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 Bloomberg新聞摘要
<亞洲中東新聞>
*香港稱疫苗接種率達80%之前 對新冠病毒不會從”零容忍”轉變為”與病毒共存”
*新加坡尋求與病毒共存 本周起擴大將部分族群病患自動列為居家康復
*世界衛生組織預期全球疫苗最大生產國將恢復對COVAX供貨 但印度高官稱在滿足國內需求前不會恢復疫苗出口
*火龍果上發現新冠病毒蹤跡 中國暫停了價值10億美元的越南進口火龍果市場
*全球品牌依賴東南亞國家工廠的壓力下 越南下令胡志明市允許部分工廠恢復營運
*嚴格的防疫措施影響下 頂尖預測機構認為中國第三季GDP成長近於零
*恆大債務困境擾亂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短期注資金融機構140億美元
*讓百萬購房者陷入困境 恆大各地辦事處抗議行動越演越烈
*中國正式申請加入被川普放棄的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邊緣化美國
*印度總理莫迪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視訊談話 稱中亞國家可以通過該國支持的伊朗洽巴哈爾港來釋放經濟潛能
*新加坡交易所一直在低上市和低流動性中掙扎 星國投資公司淡馬錫啟動11億美元基金提振市場
*穆斯林民權組織呼籲抵制希爾頓酒店 因為該集團計畫在一處被官方摧毀的維吾爾清真寺遺址上興建酒店
<歐洲非洲新聞>
*南非青少年中新冠確診者死亡原因多為感染愛滋病毒 該國考慮為年輕人接種疫苗
*英國放寬旅行限制 禁止旅遊62個國家的紅色清單將減少一半以上
*國際貨幣基金會總裁喬吉耶娃涉嫌在擔任世界銀行任內 施壓世銀員工提高中國在經濟報告中的排名
*俄羅斯總統普丁成為首位表態將出席北京冬奧的領導人 莫斯科同時希望普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面對面峰會
*英格蘭銀行調查顯示英國通膨預期明年攀升至2.7% 五年內上看3%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稱若新冠疫情不會進一步再衝擊經濟 歐元區通脹可能會上調
*巴克萊銀行分析現階段歐洲電價飆升 對消費者和企業利潤來說還在可控制的範圍
*德意志銀行研究分析師措辭尖銳抨擊德國財政部和最高監管機構 德銀執行長出面道歉
*泰晤士報優良大學指南排行 排名第一的學校史上第一次既不是牛津也不是劍橋
<美洲新聞>
*經濟學家調查預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可能在11月宣布縮減購債規模 並可能在2023年宣布升息
*2018年9月以來首次的中美金融高層圓桌會議線上召開 雙方關注透明度和金融穩定
*古巴自主開發新冠疫苗Soberana 即日起開始為2到10歲兒童施打
*全球晶片短缺使得汽車市場預期都在下降 IHS Markit將今年汽車產量下調6.2% 明年預測下調9.3%
*加拿大周一進行大選 現任總理杜魯多微幅領先有機會保住大位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 授權針對在衣索比亞北部延長武裝衝突的陣營實施制裁
*隨著美國金融業整合升溫 三菱日聯銀行據傳考慮出售美國銀行部門
亞洲的大學排名2023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自駕車產業發展大勢
作者 : Egil Juliussen,EE Times專欄作者
2021-01-26
是時候來猜猜2021年自動駕駛車輛領域會有什麼發展了…去年的自駕車產業在某種程度上有點冷清,疫情對許多自駕車開發策略以及應用案例推展的優先順序帶來衝擊;例如自動駕駛卡車以及貨運自駕車受重視的程度升高,但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排名就往後靠了──中國市場除外,當地自駕計程車的測試與試營運大幅增加。
下方的表格是2021年自駕車領域發展趨勢與2020年的比較,接下來讓我們一一討論。
美國自駕車法規逐漸成形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開始對自駕車進行管制,會是2021年的重點事件;筆者已經有兩篇專欄文章探討這個議題(參考「NHTSA is Defining Safety for Self-Driving Cars, But It Has Questions For You」,以及「NHTSA Frames Safety for Cars without Drivers」)。NHTSA的法規可望在2021年完成訂定,但比較可能在2022年實施。
自駕車領域新創IPO風潮
有越來越多自駕車相關業者是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SPAC)成功上市,而非經歷超越傳統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流程。在2020年,有好幾家光達(LiDAR)與感測技術公司就是透過SPAC上市,例如Velodyne、Luminar、Innoviz與Aeva。而看來此趨勢將延續至2021年,而且不只是光達技術新創公司,其他自駕車業者例如自駕車軟體平台、自駕卡車與自駕車處理器開發商也可能循這種模式上市。
自駕車產業「整併瘋」持續
2020年在自駕車領域的兩樁大型收購案──包括Amazon在2020年6月收購Zoox,以及Aurora Innovation在2020年12月收購了Uber旗下的自動駕駛車輛部門──預示了該產業已經邁入整併的成熟階段;還有一樁比較小規模的收購案是2020年12月Nuro收購Ike Robotics。
預期自駕車領域在2021年將會發生更多整併案,其中光達業者肯定會是Tier 1汽車零組件供應商與車廠的收購標的。有許多光達新創公司可能沒有募到額外的風險資金,或許就會低價出售;而具備頻率調變連續波(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技術的光達業者會在市場上更受歡迎,也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收購目標。
自駕卡車
自駕卡車的重要性在2020年更加顯著,可望看到持續的相關投資與技術進展。在美國西南各週,相關測試正快速擴展;Plus.ai預期將在2021年於歐洲展開測試並開始量產自駕車產品。兩家領導級自駕車軟體平台業者Waymo與Aurora已經將觸角伸向自駕卡車領域,預期會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Aurora不久前宣佈與美國車廠Paccar合作,Waymo的合作夥伴則是Daimler旗下的卡車廠牌;這預示了Aurora與Waymo將在2021年的自駕卡車領域扮演要角。此外2021年可能會看到不配備安全駕駛員的自駕卡車進行測試,例如TuSimple已經宣佈將於2021年進行無駕駛員自駕卡車的測試,其他廠商可能會加入。
自駕卡車數量將會在2021年大幅增加,從2020年大約150輛,到2021年底增加到全球2,000輛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自駕卡車會應用於集貨點(hub)之間的運輸,大多數是在高速公路上的移動。而大型物流業者例如FedEx、UPS、Amazon與Walmart也可能增加自駕卡車測試,但是數量應該不多。
貨運自駕車
貨運自駕車包括兩大領域──道路貨運自駕車以及路側貨運自駕車;前者涵蓋不同大小的車輛,從廂型車、小貨車到特殊用途貨運自駕車如Nuro R2,筆者預期特殊用途貨運自駕車會在2021年強勁成長,Nuro將在美國扮演領頭羊角色,中國的先鋒業者則是Neolix (新石器)。道路貨運自駕車預期在2021年會有不小進展,有可能從2020年的100輛左右,在2021年增加到數千輛(全球)。而如果Waymo、Cruise與Ford在2021年積極投入,該數量還會更高。
路側自駕車在2021年的成長潛力更高,因為速度慢、發生碰撞事故的機率更低。目前Starship正在多個城市進行貨運快遞測試,而其競爭對手在一些大學校園進行了成功的送餐測試。相關活動在疫情發生期間有減少的跡象,但2021年可望回溫。Amazon與FedEx也正在發展路側貨運自駕車,預期這類車輛在2021年底將從2020年的400輛左右增加到4,000輛以上或更多。在某個時間點,路側自駕車將會暴增到數萬輛,不過應該是2022或2023年。
自駕計程車
配備安全駕駛員的自駕計程車可能會在中國與美國拓展到更多城市,我們也將看到在歐洲、亞洲的某些城市開始進行自駕計程車測試。配備安全駕駛員的付費自駕計程車服務將會在美國、中國以及少數其他區域的一些城市大幅擴張版圖。而無駕駛員自駕計程車測試也會在美國、中國、歐洲與以色列或少數其他國家展開,部分付費服務發展也會開始進行。
測試用自駕計程車的數量在2020年底在美國與中國超過了500輛,Waymo是其中最大宗。預期到2021年底該數字會大幅增加,可能會超過1萬輛;主要增加力道將來自於Waymo在美國加州與其他城市的相關計畫,還有中國也是關鍵因素。Mobileye的推廣計畫也會是關鍵因素之一。
固定路線自駕車
固定路線自駕車在疫情中受到嚴重衝擊,因為這類車輛提供的是共乘服務。預期隨著疫情在2021年中逐漸緩和,固定路線自駕車的商機也會回溫。許多交通服務業者都對這類自駕車興趣濃厚,也有更多時間可以評估該如何進行進一步測試與發展,以及在何處進行;相關計畫預期在2021底開始,2022年的發展會更好。
私人自駕車
在2021年以及之後的幾年,我們恐怕不會看到任何私人自駕車問世;目前車市的焦點在於擴展L1與L2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功能,以及在少數車款導入L2+或是L3。不過我個人偏向跳過L3,因為有部分駕駛人會無法在一些緊急情況發生時快速接手駕駛任務。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整個自駕車產業都會產生負面衝擊。
從Mobileye於CES 2021的簡報中,該公司認為其策略──利用兩套獨立的感知系統(攝影機與光達/雷達)、責任歸屬安全性(responsibility-sensitive safety),以及道路體驗管理(REM)──已經足夠成熟,能讓L4私人自駕車在2025年上市。而在該公司的簡報之前,我則是認為若比預設的2030年早一兩年就已經是很積極的發展了。
2021年對於所有自駕車應用案例來說都會是個好年,因為涵蓋感測器、處理器、軟體與安全性能功能都將有強勁的技術進展;此外隨著自駕車應用案例從2020年的較小規模出現10倍速的成長,相關商業版圖也將大幅擴張。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126nt01-2021-perspectives-where-autonomous-vehicles-will-stand/
亞洲的大學排名2023 在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台灣4院校入前50名|華視新聞20230623 的推薦與評價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公布 2023 年度 亞洲大學排名 ,台灣有4所院校進入 亞洲 前50名、6所進入前100名。 ... <看更多>
亞洲的大學排名2023 在 2023年QS亚洲大学排名 - 台灣觀光指南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觀光指南,2023年QS亚洲大学排名: 1.北京大学, 2.新加坡国立大学, 3.清华大学, 4.香港大学, 5.南洋理工大学, 6.浙江大学, 7.复旦大学, 8.韩国科学技术院. ... <看更多>
亞洲的大學排名2023 在 ARWU世界大學排名2023發布,亞洲大學全台第8 - 考試板 的推薦與評價
全球領先的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今日正式發布“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中國大陸共有191所大學上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