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
土壤污染原因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這個新聞,直覺變成「菜瓜布肺」的原因,可能是「減肥菜」裡的 #重金屬污染。
所謂的「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生原因不明,是間質性肺炎的一種,根據國外文獻的報告,跟基因還有環境中化學物質跟重金屬的暴露有關,以前進修職業醫學,考題就會出現一些關鍵字,例如礦工、砂石場工人、美髮業等等。
這就是為何,每次有人拿「草本減肥茶」來問我可不可以喝,我都會建議不要。
在幾年前某直銷大牌的產品傳出肝衰竭的例子,就是來自標榜「純天然100%天然植物萃取」,後來發現因為這些天然植物裡面含有的 #鉛超量。
越是天然越可怕,因為有毒的土壤也會長出有毒的植物,而有重金屬的植物做成「濃縮」的萃取物,感覺更可怕😥
請各位民眾不要隨意服用來路不明的草本食品,不放心的話可以查查看有無SGS的報告,確認不含農藥、減肥藥、重金屬(例如:汞 (Hg)砷 (As)鉛 (Pb)鎘 (Cd)),也能夠多一層保障。
#不過我猜市場買的減肥菜汁應該不會有檢驗報告
「高雄長庚呼吸胸腔重症醫學教授林孟志表示,20多年前台灣流行一種減肥菜「守宮木」,至少有上千名女性服用,幾個月後漸漸出現肺纖維化,讓台灣肺部健康受到關注。有些重症者很快就肺衰竭死亡;輕症者雖然不再服減肥茶,但是肺纖維化已不可逆,像林婦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新聞連結: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910/2076562.htm?fbclid=IwAR0Td1ZYuG9bGue3Byi1_HIcWdVCgQ0OHAu7sW5vrvCTlu-4-Sn0Yv51kQk#ixzz76IqWge5r
土壤污染原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球醫師呼籲:請重視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係】
去年(2020)台灣面臨56年來首度沒有颱風登陸的一年,今年(2021)台中、苗栗地區也面因為缺水,各地面臨停水,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的問題,又再度引起討論[1]。
氣候變遷會對人體健康造成許多方面的影響,比如高溫引起的熱壓力[2]與高溫事件,可能使心臟、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道相關疾病惡化,提升這些疾病的致死率。另一方面,高溫有利接近地面的臭氧形成,而這些臭氧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例如可能導致肺功能下降。
水災或暴風雨等極端氣候現象更頻繁出現時,也會對人體健康帶來更多隱憂,比如人可能因此受傷,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等。此外,原本已經受到汙染的水域,可能因為強降雨和水災而提升傳染病爆發的風險。
在德國,氣候變遷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就是花粉季時間延長,使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狀更加惡化。而且這樣的氣候條件更有利引起過敏植物的生長與繁衍,如豬草(Ambrosi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3]。
■氣候變遷,顯然不只是極地的人需要面對
談氣候變遷最大的困難,就是很難讓人感同身受,居住在台灣的民眾,或許很難感覺到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也只有缺水、下冰雹的時候才會重新被提起。
詩人顏嘉琪創作的詩作〈極地〉,字字句句都提醒了我們,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只是變熱,跟著詩句將畫面拉到遙遠的極區,以一般人多多少少都在新聞照片看過的冰層融化、極地生物困境,作為整首詩的主題;詩名雖然叫極地,但詩中描述的事件,卻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對的困境。
■〈極地〉
一切早有了變化
冰在水裡延遲著
季節的鋒芒
有些更敏感的沼澤
被鹿群溫暖的腳趾
穿成雪靴
溪流嚮往的
不再是湖泊
湖床抬起許多
未曾捕獲的魚骨
滿天鹽層像灼熱的星
裂開了
冰的背脊
凍土層還給水
遷徙的自由
記憶沿著鹿角
岔出新的死亡
醒來是島
屍體在夢裡著火
土壤裡孕育的病菌
解散了十萬頭馴鹿
和守候雪崩的西伯利亞牧人
狗兒趴上牠最愛的雪橇
他們埋的很淺
世界是一頂帳棚
掛在門邊[1]
■什麼是氣候變遷?
牛津辭典2019年選出的年度關鍵字,由「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拔得頭籌,成為使用度最高的字辭,不僅顯示大眾對氣候變遷的意識提升,更代表氣候危機正在全球發生。究竟氣候變遷是什麼?它是怎麼造成的?對你我生活又帶來哪些影響?
「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是都市傳說嗎?也許大部分的人都聽過,卻不見得知道它正在發生。這個在聯合國會議的決策中時常被提起的關鍵字,我們真的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4]
▶氣候變遷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的顯著改變或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典型的為10年或更長)的氣候改變。氣候變遷的原因可能是地球的自然過程、外部力量,或者人為對大氣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續性改變。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中「氣候變遷」的定義
「氣候變遷」指「在一段可比較的時距內,所觀測的自然氣候變化以外的氣候特徵,且直接或間接歸因於人類活動所導致的大氣成分改變,而引起之氣候變化」。
▶在此所指氣候變遷專指受人類活動影響的部分,與受自然因素影響的氣候變遷作出了明確的區分[5]。
許多人對於氣候變遷的認識,是從2006年上映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得知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現象,指的是大氣和海洋中的溫室氣體過量(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氧化亞氮),使地球猶如被籠罩在厚厚的溫室中,太陽照射的熱量難以散去,導致溫度升高,引發各種極端天氣如乾旱、暴雨、熱浪等[4]。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
NASA定義,全球暖化是過去一個世紀地表平均氣溫異常迅速增加的現象;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於 2018年出版的1.5℃特別報告中解釋,由大氣觀測資料可知,全球暖化指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在30年期間快速增加。
總體而言,全球暖化是地球氣候系統的長期發熱,通常被測量為地球表面氣溫的平均增加。根據IPCC於2013年發布的第5次評估報告(Fifth Assessment Report,AR5)指出,自1880到2012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0.85℃,且正以數十年到數千年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此全球暖化的現象極有可能(超過95%的可能性)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燒)增加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導致的。而根據「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指出臺灣全年氣溫在1900-2012年上升約1.3℃,且近50年、近1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
■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為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
發生氣候變遷的因素有很多,IPCC指出自工業革命起,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不斷上升,當前已達到最高水平,主要是因經濟和人口增長所造成。
值得注意的是,1750年至2011年間約一半的人為CO2排放是在最後40年間產生,造成大氣二氧化碳(CO2)、甲烷(CH₄)和氧化亞氮(N₂O)的濃度增加到過去80萬年以來最高點。CO2排放約40%留存在大氣中;剩餘的CO2從大氣中移除,儲存在陸地(植物和土壤)和海洋中。海洋大約吸收約30%的人為排放CO2,和水反應產生碳酸導致海洋酸化。整個氣候系統受到各種人為排放溫室氣體的影響,都可能為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5]。
■全球醫師呼籲:請重視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係
地球暖化與極端天氣事件(extreme weather events)例如:風暴、洪水、乾旱、熱浪)逐年增加增強,已嚴重侵害人類生存,乾淨的空氣與水、充足的食物、安穩住所與免於疾病危害等健康生存的條件,都面臨威脅。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2008年將「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訂為該年度世界健康日的主題,希望世界各國能重視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並且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
根據聯合國跨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 2007年的評估報告,全球平均溫度升高將導致:
(1)部分地區水資源減少及乾旱增加
(2)物種滅絕或遷移
(3)部分地區農作物會減產,而魚類的分佈與產量也會改變
(4)海平面上升等等現象,造成人類飲水、食物取得困難,生態失衡
(5)氣候變化對於工業、居住環境與社會將造成負面影響
(6)更將損及幾百萬人的身體健康
以下針對上述評估報告中提到的人體健康影響議題,進一步彙整出可能造成的重大危機:
(1)糧食不足
(2)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將導致更多人因為熱浪、洪水、風暴、火災和乾旱而生病、受傷或死亡
(3)水資源不足以及暴雨會導致衛生環境不佳
(4)熱浪將導致心血管或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的增加、氣喘等呼吸系統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5)氣溫與降雨型態的改變會導致媒介動物之地理分佈的改變,造成瘧疾、登革熱、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萊姆病(Lyme disease)、蜱媒腦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等傳染病之散播。
▶提到這,相信你我都已深刻感受到氣候變遷確實與傳染病傳播有著密切的關係。
■氣候變遷與傳染病
研究學者在2008年回顧「氣候變遷與傳染病」對北美洲可能的影響時,曾提到4類傳染病:
1. 「人畜共同傳染病與蟲媒傳染病(Zoonotic and vector-borne diseases)」
病原會因為氣溫升高,而縮短在媒介昆蟲體內的發育時間,增加能夠感染人體的期間;而氣候改變會改變媒介昆蟲與動物宿主的地理分佈與族群數目。
▶例如:萊姆病、登革熱、瘧疾、狂犬病、西尼羅病毒出血熱(West Nile Fever)、屈公病(Chikungunya)、兔熱病(Tularemia)等。
2. 「水媒與食媒疾病(Water- and food-borne diseases)」
某些病原菌在溫度較高時其存活與繁殖較好,而暴雨及洪水將增加病原進入水源的機會。
▶例如: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v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沙門氏菌(Salmonella)、志賀氏菌(Shigella)、弧菌(Vibrio)、退伍軍人菌(Legionella)、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腸梨型蟲(Giardia)、隱胞子蟲(Cryptosporidium)。
3. 「傳染性呼吸系統疾病(Communicable respiratory diseases) 」
冬季氣溫上升可能會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但是氣候改變造成空氣污染物的濃度升高會對呼吸道黏膜造成傷害,進而增加感染傳染病的機會。
▶例如:流行性感冒、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4. 「侵襲性黴菌疾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s) 」
生態和氣象變化會改變當地的土壤生態、水文與氣候,造成侵襲性黴菌持續存在於環境中,並且釋放出孢子。
▶例如: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dis)、隱球菌(Cryptococcus gattii)、粗球黴菌(Coccidioides immitis) [6]。
■氣候變遷與人類身體健康
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向各國政府提出警告,若不減少排放量,氣候暖化可能透過4種方式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蚊蟲傳播」
氣溫升高提供蚊蟲繁衍的溫床,例如攜帶登革熱的蚊蟲更為普遍,且蚊蟲分布的活動空間比過去還廣[7]。
▶極端氣候將導致「細菌透過水源傳播」
據喬治梅森大學的氣候中心主任莫娜所說,氣候異常易產生短期降雨量暴增,進而引發洪水氾濫,雨水與污水混合,將導致食源性疾病傳播到食物生長地方。
▶「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與氣候升溫有關
根據《BMJ護理雜誌》報導[8],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與氣候升溫有關,但仍需要精確的實驗證明,專家目前推測與棕色脂肪組織有關。棕色脂肪組織在較冷天氣時會燃燒脂肪並產生熱量,反之,氣溫升高會降低這些組織的活性,可能刺激胰島素分泌異常與糖尿病。
▶「呼吸疾病」
最後一點是最直觀的呼吸問題,溫室氣體與化石燃料污染物會在大氣中,產生固體顆粒與液體的混合物,可能侵入肺部與血液中。據《柳葉刀》報導[9],這些粒狀混合物恐降低肺功能及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風)的風險,該報導統計,全球每年有800萬人死於空污[10]。
全球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兩者間的關係是多樣、複雜且重要的,極端的天氣更會影響人的健康、安全及存活。許多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消化道疾病、神經疾病、精神疾病、傳染性疾病、熱相關疾病、意外災害及癌症等都與天氣變化息息相關。
因此在天氣變化時應提高警覺,隨時掌握天氣動態,留意身體的情況,當氣溫特別熱或特別冷時應小心有無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疾病或熱疾病的相關症狀,及早發現不適症狀並及時就醫治療。
而預防勝於治療,臨床醫療人員應了解氣候變遷對於人的影響,具備天氣變化可能造成相關疾病的知識,知道不論氣溫過高或過低時都會增加死亡率,寒冷效應持續時間比熱效應長,並能夠提供病患諮詢和當天氣變化時先提醒病患,尤其是老人及本身罹患慢性病的人更應叮嚀其注意身體情況有無變化,將有助於減少併發症及死亡率。
藉由努力了解氣候變化對於健康的影響,建立預警系統隨時掌握當地最新的氣象動態,以及提升醫療體系對於緊急情況的快速反應,可以減少或避免人體健康遭受天氣所帶來的威脅[1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接地氣的現代詩】顏嘉琪〈極地〉:詩中描述的氣候變遷,顯然不只是極地的人需要面對:https://bit.ly/32PPYbv )
∎[2] 指逾量生理代謝熱能、作業環境因素(包括空氣溫度、濕度、風速和輻射熱)及衣著情形等作用,對人體造成的熱負荷影響
∎[3] (中時新聞網)「氣候變遷與健康」: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23000005-260405?chdtv
∎[4]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什麼是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原因?有哪些影響?懶人包一次告訴你」:https://bit.ly/3xmfa7D
∎[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衝擊-天氣與氣候」:https://ccis.epa.gov.tw/know/detail2
∎[6] 飛資得醫學資訊 (FlySheet Med-Informatics) 「全球醫師呼籲:請重視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係」:http://vip.flysheet.com.tw:8080/mednews/003/item/115-003-hot.html
∎[7] (Medical Society Consortium on Climate & Health) MEDICAL ALERT! Climate Change Is Harming Our Health :https://medsocietiesforclimatehealth.org/wp-content/uploads/2017/03/gmu_medical_alert_updated_082417.pdf
∎[8] Blauw LL, Aziz NA, Tannemaat MR, et al. Diabetes incidence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prevalence increase with higher outdoor temperature.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are 2017;5:e000317. doi: 10.1136/bmjdrc-2016-000317
https://drc.bmj.com/content/5/1/e000317
∎[9]Cohen AJ, Brauer M, Burnett R, et al. Estimates and 25-year trend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Study 2015. Lancet. 2017 May 13;389(10082):1907-1918. doi: 10.1016/S0140-6736(17)30505-6. Epub 2017 Apr 10. Erratum in: Lancet. 2017 Jun 17;389(10087):e15. Erratum in: Lancet. 2018 Apr 21;391(10130):1576. PMID: 28408086; PMCID: PMC543903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0505-6/fulltext#articleInformation
∎[10] (台灣醒報)「氣候變遷危害健康 IPCC:提防4種疾病」:https://anntw.com/articles/20181015-zjUN
∎[11] (台灣內科醫學會)內科學誌-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23-5/05.PDF
➤➤照片
∎[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氣候變遷與健康: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6-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氣候變遷 #健康 #不願面對的真相 #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 #傳染病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土壤污染原因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5,難道大潭電廠周邊不需要做空氣品質監測嗎?
局長回答,目前微型感測器主要監測PM2.5(懸浮微粒)與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潭電廠不會產出VOC,PM2.5產出量也不比燃煤機組,但智翔反駁,當未來發電量提升時,PM2.5的產出量一定與目前的狀況不同,環保局應該未雨綢繆。
況且大潭電廠目前監測PM2.5的設備在自己廠內,如果設備出問題,公部門即使有做連線,也無法及時得知污染的狀況,事後檢討難免又上演互踢皮球的戲碼。
因此智翔認為,環保局勢必要在電廠周圍設置自己的微型感測器,才能從另一方面得知空氣品質與污染源的現況,所以請環保局現在就開始研擬在大潭電廠周邊設置微型感測器的辦法。
#電動車火燒車救援廢水處理
前陣子桃園發生電動公車火燒車意外,無論以何種方式滅火,都會產出污染源,例如廢水流進溝渠,進而影響居民的問題。
而按照趨勢,台灣電動車數量是逐年上升,若一台電動車燒起來,撲滅鋰電池火勢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大量的水持續噴灑,按特斯拉滅火SOP需3000加侖的水(約13公噸水)。
若桃園市大力推廣綠能,也鼓勵機場的運輸車輛電氣化,那麼就應該及早做好功課,為將來著想,盡快來研擬電動車消防廢水的處理方式。
#噪音車聲音照相執法追蹤
持續追蹤噪音車科技執法的議題,今天智翔再次向環保局建議,採取深入鄰里的噪音熱點並架設更多偵測裝置來取締噪音車的方式。
由於目前的檢測器材,是採取移動式到路口監測,需要警察人力到現場守株待兔,因此有類似酒測臨檢的問題,噪音製造者可能從遠方得知,並提早迴避,環保局也表示,目前使用的器材桃園也才兩台,全國不過50台的數量。
所以智翔建議,如果換個方式,事先向地方里長搜集噪音熱點,並採用類似天羅地網監視錄影系統的作法,如果是大量採購也許有辦法向廠商來壓低價格,還請環保局再思考看看。
#桃園市成立化學檢驗處之必要性
延續昨天向衛生局提出的想法,也是智翔從上任第一個會期便曾提過的,由桃園市政府設立化學檢驗處,統一檢測所有在業務上涉及化學物質檢測的局處所負責的項目。
包括今天在議場中,聽到許多議員也有質詢到化學檢測相關的問題,例如龜山污水處理廠的水肥,在檢驗上就曠日費時,採樣加送外部單位化驗就要一個月,且其他局處同樣都有化學檢驗的需求,包括衛生局、農業局、環保局、水務局等,業務相當龐大。
所以桃園市應可整合資源,額外成立獨立檢驗單位,不僅可針對空氣污染、河川污染、土壤污染等進行採樣檢驗,也能加快檢驗速度,提升效率,也能省下許多送外部單位的費用。
雖今天局長稱要思考是否該為了一杯牛奶養一隻牛,但智翔認為比喻不對,以桃園市的牛奶來比喻,可能足夠養十頭牛了,且就是因為業務龐大,檢驗數量夠多,統整起來才有效益。
以上倡議,未來的總質詢智翔會繼續請教市長的想法。
#好桃器共享容器推廣追蹤
去年桃園市政府為推廣減少一次性餐具,推出好桃器方案,與十家業者合作,可租借容器餐具,並且可以A店借B店還,立意良善。
但隨著後續追蹤發現,合作店家現已剩五家,其中一家還歇業了,合作店家減少的原因為何? 是否環保局在推廣宣傳方面的力道不足? 今天由於時間問題無法完整質詢,希望會後環保局再提供相關資料。
而今天也聽到環保局稱今年會繼續推動,並與超商業者合作,那麼就拭目以待囉!
土壤污染原因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後生還者2 #The last of us 2 #喪屍真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做莫我的頭髮會變成醬呢?那大家看回之前的一集就知道了
我們在不少的電影,甚至是電玩裡面都有用過喪屍這個主題,
就是一些感染病毒或者是細菌的那些人類或者是動物,
它們就變成沒有意識的怪物,只會憑飢餓的本能去攻擊其他人。
然後其他人被它咬到的時候,又變成喪屍
當中也聽過很多關於喪屍的傳說,
例如好像傳得最兇的都市傳說,就是俄羅斯赤塔事件,
但是經過Professor Pow Pow 查證之下,證明那是假的新聞。
其實它只是電玩前面的一些預告片而已
那大家可以去看Professorpow pow的影片,
我把鏈接也放在下面吶~
那麼世界上會不會真的有這種喪屍呢?
或者有這種喪屍的病菌呢?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影片,我頻道主要就是做一些
稀奇古怪啊,靈異,外星人和UFO,
甚至是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
如果你也喜歡這些主題,歡迎你訂閱HenHenTV,
順便打開旁邊的小鈴鐺,然後選擇全部,
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所有的影片啦~
好!我們進入喪屍的世界吧!啊~~~~~
這個世界雖然沒有這種喪屍病毒,
但是卻有幾種類似好像這種病毒的喪屍真菌,
那真菌的話,就好像蘑菇類的那一種,
這種真菌叫偏側蛇蟲草,
主要是會寄生在萊式弓背蟻,或者是它的近親的螞蟻身上。
這種真菌在感染螞蟻過後,會控制螞蟻身上的肌肉,
然後就控制它去尋找他們適合生長的環境。
那首先螞蟻就會脫離它們的巢穴或者是隊伍,
去到濕度和溫度,是比較適合它們(菌類)生長的地方。
就好像是樹林的下層,大概離地面25cm左右,
然後螞蟻就會去到樹葉的後面,用它的大顎咬著樹(葉)脈
直到它身體的真菌成長出來為止,就大約會是4-10天左右,
那最後真菌就會從他的頭部‘爆’出來,並且釋放狍子,
然後用這種方法,再傳到去其他的地方
但是這種(真菌)寄生在其他螞蟻身上的成功率其實並不高,
原因是這種偏側蛇蟲草也會受到其他寄生真菌的攻擊,
所以對於蟻群的破壞力也減少了,
而其他的寄生真菌,也有‘抗喪屍真菌’的一些抗體的,
而且它們和其他的螞蟻可以達成互利好共生的一個關係,
那我在之前的影片:白蟻是益蟲裡面有講到的,大家可以去看下
它們是可以把真菌當成是自己的一個花園
然後它就吃它(真菌)不要的東西
然而這種真菌是如何控制螞蟻,然後把它變成自己的傀儡呢?
首先像剛才講的一樣,它只鍾情於寄生在萊式弓背蟻身上,
當這些狍子落在螞蟻的身上,
它就會釋放一種酵素,然後就進入螞蟻的外骨骼,
過後它就會釋放一種化合物來控制螞蟻的血腔。那血腔是什麼?
血腔就是在螞蟻身上的血液輸送系統。螞蟻本身其實也有心臟的,
但是它的血液卻不具輸送氧氣的功能。
由於昆蟲的循環系統,和其他節肢的動物都是一樣的,
屬於開放式的血液循環,並沒有分叉的血管或者是輸送機制,
整個血液的循環系統就是它的體腔,所有稱之為血腔。
而它的血液循環系統主要是有4個功能:
1. 將身體所有的激素,水和養分輸送到其他的地方
2. 將身體的新陳代謝的那些廢物,沒有用的東西排出體外。
那這裡有個疑問?那螞蟻會大便的嗎?會啊~
它還是很有禮貌的那一種,它在巢穴裡面有自家的廁所,
OMG,真的醬厲害!
它就不會到處的大小便,啊。。。它們大小便是一起的!
就一起出來的!哈哈哈
在它們巢穴裡面,它們有一個專屬的‘廁所‘ ,
至於它們把他們的那些大小便會留來幹嘛,那就還沒有人知道
可能是拿來做肥料吧!
而第三,就是拿來維持身體的滲透壓,離子平衡和PH值等等,
第四就是抗逆性(血細胞)
而滲透螞蟻的真菌就會得到螞蟻的控制權,
首先開始它就先咀嚼它主要的那些器官,
然後就開始釋放一種化學藥品控制它的身體,它就會變成‘喪屍螞蟻’,
螞蟻就會不停的抽動,好像抽動醬。。。
就會離開那個巢穴或者離開它的隊伍,
不知道為什麼,它身體好像開了GPS一樣去到森林的底部,
尋找真菌可以生長的地方
然後它就死命的咬著那個葉脈,直到它死亡為止,
這種行為稱之為死亡啃咬。而一旦螞蟻咬著那葉子的時候,
真菌就會大量破壞它身體的結構,並且讓它身體的兩種物質,
線粒體和內質網減少,讓螞蟻不再能控制那個大顎但是卻能固定著。
而它身體的菌絲,就是那種真菌的絲
就會從它的身體慢慢的跑出來,並且固定在樹葉上面
然後經過了4-10天左右,在它的頭部就會爆出一個真菌,
然後就釋放孢子,傳播到其他的地方去,而在一平方的範圍裡面,
最少會有找到20-30這樣的螞蟻。就是給人家變成喪屍螞蟻的那種
那偏侧蛇虫草這種真菌,的確是有可能破壞整个蚁群的,
但是相对地,很神奇的
蚂蚁可以感应到,有中了喪屍(真菌)的螞蟻。
那为了避免更大的灾害,他们就會把它搬出去到遠遠的地方去
你說是不是很神奇?
而在中藥裡面,我們也有吃過一種冬蟲夏草嘛,對嗎?
那冬蟲夏草也是類似這種真菌的,也是寄生在
那個昆蟲的幼蟲上面,它破壞了它內部的所有細胞
但是它外表依然是蟲的樣子,
所以‘冬天是蟲,那它外表就是蟲咯~
然後到了夏天,菌絲就開始從內部長了出來,
從土壤裡面生出了植物,所以叫夏草,外形就像植物
但是根部其實就是死去幼蟲的身體,
所以整個就叫冬蟲夏草的稱呼啦
那全世界一共有600多種這種蟲草的真菌,它叫Cordyceps,
所以不只是螞蟻會中招,其他的昆蟲例如是
甲蟲啊,呃那一個蜘蛛啊~飛蛾啊~還有一個是。。。
蒼蠅,那最近是有人拍到一個寄生在果蠅
就是(吃水果)蒼蠅身上的一些真菌
那個也是蠻恐怖的一張照片
另外一種要說的就是叫昆蟲毀滅者的真菌,
當一隻果蠅被這一個真菌感染的時候,
這種真菌會先慢慢吸收它所有的血淋巴,然後就幫它開始抽脂,
就是吸收它的脂肪,開始控制它的身體,
那接著菌絲就會從它身體裡面爆出來,
然後又是釋放孢子,來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
還有一種蜜蜂是可以寄生它的幼蟲進去毛毛蟲裡面,
然後裡面的那個幼蟲就會啃食它的內部
經一段時間就會破肚而出,哇~那個真的是很恐怖很geli的
而另外的一種常見看到,我不懂你們有沒有看過啦
是叫鐵線蟲,它很長的,就是。。。
它可以寄生在昆蟲(身體)的裡面,
上次有看過一個(視頻)就是在螳螂的。。
它控制它的身體去尋找水源,因為那些昆蟲大部分是不會游泳的,
當它進入那個水源的時候,鐵線蟲就會在它裡面跑出來,
然後尋找可以交配的異性。
現在最新的電玩就叫The Last Of Us 2(最後生還者2)
它的故事啟發就是這種蟲草真菌,
裡面的人類被感染的並不是病毒,而是這種真菌,
就類似好像蘑菇的那一種
然而這種人就被真菌寄生之後,就會變成好像喪屍一樣,
它頭上就會長出有些蘑菇醬。。。
那剛剛感染的那一種叫Runners,叫跑者
它其實是還可以看得到你的,因為它蘑菇沒有長到很多
只是它大腦就被真菌所控制了,見到人類就會攻擊,
好讓這種真菌再傳染給更多人,那第二階段就叫做Stalkers,
頭上的蘑菇就越長越多啦,就遮著眼睛了,所有它是看不到你
那每次玩這個Game的時候,
看到它的時候,你就慢慢的動或不能動
就不能跑太快,不然它一咬你你就死了
那我給它要過很多次,就死了了。。。哈哈
因為它身上的蘑菇就越來越多,就剝奪了它的視線
所以就只能憑靠聽覺來辨識,過後就變成了Clicker,
但是迴聲定位就變成很成熟,
所謂的迴聲定位就好像那個蝙蝠一樣
它叫一個聲,然後聽回那個回音就會知道你在哪裡的那種
而最後一個就叫做Bloater,就是比較稀有的品種,
就是肥肥的,全身都是蘑菇的那一種
需要整應該十多年才長出這個樣子吧。
唉喲,扯太遠了~
大自然其實真的是很奧妙的,那如果有一天
這個真菌真的是控制了人類,那麼人類要怎樣去應對呢?
那麼你們覺得,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破壞,
會亞於這些真菌嗎?會真的比這種真菌更糟糕嗎?
起碼它們不會污染環境,不會戰爭,不會製造垃圾,
不會讓動物滅絕,那麼人類還不是更居破壞力嗎?
那大家真的是好好的愛護這個地球!不要再污染環境啦!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
就記得訂閱HenHenTV或直接加入會員
來支持我做更優質的影片吧!
那你覺得這影片做得不錯,因為即將要公開發售
The Last Of Us 第二集,現在就是等著它公佈,
大概是在六月十九號吧!
到時。。。。呃。。。。應該會。。
通宵玩Game了啦~哈哈
沒有啦~還是要做影片的
好啦!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土壤污染原因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白蟻 #神奇的昆蟲 #消滅白蟻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 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在以前的工作裡面,我們曾經邀請白蟻專家去到我的公司裡面給予培訓,那個專家第一句就是白蟻是益蟲,這個就讓我對於白蟻有了不同的見解,而她在培訓裡面解釋白蟻的特性時,更加讓我覺得驚嘆!究竟白蟻是怎樣的一種昆蟲呢?今天我們來深入了解昆蟲的世界。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影片,我影片就是講一下稀奇古怪,靈異,外星人和UFO,一些揭開真偽的案件,還有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如果你也喜歡這些主題,歡迎你訂閱HenHenTV,然後打開旁邊的小鈴鐺,選擇全部的Notification吧!
好!我們開始吧!
世界上大約有一萬兆的螞蟻,如果把所以螞蟻的體重加起來,大概可以等於地球所有人加起來的體重,而白蟻,Termite,古時代稱之為蚍蜉(pi2fu2),有句諺語叫蚍蜉撼大樹裡面講的就是白蟻,是3500多種等翅目下面的蜚蠊目類,是個半變態完全的社會性昆蟲,雖然白蟻和螞蟻都有一個‘蟻’字,但是它們談不上是近親,而和白蟻比較近親的反而是蟑螂。
它也好像蜜蜂一樣,是個社會性很強的昆蟲。
在白蟻的‘社會’裡面,階級制度和分工非常的嚴謹,可以說是一旦被選為那個階級,它們一生人。。。。一生蟻就會只做同一種工作,不會越權。白蟻會分為白蟻王,白蟻后,白蟻工和白蟻兵,而大約會分成三大類別,生殖型,保衛型還有工作型。
工作型的白蟻就是工蟻,而在白蟻巢裡面大部分都是工蟻,有雄性也有雌性,雖然有生殖器官,但是退化並不可以使用,因為一出生的時候就被人‘閹割’了,至於是怎樣閹割,我等下會講到。
工蟻也有分為真工蟻和假工蟻,假工蟻可以蛻皮分化變成真工蟻,有點好像是員工和高級員工的分別,那麼工蟻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做工的螞蟻,他們負責覓食,建築蟻巢,修建土路,負責照顧剛生出來的小寶寶,照顧兵蟻的起居飲食還有打理蟻后的一切事務。那麼在你家看到的白蟻大部分都是工蟻,這時大家就有個疑問,如果工蟻自己吃了不再回去巢裡面,那麼蟻后和兵蟻不就餓死咯?
這種罷工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有很多人對於螞蟻社會的見解,就是一致認為是蟻后統治蟻群,但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說它是一種個別自行意志交織而組成的社會,你可以這樣想,把它這個群體比喻為一個個體,好像你全身的細胞一樣,並不需要去控制,就會好像設定好的一樣運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白蟻本身並不吃這些木頭,它們只是咬了回去吐出來去培養真菌花園,而這些就是他們食物的來源,,而工蟻本身的腸道只可以勉強分解一些木頭裡面的有機物,大部分不能消化掉的東西,就會回去吐在他們的真菌花園裡面。而在他們的真菌花園裡面的小菌球,這些小菌球是菌類需要去除的‘野草’,如果白蟻長時間內沒有攝取這些養分,整個蟻群就會因營養不良而滅亡。過後我們會說它們如何應對這些事情,真的是太神奇了!
那麼白蟻兵就是打戰的白蟻,在蟻群裡面的數量較比工蟻的少,不能繁殖。頭部骨化並且大顎特別的發達,由於是這個大顎特別的大,因此它們不能進食,需要工蟻來餵食,而兵蟻也會因為品種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形態。
1. 大顎種類,頭骨化,大顎用來攻擊敵手。
2. 彈擊型兵蟻,大顎修長,用來在夾擊時,產生能量來彈擊敵手
3. 阻塞性兵蟻,就是大頭兵蟻,頭部高度骨化,就是在敵人攻擊洞穴前,用它巨大的頭骨阻塞洞口,阻擋敵人入侵。
還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種類,如果有時兵蟻的數量不足,工蟻也要充當兵蟻來阻擋敵人的入侵。
那麼我們說到生殖型的啦~那麼在白蟻裡面用分為長翅膀,短翅膀的和沒有翅膀的,當中也有雄性和雌性,而有翅膀的種類佔多數,那麼這些生殖型的白蟻,就會在翅膀生長完全過後,就會飛出巢穴,進行婚飛,也就是飛出去開房。。。。哈哈哈
而這就是一個蟻巢的開始,公蟻和雌蟻只需在空中交配一次,就可以不停的產卵,而雄蟻就會在交配後,被蟻后吃掉來補充養分。。。這些他們愛的證明。。
當交配後,雌性的生殖型白蟻就會成為蟻后,而剛開始時在還沒有有工蟻之前,它需要忍受一段時間的飢餓,開始身體的翅膀退化或者折斷,下腹變成越來越巨大。裡面儲存足夠的養分來讓她生存一段時間。
第一批先出生的當然是工蟻,但是卵還沒變成工蟻之前,是由蟻后嘴對嘴餵食的,當這一批工蟻生長完整時,就會開始建造更多的空間,還有儲卵室,而因為工蟻餵食不同的東西給蟲卵,就會生長出不同種類的白蟻。之前說過工蟻一出生就被人閹割了,是因為在蟲卵的時候餵食只能長出工蟻的食物,是不是很神奇呢?
那麼為什麼我在影片的一開始,就是白蟻是益蟲呢?因為白蟻只吃死去的木頭,而如果是還活著大樹,會有一些壞死的組織,而白蟻是少數可以化解木屑的昆蟲,那麼為什麼它會攻擊你家裡的木家具,書本還有一些木質的材料。因為那些都是死去的木頭。所以古時的蚍蜉撼大樹並不是白蟻去攻擊活的大樹,而是大樹已經死亡了,它們去做收尾工作而已。
但是白蟻也是很聰明的,它會先選最軟的木來咬,如果有水分的木,它們就更喜歡了。
由於白蟻的身體79%以上都是水分,而它的巢穴濕度也是大概30-35%,如果白蟻暴晒在太陽底下會蒸發掉水分,於是工蟻在尋找食物素材時,需要先建造土道來遮太陽,而工蟻裡面會有專屬的吸水工蟻負責巢穴保濕的。
那麼人類的屋子會因為白蟻蛀蝕而倒塌,因此人類也想出了對付白蟻的方法,首先先鎖定如何找到它的蟻后。只要讓它不能蛻皮,她就會失去生育能力而死去。一個白蟻后最長的壽命可以是60-70年,而蟻后一次產卵可以多達幾萬粒卵,而培育出新的工蟻需要大概20天就可以了。
大家知道的方法大概有兩種,第一就是在房子的四邊噴上白蟻油,而工蟻就會吃了這些帶有白蟻油的木屑回到主巢餵食它的蟻后,或者是有些先去到它的真菌花園,然後在把帶有化學成分的真菌餵食它的蟻后和其他兵蟻和卵。
當蟻后吃了過後就會中毒,會慢慢的死去,而這時的工蟻發現蟻后的不對勁,就會做出應對決策,之前不是有說過,生殖類的白蟻有分有長翅膀,短翅膀和沒有翅膀的白蟻,當中有雌性和雄性的。這時短翅膀或沒有翅膀的就派上用場了,他們就是儲備蟻王和蟻后。
哇!還有儲備蟻王和蟻后哦!
工蟻就會開始培養新的蟻王和蟻后,開始餵食不同的食物,然後讓它們在洞穴裡面交配,取代即將死去的蟻后,由於像之前說的,蟻王的功能就是讓蟻后懷孕一次,然後就會變成她的養分。。
除了這些儲備的生殖型白蟻,他們也有長翅膀的生殖型白蟻,會飛出去其他地方,再培養另外一個白蟻王國。
第二種方法對付白蟻,就是在它們平常經過的地方埋下帶有白蟻油木屑的瓶子,這種方法需要先探測他們的路線,然後再埋下幾個瓶子。
有很多人就說,不如直接找到巢穴,然後將它們一網打盡!這種方法也是可以,只是白蟻因種類不同,巢穴也有不同,有些是直接建造在死去的大樹裡面,有些是在幾米的土壤下,也有些是寄生在其他的螞蟻洞穴。是不容易找到它們的巢穴的。
而在非洲的土人把紅螞蟻丟進白蟻的巢穴裡面,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解決掉白蟻,但是卻製造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紅螞蟻咯~
白蟻是生命力超強的昆蟲,我們不知道白蟻究竟之間如何去溝通,應該是靠氣味,好像你們在白蟻行走的道路抹一抹,它們的隊伍就會亂掉,但是過一下它們又回到正途上,如果前方有危險,它們就會發出死亡警告的氣味,用觸角去通知其他隊員。
很神奇吧!
看完這裡,我覺得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以人類建造的社會根本不能和白蟻相提並論,人類創造的社會都是有缺陷的,是個別思考的個體組成的社會,
非常的脆弱,有事情發生時,就會自己顧自己了。自私自利,濫用權力,罔顧下面的基層死活等等。
我們人類擁有它們沒有的思考腦袋,但是卻不會使用到對的地方,污染環境,破壞大自然等等。
是不是要向白蟻好好學習學習呢?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大家反應不錯,下次我會說蜘蛛,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土壤污染原因 在 土地污染的成因:: 各類環境問題- 綠適新能量 的相關結果
農藥及化學肥料過量使用農藥及化肥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和惡化生物的性質。 · 工業污水及農業灌溉污水水污染令農民用污水灌溉;工業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重金屬物質, ... ... <看更多>
土壤污染原因 在 什麼是土壤污染? 原因和後果 的相關結果
當人類活動產生某些排放物或化學物質溢出時,它們會污染土壤。 這些物質改變了土壤的組成和結構。 這是因為土地失去了養分並失去了肥沃的能力。 ... <看更多>
土壤污染原因 在 土壤污染 的相關結果
造成土壤污染的來源 · 工業廢水、廢污泥或其他固體、液態廢棄物。 · 農藥及肥料。 · 畜殖業廢棄物。 · 都市污水及垃圾。 · 廢氣、落塵及酸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