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跟高雄有什麼關係?
#風電賣不出去外資進不來全台都要破財
晚間六點多,輕軌軟體園區站旁的中鋼總部仍然燈火通明,然而,前幾天,離岸風電確定卡關傳來,讓不少參與風電事業的中鋼人心頭抹上了陰影。中鋼除了本身擁有台灣29號風場外,也是另外兩家外商沃旭與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的重要供應商。而參與和外商談判、修約、策劃佈局的風電團隊,幾乎都位在這棟辦公大樓內。
➡️離岸風電為何卡關?
去年,經濟部調降2019年風電躉購費率,每度從5.8元降為5.1元,希望風電業者加速簽訂相關投資協議書,雖然業者紛紛表示抗議,但政府也透露,在「輿論壓力下」,仍有不少批評風電價格太貴的聲音,逐年調低風電躉購費率已成定局。
然而,如果趕在2018年底簽約,仍可適用2018年的風電躉購費率,因而業者在已將所有備審文件送件,也獲得經濟部同意。但在最後關頭,彰化縣政府拒絕發出離岸風電業者「同意函」。在1月2號死線前,縣府更正式聲明「來不及」審核完畢,不會為風電業者加班,宣告沃旭、CIP、海龍、及中鋼等四家離岸風電開發商確定無法適用原有費率。
沃旭能源在價格無法確定下,通知中鋼、中鋼構在內的本土合作供應商,停止執行已動工合約,未來是否撤資,要看費率與發電上限等情形再討論。
➡️離岸風電干高雄何事?
雖然離岸風電的主要風場位於彰化外海,台中港也被選為重要組裝碼頭,但風電帶來的龐大商機,讓高雄本地的重工業磨刀霍霍,積極參與。從目前業者投資廠房等資本財總額來看,高雄更是各縣市之冠。
舉例來說,風機的水下基礎,鋼結構等,就是中鋼強項,而作業平臺、船隻、水下施工技術,台船也積極參與。中鋼在去年3月底,就投資34.21億元成立興達海基公司,成為離岸風電水下基礎最主要供應商之一。特別是因水下基礎設施是離岸風場機組項目中,用鋼量較大且總建置成本占比較高的部分,水下基礎供應在地化,不僅可利用本土生產優勢,也利於拓銷中鋼高品質鋼材。
而去年開始,因為參加風電招標以及與外商合作的交涉過程,中鋼也積極擴編法務等部門,組成風電團隊,這些工作機會,就位在新灣區的中鋼總部內。
我們轉到興達港一看,這裡屬於前瞻計畫的「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其中第一區就是以風機為主的「海洋工程區」,建置水下基礎設計製造廠房和專用碼頭,預計2019年完成,2020年投產。園區更結合人才培訓中心,海洋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工程材料認證中心,提供各類支援。
在興達港水下基礎工程之後,中鋼也將經營台灣29號風場,預計最多有60組風力發電機,總投資額近千億元,將成為中鋼「鋼鐵業以外最大的投資」,預計每年發電收入達100億元,扣除風電維修成本約20億元以及銀行利息支出等,每年可回收80億元,很快就能讓「中鋼發大財」。
➡️離岸風電不玩了會產生何種效應?
中鋼指出除了本身的風場,也供應沃旭和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水下結構。雖然沃旭表示暫停投資,但集團新廠建置計畫仍會繼續。
但是,如果離岸風電繼續遭到政治力阻攔,沃旭或其他外商放棄台灣市場,則在這此風電商機中,已經成形的產業鍊,包含開發商、風機供應商、海事工程包商,到台電、中鋼、台船等國營事業,以及民間企業的聯盟,都將毀於一旦。
2018年高雄海事展中,除了國艦國造外,最大的焦點就是離岸風電,原因很簡單,這兩者都是政府全力支持,合計商機達1.5兆,可提供超過萬名工作機會的產業。而如同國艦國造需要使用國產品一樣,政府在離岸風電的合約中,強行加入許多「扶植在地廠商」的限制,要求從材料到船員,都要有台灣人分得到的部分。
這樣的限制,其實國外大廠均有許多微詞,但看在商機可期上,仍然踴躍投資,甚至在技術轉移、協力上,帶動台灣海洋產業升級。這對於離岸風電以外,台灣的海洋產業,甚至「南海挖石油」等水底探勘所需要的技術,都會是重要利多。
台灣部分惡劣的政治人物,把「拼經濟、發大財」的定義,限縮在賣夜市小吃、賣蔬菜水果,卻污名化精密工業與產業轉型。優質的產業不玩,操弄民粹來戕害台灣的技術升級,最後只會讓高雄、甚至台灣一起陪葬而已!
中鋼結構協力廠商 在 中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 廠內:協力廠商 的推薦與評價
中鋼結構 股份有限公司- 廠內:協力廠商, 鳳宮里。 201 個讚。個人:會計.工程圖(中綱結構與協力廠商)將更努力做好最嚴格的鋼骨結構工. ... <看更多>
中鋼結構協力廠商 在 中鋼結構公司簡介中文版影片V4(2011/10/20)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中鋼結構 公司簡介中文版影片V4(2011/10/20). 14K views · 9 years ago ...more. Chaohsi Chen. 418. Subscribe. 418 subscribers. 44. Share. Save. ... <看更多>
中鋼結構協力廠商 在 Re: [閒談] 為什麼大家那麼推中鋼- 看板Gov_owned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uba4ma ()》之銘言:
: 大家推中鋼的理由
: 不外乎 穩定 錢多 福利好 工會給力
: 但是相對的
: 中鋼的環境不是普通的差
: 早上乾淨的車開去上班 下班時車上會有一層厚厚的灰
: 中鋼的加給有分成噪音 粉塵 高溫
: 只要長期待在這三者之一的環境下
: 對身體的傷害真的不容小覷
: 而且有待過中鋼的一定知道
: 中鋼的工安意外就跟薪資一樣 絕對沒有檯面上的那麼少
: 綜合上述的利弊
: 為什麼大家還是那麼推中鋼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都看到中鋼文討論得相當起勁
作為公司一份子看來,當然有些真有些假,都是聽聽就好
不過畢盡招考補人是大事,為了招到我們希望的人才
下面文章就當作夜深時刻,發牢騷看看就好
先分析原文:「為何大家都推中鋼?」
本人拙見,認為有幾個原因
1、 幾乎保證穩留高雄市
無論分不分師級員級,幾乎所有的缺都在小港
少數可以在總部大樓,雖然不一定是爽缺
但最少整天可以穿黃金聖衣,帥氣的上下班
極少數部門的會被分到茄萣啦、甚至北部(為了離岸風電與輕軌)
但基本上94.87%是穩留高雄,員級的話機會更逼近99%
比起國營差不多的薪水,還要填志願分發到各單位
穩留高雄這點我想是很大的誘因
至於面試時會被問到的外派問題
基本上不用太擔心,公司也不會隨便放一個菜鳥跑到國外丟臉
大概等你昇到一定level再來考慮這個問題會比較實際
2、 獎金比起國營,有更大的突破彈性
常說國營年終4.6個月,其實這跟中鋼沒兩樣
板上所知中鋼有賺到一個程度
每個月都有全額約3成本薪的產銷獎金
(其實3成這數字不一定正確,但在這裡點到為止)
0.3 X 12個月=3.6個月,加上年終固定1個月
一樣是4.6個月,中鋼還有激勵獎金、員工酬勞以及不休假獎金之類
國營的枷鎖,也就是「國營」兩字
賺多要被罵肥貓,賺少要被罵浪費納稅錢
油電凍漲、廢核能、電業法修法、遷石化廠等要求
台電中油也不曾哀一聲,苦的也是底下拼命的員工
(為台電中油發聲一下QQ)
雖然真要講,中鋼也是有20%官股的「泛國營」
(20%官股好不好,等等再談)
所以也是要配合政府的無腦政策
但還好並沒有到核四封存,整筆資產變台電呆帳這種程度
總之比起國營,在獎金發放是已經民營化的中鋼的好處
3、 國內市場龍頭,暫時無人可撼
其實這點要當理由有些勉強,會跟我後面提到的有關
早期在保護主義下,政府只允許中鋼一家大煉鋼廠存在
加上環保意識抬頭,再設立高爐的可能性不高
所以應該可以保證近期內中鋼國內龍頭的地位不變
比起油電,中油早被台塑在石化業分一杯羹,台電也即將被電業法解體
當龍頭表示在國內還有一定賺頭,加上中鋼有進70%都是內銷
只是錢會越來越難賺就是了
以上3點,個人認為是大家推薦中鋼的點
其他什麼穩定加薪、準時下班
我想比起類似制度及工作風氣的國營,這兩點並沒有特別之處
或許你問我怎麼沒有提到中鋼沒有真正老闆,所以賺的錢會分給員工這事?
因為就利弊考量之下,我認為這不是件真正的「好事」
賺的錢會分給員工(獎金),是因為規章內有規定
沒有老闆,是因為我們最大股東是政府
官股代表要配合政府的政策,譬如離岸風電、軌道建設等
對公司都是很大的包袱,無論在資產、人力、設備上都是
官股問題稍等再談,以下我想提一下中鋼未來的挑戰
1、 人才斷層、依賴協力廠商嚴重
這點先講,理由無他,就是因為特別重要
以前在二三階建廠招人時(67~73年),是有限制報考年齡的
員級實歲26、師級28、博士級不限(那時候幾乎沒博士)
多一個月你都不能考,那時候公司要你的年輕,而不是技術
技術上那時已經從各界挖角一批技師進來公司教你
(跟現在的領班技師不同,以前的技師等同副課長/工程師)
加上創辦人趙耀東先生說不要怕犯錯,因為大家都不會
所以那時候是有時間慢慢學習的,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做
包括像換玻璃這種工令一來,技術員都要自己去換
產線定修,裡面都是中鋼的人,有的還要跨單位支援
後來配合公司政策,於75多年開始將中低層次的工作外包
但基本上還是要帶著廠商做,不然做壞了也慘
慢慢的技術員們也開始老了,體力跟不上,但技術還在
幾乎都將工作放給協力商,自己退居監工的角色
其實這樣還OK,畢竟知道行情在哪,不會被騙得太誇張
但現在進來的新人,根本什麼都不會
進來卻跟老前輩一樣,8成的工作只擔任監工
當然有些單位還是全部自有人力在做的,但數目很少
實際真正自己動手的,少之又少,
有沒有實作過是差很多的,技術成長速度有限
遇上一些稍微貪心點的廠商,被當肥羊宰可能還渾然不知
偏偏,目前有些工作,還真的只有這間廠商會做
自有人力完全不會,難道不會藉機抬價?
好,你說壓制廠商的價格,中鋼還能確保一定利潤
但眾所週知,現在缺工那麼嚴重
年輕人也不想在大熱天下做綁鋼筋、焊接等重活
外頭薪水沒多少的情況下,寧願去7-11吹冷氣
廠商請不到人,再有良心的廠家,也不得不漲價
別忘了還有少子化的現象,只是在勞動市場還沒爆發而已
當然,不是沒有厲害的新進人員
只是依照現在的面試方式,主管們很難挑到想要的人才
外面作冷作的,被丟去開天車
外面開大貨車的,被丟去輪班顧產線
無法延續之前的工作經驗,是目前選人最大的問題
加上前述的年齡限制,目前44~46年次的員級最多
而這些人就是集中在109~111年退休
時間已經不夠了,又沒辦法到能讓發揮新人專長的單位
公司最後有功夫的一批人退休後,公司內還有真正能「實作」的人嗎?
(這還不包括有些進來只想爽、不願學的人)
好,你說公司很注重傳承,但技術層次較高的工作
試問,是看個e-learning,還是知識文件就能學會的嗎?
到時候,中鋼會不會面臨中船當年被廠商綁死的覆轍?
很難說,當然我希望是不要
2、 被台塑越鋼虎視眈眈的市場
表面上,官方說法是希望藉由入股越鋼
達到打進東南亞國協的市場,不用受到關稅減低利潤
加上每年有200萬公噸的提貨權,可以補足高爐大修缺口
乍聽之下,一切都很合理
但其實這就跟1972年尼克森訪華一樣
以為可以拓展紅色中國的市場
卻反過來為40年後的自己找了個最大敵人
這裏先推薦一篇文章,內容可以讓我少打幾個字
https://disp.cc/m/982-7YRa&fr=pnn
上方文章是五年前寫的,到了2019年是這樣:
越鋼目前1、2號高爐,每支都有350萬公噸的產能
是中鋼產量最大的4號高爐125%
而接下來的3號高爐,將是450萬公噸/年
終極目標跟中鋼集團同樣是6支高爐
但產能是3000萬公噸,是中鋼集團的2倍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3146326
加上以台塑這種大小都要通吃的個性
你說台塑會守在東南亞放著國內7成市場不放?我認為沒那麼好心
台塑也不用跟你拼品質,反正產線是中鋼跟JFE的人協助蓋的
產線剛建好設備新穎,品質不會差到哪
我不用賺多少,我賣得比中鋼便宜就好
你一年200萬公噸的提貨權,我照樣給你賺回來
到時候中鋼,還能在國內獨佔鰲頭嗎?
所以我才說上面的第3點,要當理由有點勉強的原因
光以上兩點,我想就足夠對未來的中鋼造成夠大的挑戰
公司高層知道這些事情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但為什麼事情似乎還是往堪憂的方向走?
因為,現在已經不是趙鐵頭提到的「不要怕犯錯」時代
現在大家都會了,而且在現今高階主管異動那麼頻繁的情況下
稍微做錯點事可能就與升官無緣,吃力不討好的事,能不碰就不碰
何況,就算想處理,官股20%、地方民代、政商壓力等
一兩位高階主管能做什麼?這已經昇華到政治問題了
上面講公司經營方向,可能與高層較有關
對於基層員工來說,因國營時代延續下來的風氣
中鋼缺乏「適當的退場機制」
真的不適任的人,沒犯天條自爆,基本上是趕不掉的
哪天有主管真要下手時,工會也會出來參一腳
(強大的工會,是一把兩面刃,在此不予置評)
公司內整天晃來晃去找人聊天泡茶的人,也不少見
也難怪外面會有
「中鋼很爽啊,整天只要幹麻幹麻,爽領錢還能4點半下班」
這種說法說實在,對某些人還真的是適用的
哪天出現劣幣逐良幣的情況是可以預見的
不過坦白講,沒什麼事情是絕對的
想要進來中鋼的人
沒意外都是想待到退休,而到退休大概都還要25年以上
這25年間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曉得
或許哪天各種考量,官股不再是最大股東
來了真正老闆,開始檢討人力
這時越可以被取代的單位,會成為首要下手目標
(譬如上面提到,全部都放給廠商做的工作)
到時候被解編的人力,何去何從?
或許哪天官股還在,但外包費用已高漲到
公司不處理不行的地步
原本監工的角色,突然要變成自己動手
過慣監工日子,還能勝任嗎?
想考中鋼的各位,如果是進來只想過爽日子的
勸你們不要抱有這種想法進來
上述所說的情況會不會成立,我不知道
也正因為永遠無法保證這些事會不會發生
未雨綢繆,積極的學習功夫
本人認為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
或許會想說,我不做也是領一樣的錢,幹嘛要做
當然,這種想法並沒有錯
尤其是現在工作量已經很大量的情況下
很少人會有心思再去精進
我想分享一個,大家可能看過的影片
https://youtu.be/D256JAmaJvc
如果,今天各位,無論是公司同仁,還是將來想加入的人
想要再繼續守護中鋼這個「家」,下一個40年
那麼,我們真的是需要多加努力的
夜深了,說的話有點多,不好意思
最後也希望各位先進能多考慮中鋼啦,考試加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139.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v_owned/M.1555183435.A.CF7.html
應來信要求刪除留言
... <看更多>