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看過抗憂鬱的藥物上面的副作用解著「可能會增加自殺意念」、「失眠」而感到很困惑嗎?(欸,不是,我來求助就是為了要減少這些東西呀,這麼不減反增呢?)
人類的大腦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對於藥物的作用跟了解也正在進展當中。根據我的了解(如果有錯也請不吝指正我),只要研究過程當中,人體試驗曾經有發生過的副作用,基本上都要寫在仿單上面,就算發生的機率超級低也是要寫。換句話說,可能10000000個憂鬱症的病人裡面只有一個用藥後(相較於雙盲對照組),自殺、失眠的風險增加,就必須寫上去。可是,身為病人的我們看到了,還是會有困惑、害怕的感覺——我一向運氣那麼「好」,命運多舛,會不會我就是那一個衰鬼?甚至有些人會「期待」自己就是那一個人,這樣就可以一了百了了⋯⋯一次吞很多顆會怎麼樣呢?可是吃了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承認」自己是憂鬱症患者了?
關於憂鬱症的書籍很多,憂鬱症患者自傳的書籍也很多,但這一本是少數我看到,從阻抗(resistance)到接納(acceptance)每一個歷程都寫得很清楚的作品。
大多數的人在得知自己獲得憂鬱症的時候,都會面臨下面一些過程:
● 否認:我這樣算憂鬱症嗎?應該不算吧?
● 困惑:為什麼是我?
● 關於治療的種種疑問:要去諮商嗎?要看醫生嗎?要吃藥嗎?吃藥會有副作用嗎?一開始吃藥之後會不會就停不下來?需要一輩子吃藥?會不會有藥物上癮的狀況?
● 污名化與標籤:走進精神科/身心科診所,別人會不會認為我是神經病?家人、伴侶、朋友、小孩、公司同事會怎麼看待我?
● 無奈放棄:無奈地接受治療,或者是在極度痛苦的情況下還是求助,但一開始看不到狀況好轉,很容易氣餒。
● 擔憂恐懼:日子比較晴朗的時候,心情好一點,但有些時候又會心情不好,從此之後變得不安,過得還不錯的時候就會害怕自己什麼時候會掉下去⋯⋯
● 對於未來的無望感:會不會自己一輩子就要這樣子下去了?會不會永遠都不會好了?
其中,我覺得作者在描寫「關於治療的種種疑問」特別深刻,例如有一些藥物在副作用的地方會寫出非常驚人的內容「可能會引起自殺意念」、「可能造成憂鬱/焦慮」、「性慾增加或減少」等等,會讓服用的人很困惑,怎麼感覺好像不吃比較好?事實上,據我所知,副作用的規定其實是只要在研究上面出現過的症狀都依照規定必須列到裡面;換句話說,仿單上面寫的副作用是「可能發生但是不一定會發生」,對於某些人來說會有這些症狀,對某些人來說不會有,而且許多副作用出現的機率非常低。儘管如此,你依然可以想像,當你的狀況已經很糟糕的時候,還看到自己吃的藥上面的副作用寫「可能導致焦慮」,這樣的感覺有多不舒服。
#生病以後的自我概念
上面談到的種種過程,其實在這本書裡面都有詳盡的描述,跟許多正面勸導的書籍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裡面也寫了很多作者的OS,包含一開始對於治療的不信任,對於其他人眼光的在意、還有對於自己是憂鬱症患者身分的厭惡等等。如果你本身也是憂鬱症患者就會知道,這些本身和憂鬱症的症狀並沒有直接關聯,但卻都是在你被確診憂鬱症之後,會接二連三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坊間許多的書籍會談憂鬱症相關的症狀、以及這些症狀要如何面對和因應,但很少談到「與憂鬱症相關的自我概念」會如何隨著時間變化,例如:
● 生病之後,我還是我嗎?
● 我的家人和朋友可以接受憂鬱症的我嗎?
● 我的人生難道就只能夠這樣了嗎?
● 我的工作、生活會不會就此一蹶不振?
可是隨著病程的推進,治療的介入,這些自我概念相關的事件,也會隨著時間有所改變,就像這本書的作者金正源,一開始非常抗拒憂鬱症患者的身分,但後來慢慢可以跟「憂鬱症」當朋友,透過正念、身邊朋友伴侶的支持、還有穩定的服藥,慢慢找回生活的正軌。
#就算下雨還是能夠等待天晴
對我來說,憂鬱症患者最辛苦的部分並不在於症狀本身,而在於 #失去對於未來的盼望 。當你無法想像往後的日子是否每一天都會過得如此悲慘,這種很無力的感覺,會讓你每一天都覺得舉步維艱。就好像外面下著滂沱大雨,而且這輩子雨都不會停一樣。
有些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些方法,來安頓自己的身心,例如書裡面的作者常嘗試使用寫作、記錄自己的情緒分數,甚至因為用藥沒有辦法喝葡萄酒,所以用葡萄汁取代,倒倒高腳玻璃杯裡面,搖晃葡萄汁來想像自己正在啜飲葡萄酒,這些一個又一個過度的、替代的、甚至輾過憂鬱的方法,我相信都是許多在病情當中掙扎的大家,勉強涉水求生的方式。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有一種不孤單、有人和你一樣、原來不是只有我這麼辛苦的同感。
我相當喜歡這本書,它把生病的人對於標籤、用藥、還有整個歷程的改變,從抗拒接受治療,但慢慢接受和憂鬱症一起相處,人際關係的轉變、對身邊的人猜疑等等,描寫得非常淋漓盡致,刻劃得很好。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或者是你自己就是憂鬱症患者,也正在面臨和它「打仗」當中,那麼這本書雖然不能夠讓你很快地接受自己的「身分」和「標籤」,但或許是陪伴你走過這條路的好朋友。
#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
#憂鬱症 #憂鬱 #憂鬱症日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214
就算下雨還是能夠等待天晴 在 #就算下雨還是能夠等待天晴 - Jelajah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換句話說,可能10000000個憂鬱症的病人裡面只有一個用藥後(相較於雙盲對照組),自殺、失眠的風險增加,就必須寫上去。可是,身為病人的我們看到了,還是會有困惑、害怕的 ... ... <看更多>
就算下雨還是能夠等待天晴 在 雨下的瞬間『再看你一眼,還能否回到你身邊?』【動態歌詞 ... 的推薦與評價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Facebook臉書專 ... ... <看更多>
就算下雨還是能夠等待天晴 在 [少女] 愛在雨過天晴時是三小翻譯啦(戀如雨止) 的推薦與評價
原本是在C洽看到有人討論戀如雨止和愛在雨過天晴哪個好
我真的不懂怎麼會有人覺得「愛在雨過天晴時」是好翻譯
這句話完全翻錯啊,原文的「愛」哪裡有「在」雨過天晴時啦
然後說「戀如雨止」就算有可能誤會「雨止」而讀成戀情如同雨般停止
那也只是說這個翻譯用字可以修正,怎麼會變成說翻譯翻錯啦整個黑人問號
另外我想有些人應該根本沒有翻譯經驗,也沒有多少閱讀文學作品的經驗吧
這句話在字面看來,似乎就只是「愛情像是下雨過後的樣子」
就像有人找到的英文翻譯"Love is Like After the Rain"那樣
但是這裡有兩點要注意,首先是「雨後」是什麼樣子是大學問
因為這就是作者想要給讀者想像空間的,你直接翻雨後天晴還是雨止
其實都是在限縮讀者的想像,雖然有人說「雨止」神預言劇情是雙關
但其實作者明明就很保留使個開放結局,很多人卻反而被標題框住
其次的問題是只要有看過作品就應該知道,這部在描寫的愛/戀內容
並不是「雨停的剎那(霽)」的狀態,而是雨時到雨停的等待變化
最後兩個人對十七歲想像那邊說的很明白,所以「戀如xx」是戀如什麼
當然也就不是「愛情像是下雨過後」這種僅限於「雨停了」的句子所能表達
而是整個等待雨停的心境,以及更重要的「雨停之後戀情又會如何」的疑問
所以更精準的其實會是倒裝的疑問句:「雨停了,那麼戀情呢?」
當然這不會是個好書名,還需要再語句有更多的斟酌才可以
但是很明顯戀如雨止>愛再雨過天晴時,但僅止是前者也還可以更好
(但是能不能更好,還是這已經是極限,就很難說了,這就是翻譯的難處)
但無論如何,你必須要先找出最貼合的翻譯,再來往回下修標準和文字才行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18.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uckcomic/M.1527095494.A.CF8.html
時間: Thu May 24 01:11:31 2018
原本是在C洽看到有人討論戀如雨止和愛在雨過天晴哪個好
我真的不懂怎麼會有人覺得「愛在雨過天晴時」是好翻譯
這句話完全翻錯啊,原文的「愛」哪裡有「在」雨過天晴時啦
然後說「戀如雨止」就算有可能誤會「雨止」而讀成戀情如同雨般停止
那也只是說這個翻譯用字可以修正,怎麼會變成說翻譯翻錯啦整個黑人問號
另外我想有些人應該根本沒有翻譯經驗,也沒有多少閱讀文學作品的經驗吧
這句話在字面看來,似乎就只是「愛情像是下雨過後的樣子」
就像有人找到的英文翻譯"Love is Like After the Rain"那樣
但是這裡有兩點要注意,首先是「雨後」是什麼樣子是大學問
因為這就是作者想要給讀者想像空間的,你直接翻雨後天晴還是雨止
其實都是在限縮讀者的想像,雖然有人說「雨止」神預言劇情是雙關
但其實作者明明就很保留使個開放結局,很多人卻反而被標題框住
其次的問題是只要有看過作品就應該知道,這部在描寫的愛/戀內容
並不是「雨停的剎那(霽)」的狀態,而是雨時到雨停的等待變化
最後兩個人對十七歲想像那邊說的很明白,所以「戀如xx」是戀如什麼
當然也就不是「愛情像是下雨過後」這種僅限於「雨停了」的句子所能表達
而是整個等待雨停的心境,以及更重要的「雨停之後戀情又會如何」的疑問
所以更精準的其實會是倒裝的疑問句:「雨停了,那麼戀情呢?」
當然這不會是個好書名,還需要再語句有更多的斟酌才可以
但是很明顯戀如雨止>愛再雨過天晴時,但僅止是前者也還可以更好
(但是能不能更好,還是這已經是極限,就很難說了,這就是翻譯的難處)
但無論如何,你必須要先找出最貼合的翻譯,再來往回下修標準和文字才行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18.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uckcomic/M.1527095494.A.CF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