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如何擊敗職業?
2021年7月25,週日,奧地利30歲的選手安娜‧基森霍夫(Anna Kiesenhofer)以黑馬身分拿到東京奧運金牌。
這是奧地利自2004年之後首塊金牌。
出乎意料的是,在奧運殿堂上,業餘居然擊敗職業,這次金牌得主居然是業餘選手。
基森霍夫主要都是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她是備劍橋大學的數學碩士與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的應用數學博士。
比賽後,連職業選手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輸的。
第二名的荷蘭團隊並未用收音機保持聯繫,導致荷蘭選手安妮米克超越終點線時,一度高舉雙手歡呼誤認摘下冠軍,最後才發現自己早已被安娜領先5分鐘,她在事後笑稱:
「我以為我拿了冠軍,連我的隊友們也不知道金牌得主是何方神聖。」
💕業餘如何獲勝?
基森霍夫說當她拿到奧運資格後,就不斷研究東京奧運的賽道、天氣,在經營自己的分析後,制定了屬於適合自己的戰術。
比賽開始她率先衝出去,並一路領先到終點,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能力,奪下了一面金牌。
從基森霍夫的故事我有三個思考:
📌一、明確知道自己的賽道,只跟自己比較
每個人的財務目標不同,我們並不需要成為世界首富,只有擁有足夠財富。
把參考點設定對,就不會落入無盡的比較之中,追求越多越好。
📌二、根據自身優勢,制定屬於自己的策略
根據自己的優勢擬定投資策略,例如我的起薪高,但是薪資成長率普通,我選擇在早期大量儲蓄,儘早開始投資,利用自己的年齡優勢快速滾大第一桶金。
因為非財金本科,我選擇勝率較高的指數化投資,利用資產配置的原則將時間提升自己,專注本業。
📌三、一路保持冷靜,勝利了還是繼續做自己的事
投資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誘惑,有些人股息多、有些人一年兩三倍的報酬,但找出自己的勝利方程式之後,就是堅持策略,把優勢擴大。
在原有的優勢下,保持領先。
達到財務目標之後,就只要讓自己活得開心、充實、不枉此生就好。
劍橋方程式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天才無限家 (Matt Brown,2015)
Country:USA
Score:7/10
講述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這個印度自學數學天才的一生,在僅能糊口飯吃的抄寫員工作之餘,因為一封自介信寫出了令人驚嘆的數學公式,卻因為只有結果公式、沒有中間推導的過程,令人不確定究竟是真實可信的研究成果,英國劍橋數學家哈代(G.H. Hardy)半信半疑地送出邀請,拉馬努金於是獨自飄洋過海進入劍橋,而後幾經波折,終於與哈代一同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並且留下大量仍待後世求證的數學筆記寶藏。還未前往英國前,由於那個年代紙張十分昂貴難以取得,拉馬努金總是窩在神廟,一字一字在石板上推導他的數學公式,再用手肘擦去字跡,日復一日,由守護女神Namagiri陪伴著他和數學孤獨對話,然而内心堅信不移。數學如同那一把平凡無奇的細沙,在拉馬努金眼中,看到流洩的卻是其中組成的各個微小細節,充滿了豐富瑰麗的色彩與形狀,千變萬化呈現在世人眼前等待被發掘。如果世界的真理在他眼前展開,他卻無法用言語告訴我們、與我們溝通,這樣的人一生該有多寂寞?還好,他遇到了伯樂哈代,他說:「只要看它們一眼就知道只有第一流的數學家才能寫下它們。它們肯定是真的,因為如果不是的話,沒人能有足夠的想像力來發明他們。」在哈代被問到他自認一生對數學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哈代回答「發現拉馬努金!」而兩人短暫卻精采的學術合作,則是「我人生中最浪漫的意外」“the one romantic incident in my life”。哈代看似冷漠,也許是最為感性之人。他兩度為拉馬努金爭取研究員資格,在第一次爭取劍橋研究員的資格失敗後,他向拉馬努金道歉,並為整個劍橋感到羞愧,只因為他們無法正視拉馬努金的學術成就、無法看穿其中的學術價值,而只看到他平凡卑微的出身與膚色。第二次他再度為了拉馬努金上戰場,以一擋百,終於為他爭取到了英國皇家協會研究員的榮耀。在爭取的演說中他提到,數學的公式與定理早就已經存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我們去發明它,而是去尋找答案、去理解。曾經生存在黑暗世界中的人類,透過一代代的智者偉人領路,撥開暗夜中的迷霧,在一處處燃起了光亮,讓我們漸漸能夠看清眼前的景象,找到繼續前行的路。拉馬努金曾說「一個方程式對我沒有意義,除非它代表了神的一個想法。」是這樣單向不退卻、不曾動搖過的信仰,支持他一路從印度到英國、忍受拋下妻子母親的孤獨、扛著眾人的鄙視與欺侮、堅持到生命最後一刻。證明也許是種語言,讓我們能用我們可以解讀的方式,去了解高於我們所理解的世界運行邏輯。因為哈代的眼光與智慧,沒有讓世界錯失了一個數學天才,而因為拉馬努金的無數驚人創見,哈代的學術成就也因此更添諸多亮點。 拉馬努金出於直覺數感獨立發現的數千個公式與定理,由於缺少前因後言而被添上了一層神祕傳奇的色彩,在他死後留下了許多尚待後人完成證明的數學寶藏,其中有許多命題和定理在後來陸續得到證實與廣泛運用,甚至被援引用來理解黑洞的奧祕。G. H. Hardy :There are no proofs that can determine the outcome of matters of hearts. We are merely explorers of infinity in the pursuit of absolute perfection.
劍橋方程式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 60 年代蘇聯,也曾經有一名年僅 19 歲的青年走出來,對抗整個蘇聯政權,後來被送進精神病院、流亡海外,然後見證蘇聯倒台。
1978 年,布科夫斯基出版了自傳「壘牆築堡」(To Build a Castle),描述蘇聯異見者的慘況。他在劍橋攻讀生物學碩士,後來更成為神經生理學家,在海外繼續推動蘇聯民主化,成為美國總統列根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的非正式顧問。
詳細全文:
https://bit.ly/2XexTS5
延伸專題:
【高官們張弛「有度」的「言論自由」】
https://bit.ly/2X4Yilk
【獨裁政權美化暴行的方程式】
http://bit.ly/2EC1afU
【苦中作樂:笑話如何伴蘇聯人撐過史太林極權?】
http://bit.ly/2GwTI6K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