史舞臺上黯然消逝。
---------------------------------------------------------------
#歷史 #文化 #故事 #弓箭 #延續
~專題推介,盡在知史~
《豫遊中原》
http://www.mychistory.com/?uid=0.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